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新聞編輯】比報作業二 日本強震後引發的核災危機等三則(柯伃庭)






新聞事件



日本強震後引發的核災危機  (100.03.14)



報紙類別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自由時報



主標題



日核災擴大(A1)



福島核電廠 面臨二次爆炸(A3)



核危擴大(A1)



爐心熔毀 日核災恐擴散



副標題



震度再上修至9.0 死亡人數已達1351人


福島輻射汙染者增至22人 撤離17萬人







震災死亡恐逾萬人


日本盼台捐助物資







版面



A1要聞


A2-A3 核災危機



A2日本東北強震


A3 日本東北強震



A1頭條

A2-A3日本大地震特別報導




A1 焦點新聞


A3 日本強震 核災










































圖文配置



A1一張照片:


遭輻射汙染民眾送醫


A2三張照片:


醫護人員偵測輻射


核電廠檔案圖


民眾進收容所


A2核電廠機組剖面圖


A2 輻射外洩自保措施表格


A3一張照片:


住戶撤退



A2一張照片:


醫院撤離


A2台灣核電廠疏散範圍圖


A2國內核電廠防災配備表格


A3三張照片:


一號機爆炸前後圖


核電廠檔案圖



A1一張照片:


罹難者遭活埋的手


A1捐款管道列表


A2四張照片:


遭輻射汙染民眾送醫、民眾撤離、節能大臣蓮舫、核電廠檔案圖


A2-A3地震引發核災示意圖


A3 兩張照片


災區俯瞰圖、災民進收容所



A1兩張照片:


核電廠爆炸前後圖


A3 五張照片:


一號機、醫護人員偵測輻射、反應爐內部、三號機控制室、疏散民眾


A3爐心熔毀示意圖


A3國際核能事件分級制


A3微西弗小檔案



綜合評比



日本東北大地震相當嚴重,所佔四大報的版面篇幅都相當大。而同樣身處地震帶的台灣,對此特別地感同身受,故我國政府做出不少回應,尤其面對核災危機,促使政府回頭檢視台灣的防災措施。中國時報為此作出12版的專刊,並明確分類,依次為:核災危機、國人動態、災情現場、災區直擊、核安檢討、國安應變、孤島百態、人性光輝、財經衝擊、國際援助,是四大報中版面最多的一個,並非常有條理地報導此事件,而就核災部分,還提到日輿論對於首相的批評,至於與台灣當局相關部分則在稍後的版面討論,包含檢視國內演習、台電應變措施、原能會聲明、地震預警系統之可行性等。聯合報則做出七版的專刊,不同其他三大報,他頭版是以”死城 海嘯滅村 2萬失蹤”為題,在A2版則是先檢視我國核電廠,並有社論,特別的是有篇副標以”設備比日先進”的報導,於A3版才做日本核災報導,輿論對日首相批評篇幅小於首相召開記者會做出的聲明,A7版談到我國天災應對之檢視;整體而言,對台灣的防災措施有一定的信心,不足的地方也以中性的語言陳述。至於蘋果日報,選了一張很能引起目光的照片放在頭版,沒有太多文字敘述,還特別將捐款方式放在頭版,更能觸動人心,而蘋果做了十版的專刊,跨兩版的示意圖幫助讀者了解引發核災原因,並把鄰國的反應放在A3版,少了對我國政府防災的檢視,而將原能會的聲明以及核災責任醫院之介紹加以報導,也提到環保團體以及網友對核電廠之批評,以大眾真正關心且切身利益為出發點,讓蘋果日報更貼近大眾需求。自由時報做出九版的專刊,除了對事件的報導及原能會的聲明外,最大的不同處便是在A5刊出核安場監督安全委員的專訪,並於A6大篇幅報導德法反核示威事件、美國核能計畫恐受衝擊,似乎間接點出反核議題,自由偏綠的立場在此隱隱浮現。







反核議題無關藍綠,自由一貫反核的立場,在此例是恰如其分的呈現出來,比報是新聞專業的培養,第一步就是客觀、公正、真實,不帶成見,就事論事,才能建立準確的新聞視野與思維。












新聞事件



陸一特遊行  (100.03.14)



報紙類別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自由時報



主標題



萬名陸一特 聚集凱道爭賠償



蔡同榮:為何飼老芋仔一世人


林郁方:何必拿軍中弱勢族群墊背



5千陸一特怒吼 上凱道求償



陸一特爭賠償 萬人凱道怒吼



副標題










陸一特 大遊行



多當一年兵 小腿少塊肉 “很冤枉啊”


少塊肉與當一年兵何關?悲情操弄的手法







版面



A13 綜合新聞










































A8要聞










































A12政治










































A10 政治新聞










































圖文配置



A13一張照片:


上街遊行



A8一張照片:


上街遊行



A12兩張照片:


上街遊行、陸一特腿傷兵



A10一張照片:


  上街遊行



綜合評比



 由於日本地震災情嚴重,各大報均做出專刊,至於有沒有壓縮到原有的版面呢?中國時報共16版,專刊佔12版,剩下4版的分配為:1版綜合新聞、2版論、1版廣告;所以等於是把當日的新聞全壓在綜合新聞版一個版面上,而陸一特的報導也在其中,可見中時對此的重視。細看內容,幾乎是國防部的解釋與聲明,或許是在版面配置上,不得不刪減掉陸一特的報導,但在權衡後做出的選擇,似乎與中時的政治色彩相應對這不是政治立場而是社會公義聯合報也是16版,但專刊部分只佔了7版,剩下的版面分為:7版的各類新聞、1版的社論以及1版的廣告;陸一特的報導是緊接著專刊之後,且下的主標題與其他三家不同,他聚焦於兩方立委的交鋒,並打蔡同榮失言部分放上標題,這是其他三家報社隻字未提的,雖兩篇立委的報導皆是以很多問句來呈現,但其中穿插部分反對聲音及國防部聲明,讓此篇報導遊行的內容淡化,反像是政治上的口水戰。本來就是政治的口水戰!







蘋果有20個版面,專刊剛好佔了一半,而其餘的版面則是:7版的各類新聞、2版的固有專刊、1版的社論;報導中;當日遊行的內容佔了不少比例,也有訪問陸一特的親身經歷,至於國防部的聲明與立委的訴求,則中規中矩的帶出,最後以後續陸一特的走向做結,少了煽動性文字,多了切身之感,卻也不忘新聞的整體性,是篇很不錯的報導。最後是自由時報,共16版,專刊佔9版,其餘則是4版的各類新聞、1版的固有專刊、1版社論、1版廣告,但不同的是,他又隔外加了兩版大台北都會生活(AA1及AA2),內容都很正面且關乎文化生活,或許是因既定該發的新聞,也或許是在日本專刊後,特別用來平衡讀者心靈的版面;但就內容上,果然很符合自由的慣有作風,內容為民進黨立委的訴求以及陸一特悲慘故事,其中不乏反國民黨的言論,對於國防部的聲明完全沒提到,也不禁令人懷疑,此事件究竟是社會事件,還是政治事件呢?相信結果不言而喻。







陸一特是早年兵役中,一種三年役期的特別情況,體位乙等以上的役男,以抽籤方式決定是否為陸一特,這在徵兵制普遍實施的時代,以及生存重於一切的兩岸戰爭對峙時期,本是一種不得已而相對公平的制度,蔡同榮意圖以此議題操弄國共內戰的歷史情結,冷飯熱炒無聊至極!現在五十歲以下的男性已沒有服過陸一特的役男,這是兩岸歷史發展的歷程,既無關現在政府,也無關當代民眾,求償什麼?向誰求償?仔細思索,不難明白其中的詭譎!








新聞事件



孫燕姿新專輯演唱會  (100.03.14)



報紙類別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自由時報



主標題



盼將錢捐助日本







粉絲捧場綿延300公尺



孫燕姿嘆世事無常想嫁了



副標題



孫燕姿喊別送禮物







孫燕姿熬四年再奪冠






眼見日本天災家毀人亡



版面



D2東日本大地震 星急如焚

















































C5娛樂名人










































D3 影視名人







































圖文配置



D2三張照片:


演唱會照、宣傳照、素顏照







C5兩張照片:


演唱會照、人潮



D3兩張照片:


演唱會照、人潮






綜合評比



來看看我們的影劇版,版面編排差異非常大:中國時報影視版共佔8版,其中1版作為消費話題,1版為電視節目表,剩下的版面為呼應頭版的專刊,也花了3個版面做出影視版的地震專刊。內容除了提到實際行動幫助日災民外,還提到網路上流傳她妹妹的素顏照。但是聯合報對孫燕姿爆滿的演唱會卻未發稿,或許是因為被買走了兩版的廣告,一壓縮下,影視只剩下三版而不得不做出的決定。蘋果的娛樂版有14版居冠,除了2版名人時尚、1版的電視節目表以及3版廣告,剩下的8版為娛樂版,且他們也做出4版的”星繫日震災情”,然而孫燕姿的新聞並未收錄於此,而是聚焦於新專輯的表現上,以及新歌創作理念。自由時報則有5版的影視,且孫燕姿的報導聚焦於她想婚的念頭,雖然也是與日本地震相關,但切入的點卻大不相同,成功吸引讀者目光。這明明就是公關訊息、服務資訊,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