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活動轉貼】卓新論壇:讓事實攤開在陽光下——我們需要好的調查報導

活動日期:2011/06/03(五)  13:50~16:10

地點:台大新聞所103室大講堂(於台大後門,辛亥路、復興南路交叉口)

本所舉辦卓新論壇:讓事實攤開在陽光下---我們需要好的調查報導

歡迎師生參加



卓新論壇:讓事實攤開在陽光下---我們需要好的調查報導



時間



06/03(週五) 13:50~16:10



地點



台大新聞所



當日活動議程



時間



活動



備註



13:50~14:00



入場








14:00~14:30



第十屆卓越新聞獎暨曾虛白先生新聞獎獎勵辦法公布記者會 



主持人: 


胡元輝(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


陳申青(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



14:30~15:40



卓新論壇



主持人: 


胡元輝(卓新獎基金會董事長)


與談人(依筆畫排列):


朱淑娟(獨立新聞記者、卓越新聞獎得主)


林照真(交通大學助理教授、前調查報導記者)


陳清芳(中央社資深記者)



15:40~16:10



現場提問與討論








主辦單位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數典計畫「建置新聞倫理與勞動權資料庫」、台大新聞所、台灣新聞記者協會、中央社



協辦單位



媒改社、傳學鬥



好的調查報導是社會的防腐劑,水門案、五角大廈越戰白皮書、沙利賣竇導致畸胎…我們可以舉出許多經典例子,說明這個新聞文類對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與所激發的改革能量,可惜上面這些例子都不是發生在台灣。1988年報禁解除後,二十多年來,台灣的媒體工作者目前依舊為建立屬於自己的新聞傳統不斷摸索、探求。用心在此文類上耕耘的新聞工作者雖偶有佳作,但目前高度競爭、將本求利的整體媒體大環境,卻非常不利於此一耗時、費工、花錢的新聞文類產出。從挑戰權勢、揭發黑箱、維護弱勢、守望社會等各個角度來衡量,調查報導都是新聞專業中最珍貴的部分之一,而重要的東西不能因為得來不易便放棄追尋,我們甚至期待台灣的新聞工作者能逐步建立重視調查報導的新聞傳統,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把新聞專業對社會的貢獻發揮得更多、更大。

在新聞傳統相對長久的西方民主社會中,調查報導常被視為是媒體專業的表徵。被全球新聞界高度推崇的普立茲新聞獎,每年得獎的調查報導獎都為眾所矚目。因為不同於一般的報導,一個調查報導作品的完成,意味著新聞工作者通常必須獲得媒體機構的支持,才能以長時間投入耗費人力與金錢的特定新聞題材:包括結構性不正義、政治弊案、企業醜聞等等,藉此揭露被權勢者所刻意掩飾、隱藏的惡行。調查報導所經常體現的,是新聞媒體監督龐大社會機構的職責,並為閱聽大眾追求事實真相、揭發不義。其難度雖高,但價值不斐,更是記者專業成就的指標。

好的調查報導,仰賴記者有高度的專業能力,能對周遭環境充滿問題意識,從文字、物件中的各種蛛絲馬跡,從不願公開、或隱匿於人群中的消息來源,按圖索驥、慢慢拼圖,不論是調查、採訪、查證和歸納、分析等技巧,缺一不可,甚至需要有過人的勇氣,才能在不時要面臨來自權勢者威脅的情境下完成任務。

然而,由於調查報導耗費成本甚高,近年來,即便是具有此類新聞傳統的西方民主社會,各媒體經營者也逐漸對其縮手,使調查報導這個文類正面臨危機。但由於調查報導仍舊是彰顯一個地方或一個社會新聞媒體專業成就和理想性的指標,近年來我們可以發現,透過網路平台,由機構或公民個人贊助專業記者進行調查報導的生產形式已然出現,讓調查報導所代表的新聞專業與價值,以及作為一種公共利益實踐場域的理想,得以持續維繫。例如非營利組織Propublica網站,透過社會捐款,以邀集專業記者和新聞機構合作的方式,所完成的調查報導作品,已連續兩年獲得普立茲獎的肯定,似乎正發展出一個可期待的新媒體調查報導運作模式。

本次卓新論壇,特別以「讓事實攤開在陽光下---我們需要好的調查報導」為題,邀集專家學者、專業記者、獨立媒體人共同討論相關議題,包括:

1.     調查報導作為一種新聞文類,對當代新聞媒體角色的重要性?

2.     台灣的新聞工作者過去在此一文類中的表現如何?

3.     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調查報導?要完成一個好的報導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與條件?

4.     如何打造對調查報導更有利的媒體工作環境?

聯絡人:張春炎 (raingnome@hotmail.com 02-33225551)

報名方式:請將姓名、學校系級或服務單位寄到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信箱:feja@ms75.hinet.n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