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新聞編輯】比報作業二 日本福島核災危機 引發全球股災等三則(郭芝榕)




一、


新聞日期



2011/3/16 星期三



新聞事件



日本福島核災危機 引發全球股災



報紙類型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主新聞


標題



A1主標:核災引發股災 日經暴跌千點


A4主標:台股核爆 蒸發一家宏達電



標眉:日經創金融風暴以來最大跌幅 台股盤中挫逾4百點 美股開盤也一片黑


主標:日股狂瀉千點 市值蒸發51兆日元



A6主標:日股跌千點 兩天市值蒸發20兆


A7主標:日震傷我經濟 「全年不到1%」


副標:台股盤中崩450點







版面



A1下方、A4






A1下方、A4






A6










文圖表格


影像處理



照片:為日本祈福。日本駐菲大使館門外,民眾獻花致意,卡片寫著「世界一家,愛無國界」。基調非常溫馨,但與此報導關係不大。







照片1:一名記者在股市看板前拍股市重挫畫面的背景,照片幾乎佔A6半版,非常好看的照片。


照片2:歐股盤中重挫,道瓊開盤下挫近三百點。


表格:1995年阪神地震與311東北地震對日本股市影響比較,這個表格很特別。



新聞分版


編排順序



除了自由時報放在A6,其他兩報皆將此「全球股災」的報導放在A1版,而關於台股重挫的消息,聯合報、中國時報皆放A4,蘋果日報放在A3,自由時報放在A7,與全球股市重挫的消息擺在隔壁版面,整體來說自由時報雖然不是放在頭版,但兩版連放股市重挫的消息,版面的配置非常搶眼,在頭版只放了一張「全球股災 莫可奈核」的照片,指出日核能廠再度爆炸讓股市一片綠油油。



新聞取向


選材優劣


報導完整性


標題比較


總體評論



聯合報:我認為聯合報的標題簡潔明確,十二字即說完重點,將核災與股災連結,也說明日本股市爆跌千點一事。報導裡說明日經指數暴跌一百零十五點,再來包括歐洲三大股市、三大美股、亞洲股市重挫的消息,接著引日本經濟財政大臣預期市場回穩之說法及證券分析師的說法,不過,並未指出證券分析師是誰,末段出現「元大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的分析也有點奇怪,為何只獨取這家基金的經理人的說法呢?  


中國時報: 標眉雖然有點長,但是很吸引人,點出日股、台股、美股的慘況。報導非常詳細地說明各股市跌幅,像是直接把財經版新聞提到頭版二條,也引用日經濟財政特任大臣「沒有理由暫停股市交易或休市」之說,末三段引用不同國家投顧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之說法。


自由時報:前半段標題「日股跌千點」很大,以紅底白字呈現後半段的標題「兩天市值蒸發20兆」,標題非常鮮明搶眼,與A7版的標題顏色相互呼應。直接編譯外電,報導跟聯合報相去不遠,唯末段加上日央行救市再加碼八兆日圓的消息。比較特別的是A6的配稿,除了「歐美股驚跌 油金下挫」讓恐慌指數飆高的新聞之外,搭配與1995年阪神地震日本股市的表格比較,還有關於日本基金虧損的報導:「日本基金震傷 1年震的都吐回」,加上「日大限電 製造業產量減2.5%」,以及「災後重建 估要撒5.3兆」一文指出比阪神地震的重建費用多出50%,整版都與日本股市、經濟、產業有關,資訊蠻豐富的。



二、


新聞日期



2011/3/16 星期三



新聞事件



日核電廠再傳氫爆



報紙類型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主新聞


標題



主標:兩機組又爆炸 東京一度超標 輻射值下降



主標:日輻射擴散 中國撤僑


副標:電廠方圓30公里空域畫為禁航區 憂輻射飄到東京 外國人急逃離



主標:法官方:日核災升級 更甚三哩島



A1主標:東京輻射超21倍 全球股災


A3主標:危機擴大 台股狂跌285點


副標:2天市值蒸發9500億 「有點反應過頭」



版面



A1






A1






A1






A1頭條、A3






文圖表格


影像處理







照片1:輻射防護人員為遭輻射汙染的男嬰做除汙處理。


照片2:日本宮城縣氣仙沼市3位老婦抱頭痛哭。


照片3:大阪一名婦人關心災情,專注地閱讀《產經新聞》踸外,表情憂心。







照片1:核電廠爆炸起煙的衛星空拍照。


照片2:一個戴口罩女人皺眉雙手合十貼在嘴前,眼眶滿是淚水。非常絕望而強烈的圖片印象。


照片3:全球主要股市比較。


照片4:福島市醫護人員為居民檢測。


圖片1:福島第一核電廠反應爐狀況。



新聞分版


編排順序



四報皆將此新聞置於A1版頭條,足見此事件的重要性。



新聞取向


選材優劣


報導完整性


標題比較


總體評論



聯合報: 標題有點長。此篇為編譯新聞,導言指出福島核電廠危機未解除,第二及四號機組分別傳出爆炸和火災,周圍檢測出「危害人體」的輻射量,報導中引用NHK解說員對輻射量危害人體的舉例,接著日本首相對核電廠上空下「禁飛令」,親自坐鎮指揮。 


中國時報:標題簡潔,但報導重點在「中國撤僑」,和其他三報明顯不同。除了核災發生的消息外,強調輻射的擴散嚴重,散播到東京,中國駐日大使館宣佈將重災區四縣的三萬多名中國公民撤離,成為第一個在重災區撤僑的國家,接著是飛東京的各國航班停止的消息,報導末放入IAEA、WHO和NRC的說法。


自由時報:標題下得較好,將日本核災和「三哩島」比較,讓讀者明白此次核災的嚴重性。導言簡述核災發生讓輻射量擴散,人心惶惶,第二段呈現法國核子安全局長認為此次核災比美國五級的三哩島事件還嚴重,第三段是日本首相對於東電通報災情遲緩的震怒,決定親自坐鎮,接著描寫爆炸的事件經過,文末是前原能會主席對福島核災氫爆發生原因的推論說明。


蘋果日報:蘋果日報的報導常把很多重點放在一篇文章裡,特別是頭版的報導。此篇報導在導言說明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昨天連環氫


爆的事,核電廠周邊測得每小時400毫西弗輻射量,若持續暴露在此環境下10小時就會致命,導言以日股牽動亞股重挫,昨晚歐美股


市早盤也大跌,引爆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另一次全球股災作結。再簡短以兩行表示外交部將關東列為紅色旅遊警示區,第三段寫日


本擬用軍機來降溫,第四段說明輻射已直接釋放進大氣層,日本國土交通省昨宣布核電廠上方禁航,末兩段才寫到日股跌幅10.55%引


起全球瘋狂賣壓,以及美股早盤跌204點,台股跟著大跌450點,國安基金進場的消息。特別的是文末有西弗為輻射劑量單位的名詞


解釋。



三、




新聞日期



2011/3/16 星期三



新聞事件



外交部宣佈解凍菲勞來台限制



報紙類型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主新聞


標題



菲釋善意 我解凍菲勞



回應善意 我解除菲勞限制



我認菲有善意 菲勞限制解除



主標:「菲屢釋善意」菲勞解凍


副標:6千人一周內放行 綠批馬大事化小



版面



A8話題






A10政治綜合






A12政治新聞






A15政治






文圖表格


影像處理















漫畫:外交部長楊進添拿起「解除限制」的牌子,勞工跑過去。


漫畫的搭配十分傳神。



新聞分版


編排順序



聯合報: 將此則新聞與中市夜店大火究責、花博破600萬人的新聞放在A8話題版,只放在左下角,用兩個段落交代。 


中國時報:跟聯合報一樣將此則新聞放在左下角,篇幅跟聯合報差不多,跟公務員考試、馬總統夫婦財產破億一起放在政治綜合版。


自由時報:此則放在A12版,置於「馬休兵後果 他國與台交往 須問北京」標題之下,此則新聞的主標題像是「馬休兵後果」的小副標一樣,視覺上的安排讓人將「菲勞限制解除」與「葛萊儀指中國只容許星與台洽談FTA」聯想在一起,批評馬政府的意味濃厚,A12版的新聞大致和國防、外交有關。


蘋果日報:整版的新聞編排跟中國時報比較像,與公務員考試、馬總統財產還有「蘋論」、「辣蘋果專欄」放在一起,但篇幅明顯比其他三報大得多,放的位置在A15版最上方視覺最受吸引處。



新聞取向


選材優劣


報導完整性


標題比較


總體評論



聯合報:以八個字明確傳達菲律賓釋出善意,所以外交部決定解除菲勞來台工作審查標準與簽證申請的限制措施。不過接著只是發佈解凍的細節,並沒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中國時報: 篇幅與聯合報相似,標題強調政府「回應善意」,導言中說明菲國總統特使羅哈斯前天離台,以具體行動懲處「台嫌遣陸」的相關官員,一再向外交部表達善意,與我方期待相符,所以解除菲勞的限制措施,末段說明「台嫌遣陸」發生後我方表達的三項制裁措施。


自由時報:標題很耐人尋味,「我認菲有善意」,傳達出政府單方面認為菲律賓有善意。內容引用行政院長吳敦義在立法院答詢時說此事不是主權問題,並引民進黨立委蔡同榮歸因於「政府主張一個中國」的批評,詳述「台嫌遣陸」案「一中說法」的爭議,把重點放在馬政府與在野黨官員對「一個中國」的爭議點。報導的呈現和其他三報皆不相同,我認為主權問題不能不談,畢竟「台嫌遣陸」案的確有損我國尊嚴,但是報紙不應該淪為政治口水的場域,只引用蔡同榮一人的說法過於偏頗,激化族群對立,並且無法贏得多數人的認同,對民主政治的發展沒有幫助。


蘋果日報:我認為蘋果日報的標題最好,標題「菲屢釋善意」用引號強調外交部說明菲律賓示善意,所以決定解除對菲勞的限制,與自由一樣暗諷政府的說法。蘋果日報特別提到這一次凍結外勞是引進外勞二十一年來,第六度凍結特定國家勞工來台,也是凍結期間最短的一次,僅三十五天。我認為蘋果日報將這則新聞處理得最好,第三段再次詳述「台嫌遣陸」案的爭議點及台菲關係緊張的經過,並且凸顯外交部要求菲國道歉,但是菲國特使羅哈斯始終沒有道歉一事;此外,還提到凍結菲勞一事引發菲勞上凱道陳情一事,也引述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祕書長陳秀蓮「拿勞工當外交談判籌碼很不合理」的說法,呈現的報導豐富多元,文末敘述蔡同榮質詢行政院長吳敦義主權問題一事。


不過,我在看蘋果日報報導的時候也有另一種想法,雖然蘋果日報點出菲特使未道歉一事看似中立,但該報贊同外籍勞工代替長期照護的立場,讓蘋果日報出現其他三報都未出現的說法「希望台灣政府下次不要再有類似的凍結事件發生。」,不知道是不是贊成引進外籍勞工符合高收入階層的期待,亦或,蘋果日報真的有這麼關心弱勢?



此一事件的本質是主權爭議,引出政治報復手段,也得到善意回應,所以政府順勢解除菲勞凍結,平息爭端。這種程序模式是


國際政治間常見的手段,無足為奇。反對黨的反應本屬正常,媒體評論也是基本作業,大家合力扮演各自的角色,如此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