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徐青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徐青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客家電視台的十年路 - 台長徐青雲專訪


西班牙族群台要求母語採訪 徐青雲:保存母語工作最重要

記者吳裘莉/採訪報導 陳睿哲/攝影
徐青雲指出客語文字的使用面臨困境,遇到同音不同字,連教育部客語委員會都會爭論不休。
客家電視台從 2003 年創台至今,已經匆匆十載。台長徐青雲在台大新聞所演講指出,客家台曾到英國、西班牙尋找族群傳播的可借鏡案例。發現各國的族群台對母語非常堅持,西班牙族群台甚至要求用他們的母語溝通,否則拒絕採訪。徐青雲認為,目前各族語言消失問題嚴重,族群台應更重視母語的保存工作。
徐青雲提到,為了解各國族群台的運作,他們刻意到非原住民的族群台參訪。在2007 年至 2011 年間,客家電視台曾經拜訪的族群台包括英國 S4/Croeso(威爾斯語電視台)、 愛爾蘭 TG4(愛爾蘭語電視台)、蘇格蘭 ALBA TV(蓋爾語電視台)、西班牙 Televisió de Catalunya(加泰隆尼亞語電視台)等重要族群媒體。其中,加泰隆尼亞語使用人數高達西班牙人口總數48.6%。但也有些語言使用人數極少,如愛爾蘭語,在日常生活中僅國家總人口數 3% 會實際使用。各家族群電視台因而發展出獨特風格,各有千秋,都成為客家電視台借鏡對象。
客家電視台台長徐青雲說,與西班牙 Televisió de Catalunya 交流時,對方竟要求全程使用加泰隆尼亞語,否則拒絕採訪。為此,客家電視台費盡心思,終於找到當地華僑協助翻譯,才得以成功訪問。加泰隆尼亞語電視台堅持使用母語,不為迎合市場妥協的態度,令徐青雲相當震撼。這個經驗也讓徐青雲對客家電視台的語言傳承,有了更堅定的體會。
徐青雲說,以往觀眾常投書客家電視台,認為客家電視台使用客家話製播節目,難以親近;尤其 14 至 25 歲的青少年、青年,更直說儘管節目內容再好,「說客家話就不想看。」徐青雲說這是客家台最大的挑戰。但 Televisió de Catalunya 從頭至尾保護族群語言的態度,也讓徐青雲決心維持客家電視台 99% 客語發音的方針。
徐青雲在演講時說到,客家電視台不只是個電視台,更是個整合各方資源的平台。
徐青雲也在演講中提到,台灣曾經歷禁止說母語政策,對母語造成相當大的傷害。其實,英國威爾斯語也和台灣河佬話、客家話等母語一樣,曾遭執政當局禁用。威爾斯語在 1960 年代展開復興運動,直到 1982 年才成立 S4/Croeso 電視台;再經二十年低潮,才在年輕族群中重生。 S4/Croeso 的經驗證明語言復興非一蹴可幾,卻能逐步耕耘。客家電視台才走過第一個十年,但已在客語族群節目節目製作領域累積豐厚經驗,對客家文化傳承,已經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徐青雲也說,「即便是少數人使用的語言,只要用心維護,仍有機會茁壯。」
現今客家電視台面臨最大難題,其實是找不到合適的製作團隊。徐青雲提到,客家電視台 85% 的觀眾為 65 歲以上的客語使用者,相對於說得一口地道客家話的忠實觀眾們,製作團隊成員所說的客語往往被認為「既不標準,又不道地」。但製作電視節目有其門檻,語言熟練度與節目製作技術始終難以兩全。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客家電視台已連續 5 年籌辦後生提攜計畫,甄選具備客語或傳播長才的學生;透過同時培植傳播人才的母語與傳播專才,為客家文化傳承奠基。徐青雲對客家語言仍然懷抱希望,他說,「客家文化被遺忘了將近五十年。我們希望能尋回族群語言,並將其發揚光大。」這樣的信念,推動客家電視台一步步向前,走過第一個十年,向第二個、第三個十年持續邁進。

徐青雲:客家台仍缺法源依據

記者李筠平/採訪報導 陳睿哲/攝影
徐青雲在演講中表示,客家電視台節目的客語使用,已超過九成。
客家電視台台長徐青雲受邀到台大新聞所演講,說明客家電視台的族群媒體使命。她指出,客家台雖被認為隸屬公廣集團,但至今仍缺乏法源依據。

客家電視台的成立

徐青雲認為,客家電視台背後實有一段族群傳播長久的奮鬥故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官方禁止各級機關、學校使用方言傳播,除原住民公開推動還我母語運動外,1988年間,客家族群自覺語言、文化的消逝,也上街頭展開「還我母語」大遊行後,這才逐漸引起官方、民間對族群傳播的關注。
徐青雲說,有鑑於諸多客家社會運動的努力,包括公視等電視台均開始重視客家群體,紛紛製播客家節目。立法院也於2003年修訂有線電視法,設立客家電視台(Hakka Television Station),成為全球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專屬客家、全程使用客語(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詔安腔、饒平腔)發音的電視台。
回顧這段歷史,徐青雲有感而發地說,她從不否定客家電視台是政治下的產物。如果沒有政治選舉推波助瀾,客家台的建立或許還需很長的一段時間。但客家台作為族群台,在電視台的組織定位,卻歷經許多波折。

公廣集團的一員

徐青雲提到,客家電視台成立之初的營運與預算,是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每年依照採購法執行,先後由台視與東森電視等商業電視台承攬;2007年,客家台依據《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方正式成為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TBS)的一員,營運至今卻遭遇許多困境。
徐青雲說,公廣集團的共同問題是,每個電視台的主管機關都不同,事權很難統一,問題也隨之產生。徐青雲指出,公廣集團目前由公視、客家台、原台、宏觀電視台及華視組成,然而各個電視台的預算來源都不同;公視的經費主要源自文化部、客台源自客家委員會、原民台源自原住民文化事業基金會、宏觀電視台源自僑務委員會。華視雖然公共化,卻無政府補助,必須自負盈虧。徐青雲認為,經費來源不同導致公廣集團在資源整合時,遇到相當大的困難。
徐青雲又指出,客家台、原民台、宏觀電視台起初依據《無線電視公股釋出條例》納入公廣集團旗下,然而《公視法》至今仍未將各電視台納入,導致客家台、原民台落入「徒法不足以自行,沒法卻萬萬不行」的窘境。因而,現在客家台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將客台納入公視法,以解決缺乏法源的問題。

找尋人與文化間的連結

徐青雲指出,雖然有族群媒體出現,但是還是很難扭轉主流媒體對於弱勢族群的忽視。
徐青雲在介紹客台時說到,客家台的節目非常多元化,包括戲劇戲曲、兒童青少年、生活資訊、音樂綜藝、人文紀錄與新聞雜誌類等。「客家台希望每個年齡層觀眾,都能與客家文化產生連結。」徐青雲表示,許多客籍人士童年與祖父母同住,客語說得很好。但一旦求學與就業,就會與客家文化失去交集。因而她希望客台不同的的節目,可以促使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重新尋回與客家文化之間的連結。
近年來,客家台在紀錄片下了很大的功夫,希望能建立寶貴的客家文化資料庫。徐青雲指出,如2011年的「百年斯文」、「八八水災紀錄片」,2012年的「穀雨‧種大田」、2013年的「邊界移動200年」、「山歌一條路」;其中「邊界移動200年」紀錄從中國移民到印度的老僑民故事,「山歌一條路」則是記錄大陸的山歌的發展與傳遞概況。
徐青雲認為,閱聽人常因為「聽不懂客語」而影響收看意願,或者因「不同客語腔調」而不願觀看客家台。如何跨越語言所產生的隔閡,還有待客家台的努力。

徐青雲:「人」才是媒體最重要的資產

記者李筠平/採訪報導 陳睿哲/攝影
徐青雲主張會說客語的記者應該加薪,因為會說客家話,也是一種專業。
徐青雲的媒體經驗長達二十餘年,曾任《新新聞》週刊記者、編輯、主編,新新聞周報總經理、副社長,桃園廣播電台台長暨總經理。回想在《新新聞》與王健壯共事的那段時光,徐青雲說王健壯是她們的師傅:「他就像母雞帶小雞一般,我從他的身上學到很多。」
徐青雲長期在《新新聞》雜誌任職,後在因緣際會下,才到客家電視台擔任副執行長、新聞部總監,兩年後成為台長。然而由於目前公視董事難產,連帶著客家台台長、經理也進退不得,至今任期已達6年4個月又9天。
徐青雲提到,台長的工作相當忙碌,除了每個月開一次董事會,還有換照、行政等種種業務需要處理。「很多同仁都抱怨,為什麼要寫這麼多報告?」但徐青雲認為,寫報告可以幫助她重新組織思考,反省過去是否做得不夠透徹,對她而言是好事。
「人才是媒體最重要的資產,」徐青雲表示,客家台並不是個資源充足的媒體,成員必須多才多藝,同時具備剪接、攝影、採訪等技巧,也因此需花費較多的心力、時間在工作上。她表示,如何讓客家台的成員喜歡這裡,願意待下來工作,是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活動預告】客家電視台台長徐青雲演講: 族群媒體在台灣

記者陳睿哲/台北報導
客家台長徐青雲指出,傳承客語和客家文化,是客家電視台最重要的工作。
(照片來源:客家電視台)
從2003年7月1日起,全球唯一的客家電視台開播,在今(2013)年已經邁入第十個年頭;一路走來客家台始終堅持使用客語,透過新聞、節目、戲劇等多元視角,傳承客家語言及客家文化。客家電視台台長徐青雲將於本月9日(二)以「油桐花開:族群媒體在台灣」為題,分享近年與各國族群電視台的交流經驗,並說明客家電視台的族群媒體使命。
徐青雲曾任新新聞周刊記者、編輯、主編,新新聞周報總經理、副社長,桃園廣播電台台長暨總經理,客家電視台副執行長、新聞部總監等,媒體經驗長達二十餘年。徐青雲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除了自己具有客家人身分外,過去只有在過年返鄉時,才會使用客語和接觸客家,對客家語言與文化的理解並不深。進入客家雲電視台後,這才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甚至重新認識客家,因而更讓她體認客家台重要的族群傳播任務。

徐青雲認為透過傳播的力量,去推廣客家族群的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她認為:「沒有好的品質,當然難以吸引觀眾;若沒有觀眾,電視台經營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為了深入了解其他多族群國家如何在媒體經營中,延續少數族群文化與創造多元文化的和諧社會,徐青雲與客家台成員曾經到紐西蘭等多族群國家考察,了解各國公共電視如何經營族群電視台,以作為台灣族群傳播的借鏡。

徐青雲的專題演講「油桐花開:族群媒體在台灣」,將於4月9日(二)上午10點20分,在台大新聞所103教室舉辦。歡迎關心族群媒體的聽眾到場聆聽,一同思辯族群媒體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