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新聞講座】堅持品質 瞿友寧的導演編劇路



﹝郭芝榕、許文貞、楊昭彥、李宜芸/臺北報導﹞

「喜歡看偶像劇絕對不丟臉,戲劇扮演帶給大家夢想的可能。」知名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導演瞿友寧開玩笑說,看偶像劇或許也有反面教育的效果。例如《我》劇中的李大仁其實耍了奸計,愛程又青愛了十年,等到女主角人老珠黃就只好選擇他;所以人要堅持,「等她發現身邊的人都沒有你好,也許有一天公主就是你的。」

瞿友寧的編劇才華,來自於年幼時的電影啟蒙。自小學熱愛電影,國中就在週記上寫影評,雖然喜歡的都是風格冷酷的導演,像楊德昌、王家衛、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等,但他深知自己的溫和性格更適合創作溫暖的作品。

最初以編寫短劇起家的瞿友寧,大學時就是最年輕的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得主,同年得獎者還包括現今的大導演李安、陳玉勳、林正盛、陳國富等人。其後瞿友寧跟著導演王小棣在明星影視工作室學習,從半小時的單元劇開始寫起,紮實的訓練開啟他的編劇生涯。

1999年起,台灣掀起台製偶像劇風潮。瞿友寧本來不想拍偶像劇,但製作人馮家瑞對他說:「你這麼喜歡戲劇,為什麼不用你的方式告訴別人戲可以這樣拍?」加上被漫畫原著感動,他終於決定執導人生第一部偶像劇《薔薇之戀》。這部片意外在SARS期間給了許多觀眾支持的力量,瞿友寧說:「當你發現你做了一個戲這麼有感染力,就要繼續做下去。」

有趣的是,即便拍過67部偶像劇,瞿友寧看過的日、韓偶像劇卻只有三部。其中韓國愛情幻想劇《秘密花園》給了他創作的靈感,將囈語式的幻想風格融入他的首部原創偶像劇劇本《我可能不會愛你》。

談到台灣偶像劇現況,瞿友寧直言,現在大部份的劇都是邊拍邊修劇本,依前三集的收視率來決定劇本走向,甚至以每分鐘收視率決定各類劇情的比重。秉持著戲劇品質優先的想法,他認為「失去自己是對編劇和導演最大的悲哀」。台灣的導演和偶像劇製作要有遠見,將作品品質拉高到日、韓等國的文創產業水準,使它們的電視台願意主動收購台灣偶像劇,讓台灣成為文化影視輸出的源頭。

除了講究戲劇品質之外,瞿友寧相信偶像劇更重要的元素是「有觀眾緣的演員」,在選擇演員時非常注重對戲劇的熱情。但他亦不吝起用、訓練新人,《桃花小妹》的黃靖倫、李佳穎;《我》劇的王陽明、陳匡怡都是範例。

瞿友寧建議對影視編劇有興趣的年輕人從短片開始,包括短片輔導金、人生劇展都幫助年輕人能在第一次嘗試的時候不用害怕失敗,不至於受到收視率、卡司、市場的限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