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偉淳/採訪報導 李映昕/攝影
東吳、成功大學針對「核四公投」正反辯論、交互質詢。
「核四公投」是否成案,朝野仍在協商;一旦交付公投,就是攸關全民參與公共決策的重大事務。有鑑於此,台大新聞所針對公投議題,舉辦辯論沙龍,上週五(12日)由東吳大學、成功大學交手,就「核四議題應交由公投解決」展開辯論。正方東吳大學認為,核四茲事體大,政府、專家無法代替全民決策,應由人民自主選擇;反方成功大學則認為,政府失信已久,公投無助取得共識,建議採行公民審議。
「政府提供選項,人民自己做選擇。」正方一辯東吳張哲耀申論時強調,核四投入經費加總約2000億,又牽涉民生用電,事關重大,政府應重視民意,不應交由少數人決策。他並引據憲法第7條、136條說明,法律保障人民有權參與決定重大政策。
正方一辯東吳張哲耀申論時強調:「政府提供選項,人民自己做選擇。」
反方一辯成大陳紹楊認為,現行公投法被批「鳥籠公投」,因為1/2門檻過高,操控題目就能操縱結果,公投恐淪為政黨惡鬥;且成案欠缺約束力。反方還主張,貿然公投會造成時間、空間的不平等:一人一票去投,結果究竟是要全民分擔電價上漲、還是要北北基獨自承受核災風險?另外,反方也認為,核四運轉、核廢處理會演變成世代問題。
正方二辯鍾岳表示,重大議題如核四、罷免總統都不應低門檻處理,而現行公投法在命題與約束力上,確實可以再加強。他認為可以透過地方性的加權解決;公投比專家獨斷更公平,「至少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對於世代不平等的疑慮,正方則認為政策決策都會影響深遠,不構成反對公投的理由。
反方陳紹楊主張,公投恐造成不平等。正方鍾岳回應,可透過地方加權解決。
反方二辯成大王德瀛就政治現實考量,認為核四廿年意見衝突,缺乏協商,政府、民眾互信薄弱「是過去民主的欠債」。結辯時,反方王德瀛表示,透過行政程序法的「公民參與」決策規定,邀請環團及公民討論,會比貿然公投有助理解核四存廢的利弊。
正方結辯時則說,政府應提供完整資訊,而人民也應該花心思去了解,透過公投,「讓人民用雙手決定自己的事務」。
相對於一般辯論賽,這場辯論無關勝負,比賽中論點交鋒較少,兩隊則採取截然不同的技巧。評審賈培德評述,正方東吳善於歸謬,針對對方論點逐一打擊,可惜結辯時沒有明確表態;反方成大較重視與現場互動,卻未凸顯立場。賈培德建議雙方,辯論應「化繁為簡」,清楚傳達給民眾己方的結論。
反方王德瀛建議,可邀請環團及公民討論核四存廢。
評審陳思淵評論,兩隊皆善用類比回應對方論點,但急於駁斥,反而忽略了論點前後的一致性。陳思淵進一步解釋,正方一辯曾主張「投票本來就是不公平」,但二辯又說地方性的加權可以解決不公平,前後立場矛盾。他建議辯士留意邏輯,「不要為反而反」。
校園辯論沙龍在台大新聞所舉辦,這場是系列辯論的第二場。下一場,將於本週五(19日)由清華、文化大學兩校出賽。四月的最後一場(26日)則開放公民組隊報名。四月辯題為「核四議題應交由公投解決」,五月也會持續舉辦,辯題則是「我國不應繼續興建核電廠」。

 

 

報名網址:【連結】 

延伸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