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來自候鳥的心聲(3-1)


來自候鳥的心聲(3-1) 

2012.11.28 / 發燒專題 / 記者 陳雅琪 報導
在邁向地球村的今天,一般台灣青年除了出國留學、遊學、旅遊等短暫旅行之外,還多了另一種周遊各國的選擇-「海外打工度假」。其實,這種邊旅遊、邊工作,可於國外停留長達一年以上的深度旅遊制度,提供了青年出國圓夢及體驗文化的機會。然而,近幾個月來,媒體卻以年輕人到澳洲當台勞的悲慘現象來定義打工度假的意義,不僅讓台灣各界對此產生複雜的觀感,也讓許多打工度假者想站出來為自己發聲。

多元選擇 增廣國際觀(3-2)


多元選擇 增廣國際觀(3-2)

2012.11.29 / 發燒專題 / 記者 陳雅琪 報導
隨著打工旅遊的趨勢漸起,除了澳洲外,其餘日本、歐美各國,也紛紛釋出不同工作機會給台灣青年申請。這些機會對於打工旅遊者來說,除了賺取打工費外,更重要的是不同視野的培養與自我探索。

打工旅遊 培養競爭力(3-3)


打工旅遊 培養競爭力(3-3)

2012.11.29 / 發燒專題 / 記者 陳雅琪 報導
對打工度假者而言,擁有海外經驗是否能幫助未來就業,是一項重要的評估。隨著大企業開始漸往海外發展,擁有出國居住的經驗,也漸成為企業雇用的考量,國際觀的培養、自我經驗的累積,都可能成為未來競爭的優勢。

追尋神乎其技的道路(2-1)


追尋神乎其技的道路(2-1)

2012.11.28 / 人科議言堂 / 記者 陳熙文 報導
圍棋的深奧,常被古人形容為仙家的遊戲,而參透其中隱藏的複雜與智慧,更是所有棋士畢生追求的目標。但一旦成為職業棋士,下棋便不再只是單純的興趣與快樂,更多了許多壓力與挫敗。

電腦與人 圍棋路上(2-2)


電腦與人 圍棋路上(2-2) 

2012.11.28 / 人科議言堂 / 記者 陳熙文 報導
圍棋彷彿神賜予的黑白密碼,讓古今凡人忘神解讀,前仆後繼進入十九路的棋盤裡,踏上追逐極致的道路。只是,圍棋雖經過千世的輪迴,多少人費心苦苦追尋,至今千年的迷宮仍不見盡頭。而在人腦的開發達到極限後,最後到達終點的未必是人類棋士。電腦棋士可能將取代人類,衝向極致。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假日限定的消費天堂(3-1)


假日限定的消費天堂(3-1)

2012.11.27 / 發燒專題 / 記者 林玲瑩 報導
週日上午,桃園火車站月台站滿候車人潮,隨著列車進站的警示音響起,人群開始騷動。車門自動打開,伴隨著濃烈的古龍水味,膚色比台灣人黝黑的外籍勞工成群式躍下車廂,高分貝而節奏緊湊的口音在空氣中飛竄,引來一旁旅客側目。

慰藉 飄洋過海家鄉味(3-2)


慰藉 飄洋過海家鄉味(3-2)

2012.11.27 / 發燒專題 / 記者 林玲瑩 報導
不論是台北車站的「小印尼」,還是桃園火車站的東南亞商圈,消費都是為了與母國不可割捨的連結。「看的是家鄉的文字、吃的是家鄉的口味,就可以暫時脫離台灣社會。」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王志弘解釋,這種情況和美國的唐人街一樣,因為移工並未融入當地社會,這些地方反而成為他們尋找自我和母國文化的管道。

不只是勞動力(3-3)


不只是勞動力(3-3) 

2012.11.27 / 發燒專題 / 記者 林玲瑩 報導
一道紅線,劃出流暢的交通動線,也劃出台灣民眾對公共空間的想像。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政策部研究員陳秀蓮表示,今(2012)年八月中旬,上萬名印尼人聚集台北車站大廳,引發媒體大幅報導,民眾抗議電話連日轟炸TIWA辦公室,顯現公共空間的敏感性。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代理孕母 行不行(2-1)


代理孕母 行不行(2-1)

2012.11.27 / 發燒專題 / 記者 梁德珊 報導
擁有自己的孩子是不少人的夢想。然而看似容易的心願,卻有人努力不懈還不一定能夠達成。在臺灣,需要代孕者屬少數,而就因為是少數,因此遲遲無法讓社會多數人正視這個問題。如此,求子心切的人們該如何是好?

代孕政策 何去何從(2-2)


代孕政策 何去何從(2-2)

2012.11.27 / 發燒專題 / 記者 梁德珊 報導
在代孕法尚未通過的臺灣,海外代孕是國內求助無門夫妻的新契機。但即便有海外代孕管道,動輒數百萬的代孕費用,對於多數家庭來說,仍是沉重負擔。在紛紛擾擾的爭議中,代孕政策該何去何從?

爸媽,請以我為榮(3-3)


爸媽,請以我為榮(3-3)

2012.11.27 / 發燒專題 / 記者 吳沛綺 報導
「家庭關係」是妥瑞人成長過程中最在意的問題。面對自己的症狀,妥瑞症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支持。但是,面對妥瑞症的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們心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我與我的妥瑞朋友(3-2)


我與我的妥瑞朋友(3-2)

2012.11.27 / 發燒專題 / 記者 吳沛綺 報導
「每個人都是如此相同、卻又如此不同,為什麼一定得『好起來』呢?」妥瑞症至今仍無解方,病症型態多到數不盡。面對這難以痊癒的疾病,卻有人在深入探索自己與疾病共處的過程當中,找到了身為「妥瑞人」的自我認同。

帝王的鬼臉 妥瑞症(3-1)


帝王的鬼臉 妥瑞症(3-1)

2012.11.27 / 發燒專題 / 記者 吳沛綺 報導
甩頭、墊腳、抖腿、扮鬼臉、吸鼻子、翻白眼、甚至髒話不離口,這些看似無意間重覆的小動作,其實不一定是個人習慣,而可能是「妥瑞症」患者特有的「tic」行為。究竟妥瑞症是什麼呢?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安樂死以外的選擇 存在嗎(2-2)


安樂死以外的選擇 存在嗎(2-2)

2012.11.26 / 發燒專題 / 記者 陳冠中 報導
當台灣流浪狗問題又被社會拿出來討論時,「該怎麼處置」就成了爭議不斷的問題點。常見的安樂死手段,不但難以解決「數量問題」,更容易引起社會的爭論和良心道德的譴責,最重要的是,它根本無法抑制流浪犬的來源。

讓狗狗有尊嚴地離開(2-1)


讓狗狗有尊嚴地離開(2-1)

2012.11.26 / 發燒專題 / 記者 陳冠中 報導
前幾年由台北內湖收容所志工潛入偷拍的短片《安樂死的真相》,揭露收容所「安樂死」流浪犬死得極不「安樂」的黑幕,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人類究竟該用什麼態度面對流浪狗,已是無可逃避的問題。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聽見聲音 人工電子耳(2-2)


聽見聲音 人工電子耳(2-2)

2012.11.24 / 科學辭典 / 記者 翁佩嫆 報導
科技的發展,讓聽障者能夠靠著人工電子耳聽見聲音,或是重新聽見聲音。究竟人工電子耳的原理是什麼?它對聽障者的影響又是否必然正面?

無聲 勝有聲(2-1)


無聲 勝有聲(2-1)

2012.11.24 / 發燒專題 / 記者 翁佩嫆 報導
現今,台灣社會仍是將聽障者的「聽不見」當作是一種障礙、一種缺陷。在這以聽人為主而營造出來的生活環境中,聽障者是如何生活?又是如何與他人溝通?沒有聽覺障礙的聽人們,到底有多麼不了解他們?

保護海底花園 從在地做起(3-3)


保護海底花園 從在地做起(3-3)

2012.11.24 / 人科議言堂 / 記者 陳義宗 報導
想到墾丁,腦海中立即浮出藍天白雲、美麗沙灘與大海的印象。近幾年,墾丁觀光事業越趨蓬勃,帶來一波波商機,但在商機的背後,則也浮出了許多環境問題。而要讓墾丁這片美麗的大海永續發展,得從在地做起,繼而喚起大眾的意識。

後壁湖海域 復育的方舟(3-2)


後壁湖海域 復育的方舟(3-2)

2012.11.24 / 人科議言堂 / 記者 陳義宗 報導
墾丁核三廠溫排水區,曾在二十七年前,因為珊瑚白化事件,成為媒體焦點;接著在十四年前,全球珊瑚大白化,又再次重創核三廠溫排水區一帶的珊瑚礁。近幾年的海水溫度上升,對珊瑚礁的負面影響似有停止跡象,令人意外的是,核三廠溫排水區的珊瑚,竟都可以在一年內,恢復接近原本的覆蓋率。

海洋走調 珊瑚生態現危機(3-1)


海洋走調 珊瑚生態現危機(3-1)

2012.11.24 / 人科議言堂 / 記者 陳義宗 報導
「當陽光再次回到那,飄著雨的國境之南。」《海角七號》電影高潮,主角阿嘉用歌曲對友子表達愛意,情景刻畫在觀眾內心。墾丁總以大海藍天為行銷重點,使人心嚮往之,也成渡假首選。然而,美麗的景色僅在電影畫面中流轉,隱身海中的珊瑚礁,覆蓋在澄藍的海水下,竟大半已斷枝、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