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是妥瑞人成長過程中最在意的問題。面對自己的症狀,妥瑞症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支持。但是,面對妥瑞症的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們心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親子間的溝通障礙
去(2011)年十一月,臉書社團「妥瑞夢想團」舉辦心理劇活動,參加者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現自己的成長歷程,重新喚起心中壓抑許久的往事。在兩天的活動中,參加者表現出的投入程度,不只令主辦社團驚訝,更是所有學員始料未及的。十九歲的有哲是當時活動的分享者之一,他說:「我有時會想,他們並沒有關心我,只是關心我的症狀。」
這句話,似乎說出許多妥瑞兒共同的心聲。
心理劇其實並非專屬於妥瑞症的治療活動,但卻凸顯出「家庭關係」正是妥瑞人成長過程中最在意的問題。妥瑞症因為症狀特殊、治療困難,許多家長一方面帶著孩子四處求醫;一方面對孩子威脅利誘,只為了改掉他們不斷重複的tic行為,卻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反而造成親子間難以抹平的溝通障礙。
許多妥瑞家庭都曾出現緊張的親子關係。一般人難以理解的妥瑞兒童的tic衝動,看在家長眼中,更是加倍煎熬。看著孩子反覆出現動作,在學校可能被同學欺負、嘲笑,在公眾場要遭受異樣眼光,便忍不住放大孩子所出現的任何行為,想進辦法試圖改善症狀。然而站在孩子的立場,父母的目光卻彷彿只停留在自己的症狀上,間接造成孩子對於自我的否定與自卑。
舉例來說,現在的有哲是左手寫字,但他並非天生的左撇子,而是七歲學寫字時,右手因為tic而習慣彎曲,導致寫字姿勢不正確,母親看到後,堅持要他改正。「改一個、罵一次,改一個、罵一次,最後我就直接改用左手寫字了。」
有哲至今仍每個月掛號看診,但他表示,藥物的治療效果有限,真正重要的還是自己面對疾病的態度。(照片來源/吳沛綺攝)
還有一次,五專二年級的有哲,腳因為tic症狀而不由自主地用力往下踩,由於容易跌倒,就向學校借了拐杖使用,母親得知後卻反應激動,完全無法諒解孩子為什麼得柱著拐杖上學。即使有哲與母親的感情並不差,但在家人面對自己症狀的態度上,有哲仍感到有一股難以跨越的鴻溝必須面對。
另一方面,在網路的虛擬世界,有哲成立了第一個妥瑞症專屬Facebook社團「妥瑞症互助會」,秉持著「什麼話都可以說」的宗旨,他期望提供妥瑞症患者、家長一個開放討論的平台,至今已有超過五百個會員,且因對象不同,增設了患者專屬、家長專屬等不同社團。「我媽媽也加入了社團,」有哲笑說,雖然母親不會在社團中和自己對話,但至少,他知道媽媽已經看到了他的努力。
難以控制的情緒
場景移到台中,星期五早晨,天氣晴朗。
許淇淋、江美樺夫妻在客廳聊天,五歲的Yoyo一個人在房裡玩心愛的恐龍玩具。這一天,許淇淋休假,秉持著「孩子成長歲月不能浪費」的原則,Yoyo今天也不用到學校,一家人等會打算要開車出遊。
Yoyo玩了一會兒,跑出來找媽媽要糖吃。「媽媽我可以再吃一顆糖嗎?」
「不行,你今天已經吃超過三顆了,我們說好一天只能吃三顆的。」
「好吧。」小小的身影又跑回房間玩,一副聽話的樣子。難以想像Yoyo從兩歲時就確診患有妥瑞症,從小精力旺盛、在家裡上跳下,所有妥瑞兒童特有的敏感、過動、情緒起伏大等特點,在Yoyo身上一一出現,夫妻倆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傷透腦筋。
「我不像他爸爸是好好先生,有時脾氣一來,只能和兒子怒目相視、大眼瞪小眼。」江美樺笑說,自己的個性比較急躁、對事情有一定的原則,因此一開始難免耐不住性子,對活潑好動的Yoyo發脾氣。然而自從得知兒子患有妥瑞症、容易有情緒難以控制的問題後,夫妻倆就立刻重新檢討自己的教育方式,並且決定採取對待成人的方式進行溝通,而非權威管教。
Yoyo發脾氣的方式,不像一般五歲孩童是倒在地上胡亂哭鬧,反而像大人一樣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包括重複同樣的動作,像是跺腳、重複摔門、撞擊東西等行為。夫妻倆從Yoyo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導他要在發脾氣前深呼吸。如果克制不住,家裡有沙包讓他發洩情緒,「我們會盡量教導他情緒紓導的方式,」媽媽江美樺說。
有一件事讓爸爸許淇淋印象深刻。有一次,他們禁止兒子邊走邊玩手機,Yoyo回到家後對著爸媽大喊:「為什麼不讓我玩!」然後重複開門、甩門的動作,明顯看出在氣頭上、只能藉由重複的行為來發洩。許淇淋嚴肅地告訴Yoyo:「你應該注意你的態度。」聽到這句話,Yoyo沉默下來,卻依然不斷甩門。許淇淋不直接責罵兒子,而是用成人的溝通方式問他:「難道你控制不了你的情緒嗎?」
Yoyo抬起頭看著爸爸,臉上的兩行淚倏地流下,告訴許淇淋,「爸爸,我有在控制。但是我控制不了。」許淇淋抱起兒子,鼻間一陣酸楚。他更加確定,孩子的情緒控制問題,硬碰硬絕對不會有結果。即使因為權威的管教屈服了,也並未得到問題的真正改善。
鼓勵 造就自信
兩歲就被確診為妥瑞兒的YOyO,在父母開明、耐心的教導下,不只充滿自信,更展現異於常人的優秀能力。(照片來源/吳沛綺攝)
「一但知道妥瑞症與腦部的發達有關,我們就決定只看Yoyo好的部分。」只要兒子學會一樣東西、表現好一個動作,夫妻倆就給與Yoyo加倍的讚美與肯定,對於日常細節也不再一味限制,而是以溝通、講理的方式處理。每晚睡前,在Yoyo與媽媽專屬的故事時間,兩人更是天南地北的無話不談,一起分享白天發生的種種事情。如同江美樺所說的,「我們要讓他知道,父母永遠是站在他那邊的。長大後,孩子有什麼心事,唯一不會隱瞞的就是父母。」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Yoyo成為一個有自信、有個性的孩子。在學校與同學間的相處,不只不受到妥瑞症影響,反而擁有極佳人緣,學習上更是從小就展現天賦異稟的特質。兩歲時,Yoyo就自己看電視,將英文字母A到Z倒背如流,而喜歡看恐龍書籍的他,更對於看過的書過目不忘。一次在賣場,Yoyo拉著媽媽要買一本家裡已經買過的恐龍書籍,媽媽告訴他這本書家裡已經有了,Yoyo卻堅持兩本書不一樣。於是許淇淋答應兒子,先回家看看兩本書是不真的有所不同,一旦有不同之處,他立刻回去把書買下來。
後來事實證明,Yoyo展現了驚人的記憶力,兩本書因為版次不同,在第47頁的地方,有兩隻恐龍真的不同。
妥瑞兒被放大的症狀,經常是外在表現的動作或聲音,卻較少人關注到他們在情緒上的敏感以及細膩的特質。回到根本思考,妥瑞人所要面對的仍是自我價值以及身分認同的問題,而此部分的養成,往往與原生家庭有極大的關聯。
父母的一念之間,可能就是開啟妥瑞兒不同人生的重要轉折。
註:本文與「科博文」網站同步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