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伊湄/現場觀察 張庭瑜/攝影
張宗智回到台大新聞所演講,對現場同學隨機點名提問。
身為新聞所第二屆畢業的大學長,張宗智面對底下聽講的在學碩士班學生,感覺得出他說話比較直接,聽得出有些語重心長。
為了這場演講,張宗智準備得比學生還勤奮;他不但一個月前就要求提供採訪寫作作品給他,還將學生的姓名、年級抄在紙上,冷不防在演講過程中穿插點名。除了提神效果百分百,也讓人見識到他的十足用心。
在數位浪潮襲捲下,目前正是紙媒轉型的陣痛期,而張宗智任職的《聯合報》也開始擴展影音部門。即使張宗智多數時間是平面媒體的工作經歷,他仍然肯定《聯合報》的轉型方向。他表示,相較於其他四家商人色彩濃厚的報社老闆,《聯合報》一直希望走出不同的路,這也是為何兩年多前成立UDN聯合影音的原因。
除了企業的本質在轉換之外,張宗智說他自己在轉型的過程中學了很多,甚至還開始學影音的技巧與畫面表達的邏輯。雖然他坦言平面出生的新聞人還是傾向以文字思考,有的文字記者甚至抗拒製作影音新聞;但張宗智強調好新聞的概念是殊途同歸的,都在思考如何透過新聞打動讀者。
台大新聞所同學幾個在職同學,在演講最後提問職場的具體問題。
「記者被改稿,不會被改到發脾氣嗎?」同樣在媒體工作的新研所同學楊伊湄問道。張宗智笑了笑,他表示主管在改稿之前,會先跟記者溝通稿子的修改型態,記者要是不能接受,一定會反應。
他提到,新聞寫得好才能見報,囿限於紙本有限的實體空間,報社沒有採用的新聞稿,往往是見報版面的三、四倍處。他說,這是報社特有的文化,和新聞永遠不夠填的電視新聞媒體,差異真的極大。
演講快結束前,張宗智轉身走向電腦,開啟台大新聞所網站首頁;「這段影片有多少人看過?」他隨即點開網頁上的影片,猶如副總編上身,張宗智開始逐秒、逐格地跟學生校正影片中的謬誤。
看著底下小自己二十幾歲的晚輩,張宗智現場調查得知,在場的學弟妹還是有不少人舉手,表示想在畢業後從事新聞工作。他最後提醒學弟妹:「能寫好一份稿子,就代表是一個好記者。」張宗智說,新聞要寫得好,關鍵在於背後累積的經驗。
這個大學長以自身二十年的經驗要求學弟妹,紮實的基本功和隨時自省的能力,正是優秀記者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