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偉淳/採訪報導 李映昕/攝影
比賽結束時,上海復旦大學交換生陸玔與赫寧緩和情緒地說:「就像是來台灣打了一場海峽盃。」
「切耳諾貝利核事故顯示核安影響重大,台灣位於斷層帶上,不可不防。」復旦大學資深辯士赫寧申論時說,場上乍聽時還一頭霧水,不知道是什麼。原來,切耳諾貝利(Chernobyl),是「車諾比」的直接音譯。核四存廢交付公投與否,不僅引發台灣社會熱烈討論,在台大新聞所四月末場的校園辯論沙龍,也聽到截然不同的口音,一同關注公投議題。
兩名來自上海復旦大學的交換生陸玔與赫寧,手執大筆列印資料,舉凡公投法、民調、新聞評論,皆是為了賽事特別準備。比賽雖無關勝負,代表復旦出賽的他們仍是戰戰兢兢,絲毫不敢鬆懈;比賽結束時,他們喘口氣、緩和情緒地說:「就像是來台灣打了一場海峽盃。」
陸玔一掃賽前的緊張陰霾,開心地說:「參加這場辯論賽,是來台交換的最大收穫。」她在復旦大學讀的是法律研究所,今年三月來到台中東海大學交換,想都沒想過,竟然有緣和台灣辯手交鋒。申論時,她有條有理,孰不知賽前她好緊張,因為她將近一年沒打辯論、也不熟悉奧瑞剛制。她說:「要不是赫寧一直鼓勵我,我真想臨陣脫逃吶!」
她的隊友赫寧,就讀政治系大三。赫寧高中時就開始接觸辯論,一考上復旦大學,就加入演講口才協會,機緣巧合在上海復旦與交通大學的聯賽當中,結識同校學姐陸玔。因為一起來台交換,熟絡起來,也才會在看到「校園辯論沙龍」開放組隊參加時燃起興奮之情,並互相鼓勵出賽。
對方申論時,赫寧勤抄筆記、翻閱網路查找來的資料備詢。
蒐集資料的過程中,陸玔與赫寧發現,台灣的新聞有完整公開的民調資料、報章論壇的風氣也盛,這和中國很不一樣。赫寧表示,中國的統計資料多由官方提供,為了找數據,常得勤跑圖書館鑽研資料文獻;反觀這次比賽,很容易就找到很多台灣的新聞資訊,「不過資料多,也擔心不夠權威」。
陸玔力求謹慎,會拿著資料找教授求證,也會比對兩岸的法律用語;最令她頭疼的,就是台灣的公投法。她說,雖然中國憲法主張「主權在民」,但沒有公投法的相關規定,加上不熟悉成案的背景脈絡,費了好一番功夫理解。過程辛苦,苦盡甘來,她笑著說:「壓力大,但結果就是收穫大。」
陸玔與記者分享,參加辯論賽,是來台最大收穫。
赫寧原以為台灣辯手會注重論點,而非技巧;沒想到賽場上,台灣辯手也很重視表現技巧,一時還有些招架不住。不過,反方辯士主打的「代議民主、負責政府」剛好是他的政治學專業;他說自己便沈澱下來,用理論反駁對方的民主定義太過狹隘。赫寧表示,因為所學,對於政治也有諸多想像。他分享時說到,高中時有堂「思想政治」的課提供了一種說法,大學時接觸到不同理論,進而反思多元的觀點。
辯論沙龍首見女辯士辯場交鋒。陸玔表示,經驗可貴。
陸玔習法,所以特別重視正反意見的交叉比對。她會接觸到核四議題,是因為東海法研的課堂上,老師會拋出社會議題讓學生討論;她覺得,針對時下的社會事件來學習,更熟悉法律如何解釋應用。她原先不曉得核能問題,經過辯論蒐集資料,獲悉車諾比、福島核災與台灣爭議,也讓她進而關切起中國沿海的核能發展。她說:「也許發展經濟的過程,也要留意生態的價值。」
陸玔與赫寧十分感謝主辦單位提供公開透明的辯論平台,也很訝異,能在辯場上與台灣的女辯士交鋒,覺得經驗十分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