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藍婉芸/報導、攝影
《聯合線上公司》總經理李彥甫,在臺大新聞研究所演講時,提到記者角色的新定義。
「20年前不會電腦打字可以當記者。現在不會跨媒體工作,還能當記者嗎?」聯合線上公司總經理李彥甫本週二(6月11日)受邀到臺大新聞所演講,分享處於媒體數位匯流時代,《聯合報》進行媒體轉型的轉折歷程。李彥甫並表示,新聞記者的角色必須改變,不能只是單純報導與評論;跨部門合作與多元多工的學習,是新媒體工作者應具備的認知。
說好故事的人:媒體的正向價值
許多人認為現在的新聞環境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但李彥甫卻常以「新聞記者的角色,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要過」來激勵同仁。這句話出自《給年輕記者的信》,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弗里曼(Samuel G. Freedman)。
李彥甫指出,現在有許多人挑戰傳統媒體,一般社群網站、公民記者的評論力量比傳統媒體還大時,傳統媒體要有更高層次的使命與責任,把自己的角色突顯出來。
「好故事不是感人、有說服力就好,要能有實質改變。」李彥甫接著說,新時代的媒體除了是資訊的守門人、問題的觀察者,也應該具備議題領航與行動改變的能力,讓關注的事件真正產生改變,並讓媒體的正向價值獲得發揮。他以《聯合報》300個記者為例,所有記者如果一個月做一件正向改變的報導,10年後便可累積36000個改變,將可型塑媒體影響力。
李彥甫舉近日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重建獨居老人住所的畢業專題為例,提到這樣一則學生協助獨居長者脫離危險居住環境的新聞,點閱率竟是本月份最高。這正說明新聞敘事除了要反應真實,也要關注如何感染閱聽人、並提高閱聽人的涉入程度。
新聞所所長洪貞玲向李彥甫請教,新聞教育應提供何種訓練來因應未來轉型。
新媒體工作者:須跨媒體與多元多工
透過報導和行動讓議題能達成明確改變的目標,媒體正向改變非常重要。李彥甫不否認,《聯合報》內部改革也充斥不同意見和標準;但是時代已經改變,整體運作方向仍朝發揮媒體的正向價值前進。
李彥甫說,現在的新媒體工作者應了解記者不再只有單一模式,必須面臨不同的作業時間、跨部門分享合作,並不斷從工作中學習,工作型態因而發生改變。他指出,《聯合報》的編輯現在編完報紙,還要去思考如何呈現平板電腦的內容。而記者除了過去的文字作品,也被要求附上影音作品來呈現多媒體的新聞。
李彥甫表示,跨媒體的呈現方式,鬆綁了說故事的方法,新聞工作變得比過去傳統媒體擁有更多創造力,新聞工作者被重新定義成跨媒體的多元多工者,李彥甫建議同學,未來若想要進媒體業,應積極培養自身的數位生活與工作習慣。
在開放提問時間中,台大新聞所所長洪貞玲首先發問,新聞教育應該提供學生什麼樣的基本訓練,以便協助學生因應未來轉型。李彥甫回應表示,「基礎技能的培養還是必須;但如果不能跨平台合作,將失去競爭力」。
碩二同學李映昕,問到跨媒體記者的具體門檻標準。
台大新聞所同學李映昕提問:「跨媒體技能的學習需要多專精、多深入,才能成為可以生存的記者? 」李彥甫認為,現場報導、攝影、拍照的基本影像構圖、半小時完成五百字新聞、在三千字完整的報導中能論理又能說故事、在10到15分鐘內完成即時新聞處理,並可快速的完成一個完整的新聞等都是應該具備的能力,否則在職場上很難競爭。
李彥甫也強調,「速度和深度並不相互牴觸。」他說,即時新聞要求快,並不影響之後完整、又深度的內容呈現。同時,李彥甫說,記者更重要的在於新聞解析、敘事、評論的能力。擅長用影像說故事的人,不一定具備良好文字寫作能力,但還是要有基本的水平。
演講最後,李彥甫提醒在場聽講同學,他明白現在有熱情來改變社會的學生逐漸減少,他建議同學應保有策略性的的視野和思維,對未來媒體走向掌握宏觀。這對就業前的準備以及對這份工作未來的想像,將十分有幫助。
「即使環境再變,別忘了做記者的熱情與責任。」李彥甫說,新聞工作是一份有趣的職業,會讓人覺得工作有意義與價值。尤其,這個時代的記者責任愈來愈重。因而,李彥甫最後還特別提醒,如果只是想發財、想成名,千萬別踏入這行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