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嘉軒/報導 攝影/林芷揚
吳東牧認真為同學分享其當記者的難忘經歷
「難忘的幾件事。」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製作人吳東牧在演講中回顧自己記者生涯。他強調親身採訪對記者的重要性,同時建議記者要認真跑新聞,忠於事實,尤其不能濫用記者的特權。
吳東牧於今(6/4)日受邀到臺大新聞所演講,暢談自己從一名單純對新聞這一行有興趣的人,到成為公視新聞部採訪主管、公視PNN新聞議題中心製作人的幾件難忘經歷。他說,本來是想講記者職涯裡比較糗的幾件事,但是後來想想,個人比較平淡,自認在跑新聞方面不是多麼出類拔萃,所以沒有什麼很突出、相對糗的事可分享,因而想來和大家談一些讓他難忘的幾個新聞事件。
在演講中,提醒所有台大新聞所的學生,只要是事實,媒體人都有報導的義務。「減少報導不會讓台灣媒體環境好一點,報導是要讓觀眾看到事件背後的意義。」吳東牧並認為,記者在報導時,不能只靠書面資料,親身採訪非常重要。同時,記者報導時不要只針對事件的瑣碎面報導,新聞應該要能發揮讓人省思的作用才好。」
吳東牧於1993年進入新聞界,先在《自由時報》從最基礎的校對工作做起。由於父親任職於華視當攝影記者的關係,讓他一直對新聞這一行保有好奇心,所以能想嘗試當記者,但又有些懼怕。他說,自己心中一直有「老三台」記者權限較受限制的印象,因此讓他反省到,自己若當記者,就應設法跳出受限的框架,做出不一樣的報導。
1996年因緣際會下,吳東牧開始在《新台灣新聞週刊》工作,開始了他的記者職涯。他特別解釋,雖然當時負責的是黨政路線,但是很多報導主題與方向都是主管交辦,有些甚至沒有見到受訪者本人就寫了。後來他意識到這樣的報導沒有記者自主性,他自己很不喜歡,於是,沒多久就換到《台灣日報》、《自由時報》等報社工作,主要都是負責司法路線。
其中,讓他特別有感觸的,就是「蘇建和案」。這個案子發生在民國80年3月24日,因為涉案三人莊林勳、劉秉郎、蘇建和三人犯罪事實認定只有自白,並無其他證據;且又傳出三人可能遭到刑求,因而受到人道組織、死囚平反大隊、以及反死刑社運人士的聲援。案件前前後後膠著了十幾年,直到去年101年8月最高法院才判此三人無罪定讞。
同學們認真聆聽吳東牧的精彩演說
吳東牧說當時在跑這個新聞時,對社會運動的了解並不深,也不是特別熱衷。但在會見完莊林勳、劉秉郎、和蘇建和後,才了解當一個人被權力壓制時,記者若想要報導,必須對他的生命過往有更多了解,這樣才能寫出好的報導。
吳東牧說他多次到看守所訪問莊林勳、劉秉郎、與蘇建和三人,當時社會籠罩著的氣氛,大都直指他們三人有罪。雖然他跑這新聞時,社會上已有反死刑的聲浪,及產生懷疑台灣司法公正性的聲音;可是大多數人因聽信「公權力」的一面說詞,普遍認為這三人應以死刑來結束其所犯下的罪孽。但當吳東牧訪問完他們三人後,才了解到許多事實真相,並不是「公權力」所闡述的所謂「事實」一般。
碩二學生陳熙文請教吳東牧其當記者的信念
吳東牧說,新聞記者在跑新聞時,很容易聽信警察、檢察官及法官等人的說詞。這些自稱具有「公權力」的人,都說他們敢掛保證就是莊林勳、劉秉郎、與蘇建和做的。吳東牧當下聽了後都無言以對,因為這三人就是遭刑求才認罪。說到這裡,吳東牧並放了當時三人的訪問片斷,讓現場同學更進一步了解蘇案。
吳東牧提到,這件案子對他個人有很大啟示,並且為他的記者生涯埋下好的種子。尤其是當時在看守所看到他們三人的景象,那種歷歷在目的感覺,讓他理解到記者需要真實且面對面地和人接觸,「這才是記者的核心工作。」他又補充,雖說記者在多數時候接,所接觸到的是第一手的消息,但往往虛實與真假難辨,記者個人要特別注意。
吳東牧在演講中又提到另一個社會大案,即劉邦友血案。他想起採訪中看到電視記者報導新聞的方式,讓他無法認同。他發現有些電視記者只向平面記者搜集相關的案情資訊,自己並不親自採訪,了解完大概的案情後,就對著攝影鏡頭照念。吳東牧認為是因電視台的組織運作不當,才會造成電視記者只是「播報機器」,而非在新聞現場挖掘第一手資料的人才。
另外,吳東牧在《台灣日報》任職期間,曾被報社主管派去桃園,撰寫劉邦友血案的「偵辦日誌」,即每天都要會對讀者報導關於案情的最新發展。由於劉邦友血案案情沒有新的進展,吳東牧說他根本不知從何寫起,但又得完成任務,整個的日誌報導內容其實就是「掰」的。吳東牧認為報社為了「版面美觀」,加上又是小報,需要在夾縫中求生存,因此主管們往往會想些稀奇古怪的點子,使記者無所適從。
吳東牧較為嚴肅的向同學述說如何可以正確的使用記者的權力及適當的抵抗公權力
再來,吳東牧跳槽回《自由時報》擔任記者,在跑星座專家陳靖怡命案一事時,了解到如何適當且正當的使用記者特權。吳東牧說,「記者特權」指的就是手上的筆、相機、及攝影機,如何使用這些特權是一門學問。他舉例陳靖怡在家中遭人殺害,後來又送到殯儀館驗屍。當時吳東牧前往現場採訪後,同行的一名記者還跟他借相機,去拍陳靖怡遭解剖後的樣子。並說這樣的新聞圖片,可以賣給國外辛辣的報紙使用。吳東牧認為這樣行徑不僅對死者不敬,也對死者的家屬造成二次傷害。所以他提醒各位台大新研所的學生,不要濫用特權,以免對其造成傷害。
最後,吳東牧建議新聞所的同學們可先去平面媒體工作,累積資源及經驗,畢竟平面媒體較電視媒體,實有更多空間及時間去採訪,較能忠實的刊登受訪者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