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新聞轉貼】凱撒的面具-兩個吹哨子的人

原文轉貼自:http://news.chinatimes.com/

2010-12-02 中國時報 【王健壯】    

三十九年前,蘭德公司研究員艾斯柏格打電話邀約《紐約時報》記者席漢,到他在哈佛大學附近的家中見面,幾天後席漢回華府時,他的車上多載了一批七千多頁的複印文件;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大洩密事件的「五角大廈密件風波」,就在席漢回華府三個月後爆發。

艾斯柏格今年已七十九歲,席漢七十四歲,一九七一年當他們一頁一頁偷印越戰密件時,一個叫艾山吉的嬰兒剛在地球另一端的澳洲昆士蘭出生;三十九年後的今天,艾斯柏格讚美已是「維基解密」網站創辦人的艾山吉:「他是我的新英雄」,上個世紀的最大洩密者向本世紀的最大洩密者致敬。

艾斯柏格當年洩密後,被尼克森政府一路「追殺」,日後犯下水門醜聞的那批白宮幕僚,曾經密謀對艾斯柏格進行暗殺與下毒,並且闖進他心理醫師的診所,企圖偷竊並公布他的病歷醜化他,後來又以《間諜法》的罪名起訴他,但法院最後以白宮非法取證等理由,撤銷對艾斯柏格的所有控訴。

艾山吉因為是澳洲人,而且行蹤不定,自從今年先後兩次公布美軍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的密件後,更不再踏入美國境內,美國政府雖然已逮捕了自稱下載密件給艾山吉的美軍下士曼寧,但艾山吉至今仍逍遙法外。瑞典政府雖以涉嫌強暴的罪名通緝他,艾山吉卻仍在日前公布了二十五萬件外交機密電文,讓美國政府恨之入骨。



但讓歐巴馬政府更頭痛的是,當年尼克森政府曾向法院申請禁制令,一度禁止《紐約時報》刊登越戰密件,但自從最高法院在〈紐約時報訴美國案〉中,判決禁制令違憲後,歷任政府對媒體洩露國家機密卻幾乎一籌莫展。

況且,當年報導越戰密件的媒體祇限於美國本土媒體,但報導「維基解密」密件的媒體卻遍布世界各地,英國《衛報》、法國《世界報》、德國《明鏡周刊》、西班牙《國家報》以及《紐約時報》,不但同步作業,也互通有無,讓美國政府防不勝防,更何況即使禁止了報紙,也管控不了「維基解密」網站無遠弗屆的傳播。

但即使政府無法管制,刊登「維基解密」密件的所有媒體,卻都在事前經過非常嚴謹的自我審查。以《紐時》為例,當年為了刊登越戰密件,《紐時》曾經花了三個月時間從七千頁的文件中尋找新聞,這次為了報導國務院二十五萬件電文,《紐時》不但投入更多人力,同時還主動與官方磋商敏感內容,最後決定挑選一百件電文作延伸系列報導,同時更由總編輯帶頭上網,每天與讀者即時溝通,詳細說明《紐時》刊登密件的各項決策考慮。

其實,「維基解密」因為《紐時》曾對艾山吉與曼寧多次負面報導,這次並未把《紐時》列為合作對象,《紐時》的密件是由《衛報》主動提供,刊登密件的歐美媒體後來也在《紐時》的主導下,同意刪除部分敏感內容,《紐時》總編輯凱勒對這項決定的解釋是:「新聞自由除了報導自由外,也包括不報導的自由」。

但有人卻質疑,五角大廈文件雖被列為最高機密,其實內容多半屬於過去的機密,而且也是分析多於事實描述;但二十五萬件的外交電文,內容卻多數屬於正在進行中的機密,而且又都是第一手的事實紀錄與描述,媒體何以完全不顧政府的外交處境,仍然執意洩密?

對這項質疑,西班牙《國家報》總編輯莫瑞洛的回答是:「報紙有很多義務,但保護政府與有權力的人免於尷尬或受到羞辱,卻並非報紙的義務」,這句話與曾任《美聯社》總編輯的華特米爾斯在二十多年前說過的那句名言:「政府官員的工作是保護機密,我們的工作卻是挖掘機密」,遙相呼應,也清楚界定了媒體與政府的角色分際。

艾斯柏格曾是全世界被政府打壓最凶的「吹哨子的人」,但跟尼克森政府相比,他卻認為歐巴馬政府打壓「吹哨子的人」猶有過之;但艾山吉現在做的也比他當年做的猶有過之,也難怪他雖已年近八十,最近卻頻上媒體聲援他的接班人;守護吹哨子的傳統於不墜,這大概是艾斯柏格的最後一仗吧。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