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新聞編輯】比報作業一 台南高雄立委補選 等三則(楊念穎)



第一則 (100/3/6)

































































報紙類別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自由時報



新聞事件



台南高雄立委補選 綠營兩席全拿



新聞標題



立委補選又贏 民進黨:下一步重返執政



台南高雄立委補選


民進黨輕鬆拿兩席



立委補選 綠兩席全勝


高喊「重返執政」


許添財林岱樺得票逾六成 藍:無權氣餒



立委補選兩席全拿


得票率大勝



版面



A1要聞 上半版右側


   (內頁提要)


A2焦點新聞 全版


六篇新聞稿



A1要聞 上半版右側


   (內頁提要)


A4要聞 2/3中版


三篇新聞稿


一篇評論



A12政治 上半版



A1焦點新聞 上半版


   (內頁提要)


A3話題新聞 全版


七篇新聞稿



版面(圖示)



  A1     A2


 

















    
    

 




 



  A1      A4


 

















    
    

 


 




 



       A12



  A1       A3



評比



中國時報


從「又贏」與「下一步重返執政」,可看出中時著眼於往後的政治角力,從立委補選進而觀察總統大選,嗅出當前南台灣「綠勝藍衰」的情勢,主要也在警惕國民黨不可再輕忽了,否則下一次失掉的,不是地方立委的席次,而是台灣總統的位置。儘管位於頭版,但此則新聞卻與台北國際蘭展(圖)、女神卡卡等娛樂性新聞相鄰,似是一種不得不放頭版所以矮化此報導內容的手段。接著進入A2版,「過去兩年立委補選 13席僅贏3席 藍拉警報」呼應頭版的口氣語調,從這則政治新聞被放置在焦點新聞版,以及運用整版篇幅報導的方式,在在顯示中時亟欲突顯國民黨目前頹勢,以達到「警惕」的目的。



 



聯合報


是四報中唯一為民進黨的勝選添加形容詞的主標,對比國民黨的落敗,以「輕鬆」一詞表示民進黨目前的春風得意,相關新聞則見於A4版,與本土的中時、自由相比,擺放的版次較為後面,版面也不若兩報以全版和接近全版的方式呈現。但從A4版各條新聞的標題來看,會發現聯合報其實正不露痕跡地表示自己的立場。如「蔡意氣風發:重返執政 拼最大黨」此標題的左下方接的是「蔡選總統 豬哥亮搭檔?」右下方則是「蘇暗示有默契 蔡吐槽」,嘲諷意味濃厚,暗示蔡英文自我感覺良好,明明無人可搭檔,卻得意地說要重返執政,我覺得這三個標題的安排,強化了一切只是蔡英文在空談的感覺。並且眾標題皆無提及藍營反應或是落選候選人的聲明,A4整版聚焦於蔡英文欲選總統此事件上,唯有右下方有一小篇評論「馬不輔選 擺明認輸」,蔡的空談vs.馬有輔選有希望,關愛國民黨意味不證自明。



 



蘋果日報


此報立場一向不太涉入台灣政治,畢竟其以讀者角度出發,關心議題多為消費、民生性話題,故此新聞的版面可謂「適得其所」,放置於A12的政治版。蘋果以1/2的上半版的版面報導立委補選的新聞,下半版則接著「過勞死」、「奢侈稅」等民生議題,顯見不把立委補選視為重要新聞。從標題來看,「全勝」和「重返執政」似在肯定民進黨選舉政治的勝利有美好遠景。並且,蘋果日報是四大報中,標題唯一有提及國民黨針對敗選所做的回應,以主標/副標、粗體/細體的方式呈現勝敗的對比。



 



自由時報


對自由時報而言,民進黨任何相對於國民黨的勝利,都是值得報導的頭條新聞。更何況此次南部立委補選,民進黨確實在數字上大勝,故自然要用A1的主標告知大眾民進黨的勝利,也強調其立委補選的「得票率」大勝國民黨立委,證明民進黨靠實力取勝,並非僥倖。而A3全版則著重報導許添財與林岱樺兩人的勝選感言,以及其在政壇的心路歷程,如「重返立院 許添財:再選一屆 林岱樺:服務三山」、「林岱樺 綠營少壯 重回舞台」、「許添財 政壇老將 再添新頁」。再以「馬施政背離民意 藍營超冷感」對比「大勝勿驕防反撲 綠當務之急」,維持其一貫貶抑國民黨的報紙組織文化,諄諄提醒綠營「驕兵必敗」,穩紮穩打才是民進黨最好的迎戰對策。 



主照片/


圖文配置



A1


報導約七百字,版面以照片為主,兩張主照片一上一下,上者為許添財與其競選人員皆比出勝利手勢;下者則是林岱樺與支持者相擁大笑。


A2


[表]x2


比較97年與100年的立委選舉與立委補選的得票數和得票率。


[圖]x4


藍綠各兩張。綠(蘇貞昌vs.蔡英文;呂秀蓮vs.楊秋興),藍(兩落選候選人)。



A1


版面僅有照片與圖說,兩張主照片並排,右邊為三人的微笑合照,由左至右分別是不知名者、林岱樺、許添財。其中不知名者舉右手似打招呼狀,中間的林岱樺則比出勝利手勢。左邊是許添財在前比出勝利手勢,其後方為競選員,高舉雙手同樣比出勝利手勢。


A4


[表]


台南高雄立委補選的得票數和得票率。


[圖]x2


藍綠各一張。許添財的笑容滿面 vs.廖了以鞠躬道歉。



報導內容居中,許添財比出勝利手勢的半身照在左側,林岱樺與支持者握手的照片在右側,兩人皆笑容可掬。在各自的照片下方,是他們個人小檔案(年齡、學歷、政治經歷、婚姻)。



A1


許添財與林岱樺各自的半身照,兩人皆面帶微笑。兩人照片上方則用綠底白字寫著「南市6比4 高市7比3」。


A3


[表]x3


.第七屆立委累計補選結果


.林岱樺vs.徐慶煌/許添財vs.陳淑慧的得票率。


[圖]x2


許添財和林岱樺的半身照各一張。



評比



中國時報


由於頭版版面不大,民進黨兩勝選候選人照片就佔了報導版面的一半,其中林岱樺與支持者相擁大笑的照片經去背處理,一部分重疊於許添財照片之上,頗有戲劇效果,成為整個頭版的焦點。A2版的兩張民進黨照片,營造出一派和樂的景象,蘇蔡共看一張照片、呂楊舉杯相視而笑,延續立委補選的勝利,綠營人士個個春風滿面。另兩張國民黨照片相對較小,約僅有民進黨照片的1/3,分別是陳淑慧哭泣、徐慶煌向支持者揮手致意,並且圖像解析度沒有很清楚,好似欲讓讀者盡速忽略此事實。


聯合報


頭版以兩張圖片說明一切,雖說圖以橘線框起,版面橫貫整版的中間,但由於以圖為主,主標字體不大,夾在其他報導中間,易被當作活動攝影的圖片,讀者可能會略而不看。A4版的中間放了豬哥亮、許添財、蔡英文(由左至右)的三人合照,摻有戲謔性的成分,此圖下方為廖了以鞠躬道歉的照片,大小是上圖的一半。兩版皆無出現國民黨落選候選人的照片,意即不願讀者看見國民黨士氣低迷的一面,更以廖了以鞠躬照片,傳達出國民黨有心改進的訊息,讓讀者感覺國民黨還是有希望的。


蘋果日報


兩勝選候選人的長條型半身照佔整版上半版的1/2,大而清晰,圖在兩側,文字在中間的排版,讀者的目光會先被圖片吸引,再看看標題,這則新聞便大致看完了。再就整則新聞的版面來看,圖片部分色彩繽紛,圖片下方的個人小檔案為淺綠底黑字,而橫亙報導的主標則是鮮黃色與綠色,相對地,文字部分為單純的白底黑字,顯示蘋果認為此則新聞,看圖就夠了。


自由時報


從頭版版面配置來看,全版共三則新聞,橫幅式排列,一則新聞配一張照片,版面乾淨清爽,許添財與林岱樺的半身照在整版的右上角,照片周圍無框線,圖說也只說明兩人的名字,兩人的照片是整版的目光焦點。並且立委補選此則新聞版面是在整版的上半版,意即當報紙摺疊起來時,讀者看到的便是此則新聞完整的報導內容和清晰的照片,無不加強讀者印象。A3版再放兩張民進黨勝選候選人的照片,形狀從長條狀的半身照,變成一般的橫版照片,相片中人物也多了競選支持者。與聯合報一樣,自由時報沒有放任何一張國民黨落選候選人的照片,但與聯合報不同的是,其A3版以許添財與林岱樺為焦點人物,所有的報導和照片自然繞著他們打轉,國民黨的敗選以文字提及。



 


「三軍大敗,不責將士,君自任之。」這是兵學的道理,國民黨放棄南台灣的歷史責任,馬主席無可迴避。偏師不濟,全軍毀敗,未來總統大選,只怕成績會更難看。


 


 


 


 


 


 


 


 


 


第二則 (100/3/6)

































































報紙類別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自由時報



新聞事件



槍決5死囚 國際譴台



新聞標題



死刑槍聲 歐盟震撼 籲台廢死


1次槍決5人 國際媒體關注 歐盟發布聲明要求暫停行刑 德召見代表魏武煉說明 我對歐交涉恐受影響



槍決5人 國際特赦組織譴責



5人魔伏法 歐盟遺憾德譴責



槍決5死囚 歐盟、德國、國際特赦組織分對台提出譴責 馬:未違國際人權公約



版面



A3焦點新聞 上半版的1/2


兩篇配稿



A3焦點 整版右下角



A6要聞 整版中間偏右



A4焦點新聞 上半版的1/2



版面(圖示)



      A3    


 












 
  

 




 



       A3    


 












 
  

 


 




 



        A6



       A4



評比



中國時報


從主標到副標,皆可看出中時極為重視國際對台之看法,主標以「震撼」一詞形容歐盟聽聞台執行死刑的反應,副標則敘述歐盟及德國的反應,並點出未來台灣與歐洲之間的交涉事務可能受到影響。這樣的標題好似傳達出執行死刑乃一輕率舉動,國際間在幫助台灣「走回正軌」,並且台灣應該對槍決五人一事感到抱歉。如此一來,台灣處於相對低聲下氣的角色,中時讓讀者覺得「廢除死刑」是國際趨勢,台灣應跟上這波人道潮流才是。


配稿部分為「特赦組織譴責 法務部:未違公約」、「政策欠缺一貫性 國際形象受挫」,儘管點出法務部回應,卻僅以「未違公約」四字帶過,讀者不知道公約是甚麼,只是一再看到「國際形象受挫」、「譴責」等字眼,不知中時這樣的處理手法是否帶有政治正確的意涵?



 



聯合報


此則報導之版面極小,因整版皆在關注「死刑犯捐器官 換?不換?」的議題,故關於國際特赦組織譴責的部分,顯得無足輕重,成了一則小配稿。由此可知,聯合報重視的是無辜者/病人的權益,至於槍決死刑犯,是否使台灣在國際間的地位有所更動,則非其關心的重點。再從主標來看,聯合報將國際對台的譴責淡淡帶過,也未如其他報指出尚有歐盟及德國表達關切之意,將之處理成不重要的小消息。



 



蘋果日報


以「人魔伏法」暗示死刑犯被槍決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之事,既為「人魔」,則沒有活著的必要,「伏法」意指邪終究不勝正,蘋果站在大眾角度,會下此標題不意外,畢竟槍決死刑犯是目前大多數國人認為合理之事。主標部分,也點出歐盟和德國的態度,除此之外,未用其他標題說明台灣面對國際態度的回應,因為普羅大眾的心聲才是蘋果報導的依歸。



 



自由時報


四報中唯一提及台灣對國際譴責所做的回應,並且是馬總統的回應,顯示台灣和世界各國是平等的,站在同樣的基準點上,而非被一味譴責、較低階級的身分。由馬總統口中說出「未違國際人權公約」,較學者、家屬更具說服力和震撼力,因為連一國元首都如此表態了,意味著不需理會其他國家或國際特赦組織的反對或譴責聲浪。除了說服效果,引用馬總統的畫作為主標,尚有擋箭牌的功用,因為倘若國際譴責聲浪一發不可收拾,台灣第一個要面對並負責的人便是總統,因此將他說過的話報導出來,是證明也是記錄。但是這話不是馬說的阿!



主照片/


圖文配置



一服刑人繫著腳鐐,背對鏡頭坐在桌前,正在講電話



無圖片



無圖片



無圖片



評比



自由時報


以某服刑人的背影作為主照片,照片版面與文字版面一般大,由於此則新聞位於A4版的上半部,報紙摺疊時,仍能一目了然,知道此則新聞的重點。此外,由於照片採象徵手法,並非死刑犯本人之照片,故對讀者的吸引力不大,又圖文版面一樣大,讀者自然會將眼光移至文字部分細細閱讀。



 


這則新聞的內涵可分兩層面探討:


一、死刑存廢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更是歷史、文化、人情、法理的綜合發展結果。沒有死刑的社會,未必沒有人權的死角;執行死刑的國家,一樣重視普世價值。


二、法律效力是國家主權的象徵,一群國際組織人士與歐盟代表,以威嚇、譴責方是對我政府依法行刑的做法,指三道四,這是國際禮儀極其無禮的霸權心態。


 


 


 


 


 


 


 


 


 


 


 


 


 


 


 


 


 


 


 


第三則 (100/3/9)





































































報紙類別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自由時報



新聞事件



火把進議場 新北市議員胡鬧



新聞標題



新北市議場玩火 綠議員荒謬絕倫


改制升格 問政品質沒跟著提升 質詢淪為低俗廉價的作秀 民眾痛批「教壞囝仔大小」



六把火進議場 新北議員玩過火


綠議員要為朱立倫「上菜」 議長動用警察權制止「丟臉丟死了」 綠反譏「護航太過頭」



無此則新聞



新北議員火把上菜 議長斥太過火



版面



A2焦點新聞 半版


 



A1要聞 全版中間


   (內頁提要)


A3要聞 全版右側


一篇新聞稿



 



A3焦點新聞 左下角


 



版面(圖示)



       A2


 












 
  

 




 



  A1      A3


 

















    
    

 


 


 




 



      A3



評比



中國時報


「荒謬絕倫」原本應該是極沉重的指責,但由於媒體日漸重口味,「聲明」成了「斥責」;「哭泣」成了「哀慟」,久而久之,讀者的胃口自然也被養大了,認為不夠嚴重的標題,應該也沒甚麼可看性,因此像我看到中時用這四個字形容市議員時,竟無太大的錯愕或震撼,反倒有些習以為常了。副標則帶出「低俗廉價」、「民眾痛批」等指責性意味強烈的字眼,同時是三報中唯一提醒讀者「新北市升格了」,但升格前後的問政品質似乎依然如昔,藉由此次事件,中時將此責任歸咎於民進黨市議員,說明是他們拖累了市政。



 



聯合報


頭版點出「六」把火,便能從標題得知應有六名市議員做出如此行為,與火把相映照,以「玩過火」帶出雙關含意,一為六名市議員真的有在議場玩火;一為市議員們的行為太過份。從副標來看,居然得動用到「警察權」制止市議員,可見民進黨市議員多麼不守法紀,丟了國家的臉;然而民進黨卻認為這樣的行為沒甚麼大不了,認為朱立倫被保護得太好。呈現出一方義正詞嚴,一方嘻皮笑臉的局面。攜帶火把進入市議會,在一般民眾看來,本來就是不合乎議場規則之事,如今民進黨卻無反省想法,尚振振有詞,雖然從標題無從得知此六名市議員是誰,但已加深民眾對民進黨新北市市議員的負面觀感。



 



自由時報


不似其他兩報,主標沒有直接點出地點,字體也無加粗、放大等處理,讀者乍看會對「火把上菜」感到疑惑,並且與台中市大火相關報導放置於同一個版面,和人命關天的夜店安檢相比,新北市市議會的喧鬧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再加上此新聞位於全版的右下角,易受忽略。



主照片/


圖文配置



照片內容為市議會開會場景,當中站著四名身著廚師裝扮的市議員,兩人拿著火把,市議員後方站著一名警察。



照片內容為市議會開會場景,六名身著廚師裝扮的市議員,拿著火把站在市議會裡。



 



三名身著廚師服的市議員,皆無正對著鏡頭,有一位甚至只露出帽子,另外有兩名警察,側身,尚有其他的市議員。



評比


 


你看!光是選圖就有這麼多的思考



中國時報


與聯合報相比,這張照片較為清楚,色彩較明亮鮮豔,也由於沒有拍攝市議會的全部場景,故較能聚焦於身穿廚師服的市議員們,圖片上方是並排的中華民國國旗,在這張照片裡,國旗應是可有可無的佈景,將之納入拍攝場景的意義,除了做為政府機關的佐證,也隱含國民黨是主人的象徵。 這是國家議場的象徵



 



聯合報


整則報導不但居於中央,也佔了全版2/3的空間,其中照片是頭版版面最醒目的部分。因為此則報導不光是版面大、照片大,更有用藍色粗線框起,再加上主標字體不小,整體看來非但不會被其他報導淹沒,而是一枝獨秀,看到頭版的第一眼便會被「玩過火」三字吸引,接著再看到位於主標上方的圖片,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處理手法無非是要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民進黨議員究竟做了甚麼荒唐的事,予以譴責。


不過,我認為照片本身處理得不是很好,或許是欲讓讀者知道議員帶著火把是進入市議會這個場所,因而拍攝市議會的全景,但相對地,六名市議員舉火把的畫面就無法在第一時間衝擊讀者的感官,也許會先疑惑為何圖片中會有六名廚師,接著才恍然了解他們就是此則新聞的主角。



 



自由時報


照片只截取市議會的ㄧ小角,若無主標輔助,根本看不出拍攝地點為市議會,另外,圖片中雖有照出扮成廚師的市議員,和上前阻止的警察,但整個構圖會予人一種餐廳正要上菜的錯覺,因為有人背對鏡頭,有人側身,感覺不出市議會莊重肅穆的氣氛,兩支火把皆被遮擋住,看不出此張圖片欲傳達的重點為何,無法一目了然的照片,也就理所當然為讀者所忽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