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新聞編輯】比報作品:王清峰、中職勝道奇、繁星計畫(蔡秉弘)



 
































比較項目/報紙



蘋果日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中國時報



新聞



三月十二日 



版面



頭版頭



頭版頭



頭版頭



頭版頭


 



標題



王清峰走人(專題)



死刑爭議 府院滅火
王清峰下台



廢死丟官 王清峰請辭獲准



廢死風暴急轉直下  王清峰請辭獲准



看法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以整個事件的發展作為敘事主線,從行政院發佈新聞開始講起,推到吳陳鐶代理部長,接著轉到政府近來風波不斷,先是楊志良的案子,還沒平息又來了王清峰,下了個結論「馬政府應對疲於奔命,顯得左支右絀。」接著文章提到馬英九前一天晚上跟黨籍立委餐敘討論,也把吳揆跟馬英九的意見都呈現出來。然後再提到各界說法,包含王清峰自己的說法。


雖然擺在頭版頭,但中時在照片上反而做小,大小跟報頭相近。編輯會這樣做的原因應該是因為考慮到這則新聞照片相對來說應該不是那麼重要。這類的文章重點在於文字與脈絡的表達,而不是照片。這是我認為為什麼中時會選擇將照片做小的緣故。


敘述上,中時並沒有什麼特殊立場,如前述,主要焦距在整個事件的發展脈絡,和被波及到的相關人物,及其說法。


 


蘋果日報


 


蘋果這次的作法我認為相當特別。頭版頭是一張王清峰的照片,旁邊下標「王清峰走人」,在另外一邊寫了一篇導言,然後備註詳見A2版。雖然這種預告式的新聞提要在很多報都很常見,但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是蘋果用了一整個版,只預告了一則新聞提要,而且還是頭版頭。這是很罕見的作法。就算要做一系列的報導,先前蘋果還是會擺一則主新聞在頭版頭,然而今天,我們可以說,蘋果的頭版頭是沒有新聞文章的。這是一個很讓人意外的呈現方式。這有點像雜誌的作法。以壹週刊為例,只看封面,只會看到照片跟標題,頂多加上一兩行的提示,吸引讀者翻閱。我認為這次蘋果是用雜誌的概念去操作這個專題,至於是成是敗,見仁見智。我個人認為先不討論好壞,至少蘋果是勇於嘗試的。


到了A2版,蘋果做了全版的報導,包括主新聞,加上兩篇配稿、三個圖表、及一篇專欄。主稿同樣以介紹整個事件的脈絡與發展為主軸,不過比較著重於「人」的部份。從頭版的「王清峰走人」到A2版的「王非走不可」,我們可以發現蘋果下標示以王清峰為主詞,而且強調那個「離開」的動作。A2版導言進完,劈頭就提到吳敦義。蘋果表示吳敦義了解並尊重王清峰的立場,也知道他的兩難處境,對於王的請辭他理解並給予同意。接下段,小標馬上下了「白冰冰:天佑良民」。而就兩篇配稿而言,一篇是「王清峰誤判形勢」,一篇是「受害家屬:強姦了132法官的判決」。這些標題其實顯現出蘋果選擇以「人」的角度來處理這個事件。所以文章裡面也不時出現一些情感的描述,與中時比較起來,應該可算比較有「人」味。另外,蘋果也做了三個圖表,一個是王清峰簡歷及照片,下頭放了個民調,顯示82.8%的民眾認為王清峰堅不執行死刑,總統府指依法辦理,若她仍堅持,是應該下台。另外,蘋果特地做了一張大事紀,記錄王清峰死刑風波的時程。從2/22一路標到3/11,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講的相當清楚,這相對彌補了蘋果把主線放在「人」的情感上可能會產生的盲點。就整體來說,蘋果在這個版面的處理相當完整漂亮,文章以人出發,圖表則補足了「歷史脈絡」的不足,再配上清晰大張的照片,編輯的功力沒話說。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同樣用頭版頭處理這件事情,不過與前兩者不同的是,自由從「批判」的角度切入。標題的「滅火」就已經有點批判的意味,接著第一個小標就道盡:「王先說不戀棧
後又說不辭職」。整篇文章主要討論事件人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與利益衝突,並配以小標,讀來比較偏向是一篇含敘事性的新聞評論。


照片部分,則放了一張王清峰穿著紅衣笑著離開的照片,圖說下標「笑著離開」,選用這張照片做為主照片式相當特別的決定,因為在照片中王清峰只占了三分之一的鏡頭,而且臉也反光有些模糊。我想重點應該是想表達笑容與離職之間的衝突。


 


聯合報


 


在傳統三大報中,聯合在這則新聞事件的照片處理上算是最大膽的。聯合把照片做大,作為視覺落點的第一站,在頭版頭的正中間切了張照片標題,
圖片裡王清峰握緊雙手,說明死刑爭議。接著讀者視線會遷到標題「廢死丟官 王清峰請辭獲准」。這個標題與其他報比起來,比較中性。它沒有自由強烈的批判意味,也沒有蘋果強調人的主動,反而跟中時採取同樣的作法,以「敘事」為主。


傳統三報的頭版都有兩則新聞,但只有聯合兩則新聞都是死刑風波,中時跟自由的頭版都是王清峰下台搭配道奇隊來台的新聞預告。不管整份報紙文章關於死刑風波報導的總則數,如果純就頭版頭故事的完整性來說,聯合報贏過中時和自由。但蘋果明顯更勝一籌。雖然蘋果的作法有點難比較,畢竟它的頭版頭是沒有新聞內容的,但如果我們把A2版當成今天的頭版,拿來跟傳統三報比較,可以明顯發現蘋果報導切入的角度最多,圖表最多,照片最多,整理得也最好,更顧及來龍去脈。


 


 


 


 

































比較項目/報紙



蘋果日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中國時報



新聞



三月十 



版面



頭版頭



A4焦點



A14話題



A8焦點


 



標題



攏係金A 5:2 中職勝道奇



5:2聯隊勝道奇  托瑞:驚艷中職



林英傑好投  托瑞吃驚  拉米吃癟



中職投守滅火  托瑞驚豔



看法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以「中職投守滅火  托瑞驚豔」做為主新聞,配了六篇小稿,放了五張照片,並在左下角放了一張戰果表。就報導取向而言,中時主要聚焦在台灣與道奇之間的交流。把各篇標題看完後,讀者產生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所以到底誰贏了?最後看到左下角才會發現一張大小與報頭相近的戰果表,上頭寫著5:2,這時終於瞭解中職贏了。我認為中時採取這樣的角度,主要可能是因為畢竟這算是友誼賽,主要也是交流,來的明星比比數重要,學到的東西比贏球重要,因此,比數不會是他們留意的地方。主新聞的四段小標都是反省與讚美。雙方互相稱讚,並且檢討自己,這也顯現出中時以交流為主軸的立場。


文圖配置部分,我認為中時的設計有點太過集中。五張照片有四張照片都在中間,這讓視覺落點沒有辦法鋪天蓋地。看到這個版的時候落點第一個會到左邊中間的大張盜壘照,但接下來的動線有點平移,盜壘圖下方水平地連放了三張照片,我認為是很不好的版面。這樣做的危機是讀者看完照片,視覺動線就停住了,至於右上及左下的文章,很容易就被忽略掉。


照片部分,不知是印刷時跑圖,還是本身解析度就不夠,中時的五張照片沒有一張是清楚的。五張全部都糊掉,這是非常可惜的。畢竟就體育新聞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照片,這也是中時這則專題可惜之處。


 


蘋果日報


 


蘋果的處理是很典型的棒球比賽新聞處理方式。斗大的標題直接道出誰勝誰負,得了幾分。更有趣的是,蘋果不改把標題做大的風格,光是「攏係金A5:2 中職勝道奇」短短幾個字,就占了頭版半個版面。在標題嵌照片,變向地把標題當圖說的作法是蘋果獨有的美編手法,也是到目前為止傳統三報無法匹敵的。在這個部分,蘋果的處理的確較吸引人。光是看到標題還有那些照片,就已經很吸引人繼續閱讀了。


不過蘋果比較可惜的部份是在下半個版面沒有處理得很活潑,基本上就是制式化的運動新聞標準版面,都是方塊方塊的圖表與文章,在版面設計上沒有突破。標題與照片設計得非常好,但是翻到下半後,發現照片只有兩張,而且還是不怎麼重要的照片,雖然有再多加兩張球迷的照片,但似乎不是重點。這是蘋果處理這則新聞較待改進的地方。開場氣勢磅礡,但到了主菜時卻好像又太過淡味,無法留情。


 


自由時報


 


相較之下,自由的標題就採折衷,既有提到交流部分,也有提到競賽比數,就標題而言,算是中時跟蘋果的折衷版本。議題部分,全版五篇配稿有兩篇在講拉米瑞茲,而且加上圖表和照片的話,拉米瑞茲占了一半的版面,這顯現自由常以人物作為主軸的風格,也展現出自由在其他三報中逆向操作,聚焦在這次參賽的大明星身上。


自由這次的圖表製作相當好,以同則新聞來說,甚至超越了蘋果。自由的圖表做的相當簡潔有力,但是資訊豐富,讀來流暢。甚至在右下角又闢了個表說明中華職棒與美國大聯盟的比較表,從場地、氣氛、到關注等,一一說明,這樣的處理手法相當吸引人,也跳脫了既有固定的棒球比賽報導模式,真的是讓人驚豔。


(不過我有疑問的是,究竟是該用驚「豔」還是驚「艷」?  中時跟自由的標題用了不同字)


 


聯合報


 


聯合報跟自由一樣,主要把重點放在人物身上,不過光就標題來看,聯合的標題比較有批判意味。「吃癟」雖然不算藐視,但不可否認,有一定的批判意識。而整個版面的文章都聚焦在人物,對於賽事本身則是簡單帶過。與其他報不同的是,聯合報加放了一篇道奇隊半日遊的新聞,介紹道奇隊在台灣觀光的一些趣事,這是其他報沒有提及,而聯合報獨有的。從這裡也可看出聯合報希望從人物切入的立場。


 



 


 

































比較項目/報紙



蘋果日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中國時報



新聞



三月十三日 



版面



A6要聞



A16生活



A6話題



A14生活


 



標題



刷新「繁星」記錄」  22弱勢生  喜進明星大學



社區高中奏捷
8校摘星進台大  改寫校史



繁星放榜  高職生圓台大夢



明年繁星併學校推薦  錄取破4



看法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在處理繁星計畫這條新聞的時候主要以各界評論的立場切入,依不同角度討論繁星計畫的利與弊,不過比較特別的是,中時的主新聞居然是在講明年的繁星計畫,重點不是在今年的放榜結果。今年榜單結果只以一篇約八分之一版的文章帶過,再輔以兩個圖表說明,一個是放榜結果數據,另一個是錄取台大各系最高最低分。


我很喜歡中時的主照片。中時放了一張桃園私立新興高中的師生照,照片裡老師跟學生的喜悅一覽無遺。新興高中連續兩年都是繁星計畫錄取最多人的學校,這也是為什麼中時會選擇新興高中做為主照片。這張照片占了八分之一的版面,算是很大的照片,但看起來不會突兀。就整個版面的調性來說,放大這張照片並做為主照片,很有加分效果。不過對於照片數量部分,仍有點不足。整個版面除了這張主照片外,嚴格來說根本沒有其他照片了。另外的四張學生大頭照,小到只有新聞記者屬名欄那樣大,又都是一格一格方塊式地齊頭排列拼貼,十分單調,這是讓人覺得可惜之處。有時這種生活類教育類的新聞,應善用照片,讓版面更活潑,這樣也會讓讀者更有想要閱讀的動力。


 


蘋果日報


 


蘋果就是從「人」的角度出發的典型例子。整個版面只有兩則新聞,主新聞占了80%的版面,留下10%給一篇配稿討論社區高中,版面最下面10%配以圖表及統計數據。其他80%部分,分別介紹了六個案例,都是因為繁星計畫考上明星大學的學生。每個人也都有斗大的個人照片,還有他們的生命故事。照片本身雖然沒有真的很吸引人,畫質普普,但已相當清晰。整個版面活潑,雖然文章內容相當少,也沒有評論部分,但蘋果的角度是我個人讚賞的。對於這種放榜的教育類生活類新聞,講統計數字實在沒有太多人在意。(除了考生之外)讀者會想知道的,不是「考上的人有多少個?分數有多高?」而是「哪些人考上了?」蘋果在四報中是提到最多案例的,而且每個案例都有一定的版面,以及清晰的照片。因此,雖然報導了六個案例,但在版面上看來整齊清爽,很有系統。這也是蘋果一向以整理資料與圖表出名之處。


蘋果主新聞以弱勢出發,在22個弱勢生裡挑出六名,採訪報導。雖然我個人覺得標題還有改進空間(例如人情味可以再重一點  或者再多放些情感),但是整體而言,閱讀起來能引起「人」的共鳴。因此在四報中,我認為處理得最好的就是蘋果。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算是中時與蘋果得折衷,同時報導七名學生,又有評論部分。在標題部分,自由時報的斗大標題還有大張美工照片贏過了其他三報,最能夠吸引人。自由與蘋果一樣,都有報導人物,而且人數比蘋果還多,但相較之下,可以發現自由選的人物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換句話說,「人」的味道太過清淡。例如裡頭有提到滿及分但選擇台大大氣系的學生,也有提到62級分原本想考警察大學但因學校支持轉而申請台大物理治療的學生,還有混血兒考上政大。這些學生當然有一定的新聞性。但對我來說,反而會讓我對整個議題產生混淆。我當時看完自由整版的新聞後第一個念頭就是:繁星計畫跟普通推甄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那個學生62級分在繁星計畫就可以進台大物理治療系,但聯考時分數卻高到不行?這個學生到底為什麼可以參加繁星計畫?是因為家庭困境?還是有什麼樣的故事?自由都沒有提及。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地方。自由選的人物都很好,也都很有新聞性,但自由在採訪的時候,切入的角度太淺,落入了以往聯考新聞的報導角度,這會讓繁星計畫在讀者的眼裡瞬間變成不公平的體制。這樣會讓讀者產生「那這樣我就去念社區高中就好了阿,反正考沒有很高也能進台大」的想法。


 


聯合報


 


聯合報同樣兼具人物與評論,不過評論只放了一則。聯合提到的人物更多了。主新聞就以松山高職生為頭,切入繁星計畫的目標。但接下來,聯合報跟自由都犯了同樣的毛病,就是選擇了同樣的一群人報導,而讓自己陷入聯考體制的報導模式,無法像蘋果那樣,顯現出繁星計畫的宗旨與目標。


版面而言,聯合報都放大頭照,把松山高職生黃禹榛的照片做大成主照片,讓視覺落點有了重心。


 



 



 


「台版危機倒數
馬政府炸彈拆不完」 3/12 聯合A3


「他X的!不起訴 X你娘!起訴」 3/12 聯合A3


 


第一篇主要講述死刑風波對政府行政的影響。聯合報結合時事,用前幾天剛出爐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危機倒數」作為比喻,拿來形容馬政府現在的處境,就像片中拆除炸彈的人一樣。這讓原本預期會很枯燥的標題帶來了點創意,也多添了一份趣味性。


第二篇也是聯合的新聞,主要在講罵國罵被訴的下場。檢察官認為「他X的」裡頭的他並沒有針對特定人士,因此不起訴,但「X你娘」的你字卻有十足的針對性,因此起訴。聯合用簡單對比的方式下了標,淺顯易懂又具有吸引力,大家看到標題,一定都會想要繼續看下去,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年就診破百次  健保卡將鎖卡」 3/12 自由


「長期規劃
藍圖在哪 全民資產縮水 打房變擾民」 3/13 聯合


「慾望師奶
溜到沙漠搞時尚」3/13 聯合


 


第一篇的標題主要出在措詞。健保卡將鎖卡雖然淺顯易懂,但讀來實在有點不順。建議直接改成「將鎖健保卡」即可。


 


第二篇主要評論吳揆希望在林口蓋平民公寓一事以及房價問題。文中闡述淡海新市鎮的平民公寓一直都存在,政府只要改善交通,淡海的公寓就可以起死回生,既然如此,為什麼又要大費周章找一塊地,從徵收到建設,重頭開始。再者,國民資產縮水,應該要想辦法提昇國民收入水平,而不是影響房價。這樣的一篇文章,聯合報下了標。前三句都很簡潔有力,直接道出重點。但到了最後一句,便讓我迷失。「打房」?「擾民」?打房是什麼?為什麼會擾民?文章裡面沒有提及太多。也就是文章裡面幾乎沒有提及,讓我對這個標題更加疑惑:究竟想要說的是什麼?


 


第三篇是在報導慾望城市2的一則新聞。但在下標時,我認為犯了致命性的錯誤。聯合報想要描述慾望城市裡的四個慾女、熟女,因此用了師奶這兩個字。合起來變成慾望┼師奶。但尷尬的是,慾望師奶本來就是另外一部影集的名字,在這裡雖然是想要說「慾望」城市裡頭的「師奶」,但讀者看來卻會變成慾望師奶裡頭的人物。偏偏慾望師奶裡頭也是四個主要角色,這就更容易讓人混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