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貞樺/採訪報導、攝影
民視新聞部採訪主任蕭翠英以結構面分析台灣新聞環境亂象。
誰決定遙控器,誰決定新聞
民視新聞部採訪主任蕭翠英於台大新聞所演講中,以媒體結構面切入,帶領新聞所同學深入探討「收視率」問題,並認為收視率是台灣新聞亂象的主因。她希望新聞所同學對收視率能有更多認識,並了解收視率對新聞的真實影響。
演講一開始,蕭翠英便以「誰決定遙控器,誰決定新聞」一句話破題,讓同學們開始思考電視新聞的走向何來?尤其暑假即將來臨,孩子都在家後,也會影響電視的轉台習慣。因而,蕭翠英說,現在新聞部主管開會就會提問:「這個新聞小孩看不看呢?」因為暑假遙控器掌握權大部分都在孩子身上,看什麼節目也是由他們選擇。蕭翠英說,這也是為什麼「誰決定遙控器,誰決定新聞」這麼重要。
蕭翠英指出,雖然大多數人認為觀眾是決定新聞走向的掌控者,但新聞其實是可以「操作」的。這也帶出了觀眾喜好會影響收視率的議題。蕭翠英在演講中還表示,新聞台及SNG車密度世界第一,會造成電視新聞亂象,也形成新聞台的收視率競逐賽。
「做?還是不做?」
針對台灣新聞台追求收視率現象一事,她說其實就是「做?還是不做?」(To do or not to do)的問題。身為新聞主管,她也會疑惑,為何整點新聞要放些無關緊要的軟新聞?蕭翠英說:「我會思考,我是要隨波逐流?還是應該做中流砥柱?」她說,當隔天收視率開出來,她的困惑更大了。
她以「Makiyo酒醉新聞」以及「媽媽嘴命案」兩事件,來說明收視率的威力。蕭翠英說,兩則新聞都有強大的新聞點。以「媽媽嘴命案」為例,她說這當然是一個必須報導的新聞。可是不少電視台的報導都像在辦案一樣,而且把部分特定相關人士,都當成嫌疑犯報導,這樣做其實已經違反「無罪推定」的法律原則。
台大新聞所碩二林琦敏同學向蕭翠英提出抽樣母體代表戲的問題。
但部分新聞台以及政論節目輪番播出後,卻能創下收視新高。「做?還是不做?」蕭翠英說,在同業競爭心態下,身為媒體人的自覺與商業利益,便會在心理開始糾結。
蕭翠英指出,面對收視率的激烈競爭,各電視台也都使出渾身解數。譬如使用電視鏡面效果,利用虛擬棚讓畫面更漂亮;或是招募年輕貌美主播,希望藉由主播提升收視率;甚至是新聞節目綜藝化,像是前陣子引起爭議的全程轉播「我是歌手」節目,該新聞台直播比率便占了40%以上。
她說,其實電子媒體會這麼仰賴收視率,主要還是因廣告主下廣告,憑藉的正是尼爾森的收視率調查報告。台灣的有線台有上百台,收視率報告只取八十台,因此只要差了0.01排名就會出現變化,這也是電視台為何斤斤計較的原因。
碩一王彥喬同學認為電視台斤斤計較的0.01趴無法構成統計差異性。
收視率的迷思
面對台灣電子媒體受制於收視率的問題,台大新聞所同學一一提出疑問。碩二的林琦敏同學提問:「尼爾森公司的抽樣母體其實無法代表全體觀眾,為何電視圈還是無法突破收視率迷思?」
蕭翠英說,其實這就是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我們生存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收視率高低關係到每個員工的生計。」蕭翠英又說,如果企業撐不下去,員工就會受影響。
蕭翠英說,因為目前廣告主都是看收視率下廣告,而且只有這份收視率調查結果,是廣告主願意接受的。收視率調查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因收視率宰制媒體,所以收視率低的地方新聞以及國際新聞,會報導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碩一林近同學指出台灣第四台普及率只達80%,因此會有20%收視觀眾的喜好會被忽略。
碩一學生王彥喬則疑惑:「其實在統計學上,差距0.01趴根本沒有達到差異性,為何電視台不說服廣告其實下哪台都差不多?」蕭翠英回應,其實電視台業務部門都會想盡辦法說服廣告主。但因為廣告主通常都有刻板印象,認為尼爾森的數據都是精準的,因此大多無法說服他們。
碩一林近同學則是認為尼爾森的收視調查其實無法代表部分觀眾的喜好。她以自己奶奶家只有無線台的例子,指出家裡如沒有裝設有線台,那麼收視率調查就一定會遺漏某些觀眾群。
蕭翠英指出,如果家裡沒有裝設有線台,那麼收視率調查的確無法得知其收視喜好。除此之外,在新媒體時代,觀眾除了觀看有線台,也會裝設MOD。因此收視率調查越來越不準確、客觀。
蕭翠英說,其實收視率算是無解的問題。要改變現況,一時還找不到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