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新聞編輯】比報作業一 財政部公布「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三則(邱柏勝)





報紙類別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新聞事實


民國100年三月四日星期五  財政部公布「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最快今年七月一日生效


版面配置


頭版頭條1/3版面,A2焦點版全版,共五條新聞,一篇記者特稿。


頭版頭條1/3版面,A2焦點新聞版上半版加右下三分之一版,共五條新聞。


A4版焦點新聞版全版,共七條新聞,一篇記者特稿。


A4要聞版全版,一主新聞搭配三條副新聞,共四條。


主新聞

標題


標題

奢侈稅條例增炒地皮條款

副標

草案公布 加重打房力道 持有空地不滿兩年轉手也要課稅 最快七一生效


側標

馬:不會改變

標題

奢侈稅 住宅 商辦 建地 店面 全要課

副標

2年內賣出 不限區域、金額、盈虧 以實際成交價課15% 特殊狀況可望訂排除條款。


標題

奢侈稅 排除建案、繼承


標題

學者背書 奢侈稅7/1課定了

副標

建商憂投資熱錢不來 車商推299萬避稅車


標題分析


標題聚焦於政府打壓房市,表達出政府打擊房地產投資客的意圖,但過度聚焦的結果無法體現奢侈稅的內容及意義。然!!


標題呈現一樣以房地產為主,使讀者會誤以為奢侈稅是打房條款,但課稅的標的較具體是其優點;

副標內容:2年內賣出以實際成交價課15%,不正確(1年內賣出課15%,1至2年賣出課10%),須修正。正確!


標題無法讓讀者一目了然,何謂排除「建案」?從新聞內容中也得知,奢侈稅排除對象不僅上述二者,為何只選擇「建案」、「繼承」作為標題?不夠具體明了。


目前草案剛通過,立法院審議也尚未通過,仍有很多變數。其他家報紙稱奢侈稅最快7/1上路,蘋果日報標題卻說7/1課定了,似乎言之過早。

然而蘋果日報副標陳述業界反應及作為,則是他家報紙所無。


標題改寫


防堵投機客  新稅制最快7/1上路


照片

圖文配置


主新聞左側根據財政部提供之奢侈稅草案,針對課稅門檻、稅率及預估稅收製作一表格;A2版中間置一圖表,成為該版視覺焦點。相關新聞則環繞該圖片。


頭版主新聞無搭配圖表;A2版左側也根據財政部提供之草案概要另製表格,相關新聞照片置於版面中間,亦有使焦點集中的效果。


A4版左上設計一情境示意圖,左中也提供了奢侈稅草案的圖表;右上兩篇新聞標題刻意放大「業者批」、「學者挺」的標題,強化該則新聞的衝突性。

版面右下放置香港深水灣別墅照片,與左中下側的資料照片都是為了配合該則新聞內容,但會影響視覺焦點。


A4版左上擺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私人遊艇照、右上半為圖表,版面中間則是鴻海集團總裁的私人飛機照;搭配另外製作的房市風向圖表,將版面切割為左右半部;照片另外一個效果在於使讀者明確了解奢侈稅的課稅範疇並非僅有房地產。


版面排序

分析


聯合報以頭版報導此則新聞,並以A2焦點版全版加以補充報導。頭版及A2版頭條從政府、金融業者的角度出發,採取支持的立場。

A2版第二條則是說明學界及業界對稅法新制看法兩極,型塑新聞的衝突性;

視覺動線上,第三則位於A2版左下,報導地方政府對新稅制的看法;中下方則是稅法公布後,對市場現況的影響事實。

最後一篇則為記者特稿,分析稅法通過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以及背後隱藏的政治權力運作問題。


中國時報以頭版報導此則新聞,A2版頭條首重學界和業界之間兩極看法的衝突性;版面上半部左右兩側副新聞則再引述政府方面說法,支持並澄清新稅制的施行目的。

版面右下則新聞從大陸香港的房市政策經驗來檢視台灣的新稅制,預測台灣新稅制上路後可能面臨的情況。


自由時報用A4全版報導奢侈稅新聞,閱讀焦點亦是放在學界業界間的衝突;左半部新聞則是說明奢侈稅的排除對象。

根據視覺動線,第三則新聞為「二二八檔期 來客量減少三成」,強調稅制公布後對市場引起立即的衝擊;第四則是從政府方面的說法,讓讀者對奢侈稅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最後則是記者特稿、香港房地產市場現況,以及國內對養地大戶的鐵腕政策。特稿與聯合報一樣是從立法層面作為評論重點,強調背後的政治利益糾葛。


A4版全版報導奢侈稅相關新聞,主新聞位於版面左側,搭配版面右中「應有落日條款 否則全民輸」,右下方呼應前一日頭版頭條帝寶降價新聞,已經於網路下架,版面左下側新聞提到投資公司獲利減半。


內容取向分析比較


聯合報將之作為頭條,可知對此議題的重視程度。其中頭版新聞標題放大「增炒地皮條款」,將奢侈稅與政府打壓房市作了一個連結,表現出政府對民怨的積極作為;二版以「再不打房經濟垮」作為主新聞,也代表報社立場支持奢侈稅開徵。

相對而言,聯合報的報導中,建商業者發表的言論篇幅較少,比較多政府官員及專家學者的論述;記者有寫特稿,分析奢侈稅能否順利通過,必須面臨政治利益結構的折衝樽俎,也表達報社看法。


中國時報也以奢侈稅草案公布作為頭條新聞,代表報社認為,奢侈稅的開徵的確對社會經濟層面有深遠的影響。在二版則以業界學界雙方的論戰作為主新聞,雖然是為了作平衡報導,但接下來的兩則新聞引述官方單位的說法,其實也隱含報社對奢侈稅的開徵是站在支持的立場;右下方引用陸港房仲經驗談,進行對台灣開徵奢侈稅後,可能產生的結果預測。整體而言中國時報對奢侈稅開徵的報導,是呈現「利大於弊」的看法。


自由時報將奢侈稅新聞置於A4版,重視程度雖不如中時聯合兩報,但也用了全版版面進行相關報導。其重心亦擺在學、業兩界的論辯。另外與其他報紙不同的是,自由時報有單獨闢一個新聞版面為奢侈稅正名,讓讀者能夠更了解稅制及開徵目的。

此外,自由時報的特稿明確指出奢侈稅是否可如期推行,重點將在立法院,從特稿內容可知自由時報的立場也是支持奢侈稅開徵,但文中提到「某些國民黨立委揚言反對」卻未實際說明,且強調「國民黨立委」,居心叵測。


蘋果日報相較於其他三家報紙,引述較多的業界看法,甚至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對奢侈稅的看法都獨立出來成為一篇新聞稿。其他配稿也多從產業獲利減半、買氣變差角度切入,可看出蘋果日報與其他三家報紙的立場有些不同,比較站在自由市場競爭的角度,可能與報業的經營理念有關。


個人想法


    針對一個影響全國民眾的議題,各報予以大篇幅報導,理所當然。且高房價為民怨之首,媒體站在監督政府的立場,當然也多採取支持新稅制的態度。但就本則新聞來看,四大報雖然都大篇幅報導,但報導角度似乎不夠全面,多強調學界、業界的衝突,卻很少談到一般民眾對新稅制開徵的看法。學生認為可能是因為這個事件太重大,報社來不及訪問民眾就必須先出刊,但後續應該追蹤民眾對奢侈稅的反應,才能夠使報導面向更全面

    此外,除了自由時報,其他報紙並未為奢侈稅正名,也容易使讀者混淆,認為奢侈稅就是打房條例,其實是「特種貨物及勞務條例」。目的是針對高價奢侈品、房地產投機者進行課稅,新聞應該要將之定義清楚,避免混淆視聽,尤其這麼重大的新聞事件,一點點的模糊地帶,都可能引發誤會,甚至引起貧富對立。然!

    最後發表一些學生看法:立法目的主要在保障憲法賦予人民自由平等的權利,然而自由平等的核心價值依然是為了建立和諧安定的社會。因此制定特種銷售稅,富人繳多一點稅去幫助需要救助的窮人,本來就是符合社會公益之事,政府施政本該以社會公益作為第一要務,業界批判這是政府的管制,於理不合。若一切皆由市場自由競爭,那還要政府何用?評得有理!也正是民怨所在,因此各報立場一致,縱使明知對自由市場衝擊不小,卻也不便有半點透露。






報紙類別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新聞事實


民國100年三月四日星期五  東華校外學生宿舍大火,學生1死12傷


版面配置


頭版下方1/3版面以及A14版社會新聞上半版,約占3/5版面,頭版兩條新聞,A14版三條新聞,共五條。兩張人物照片,一張現場照片。


A4焦點新聞版上半版,以及左下側以罹難者為報導主體的新聞,共四條新聞。版面左方為罹難者家屬照片,左下方則為火警示意圖。


本則新聞置於頭版頭條,A22社會焦點版全版報導,共六則新聞稿;頭版提供傷亡名單以及事件發生前後現場照片,A22版左側提供罹難者家屬照片及火警示意圖


A10要聞版全版報導,主新聞位於右上,搭配左中配稿,共兩則新聞。右上則為罹難者生活照、火災示意圖及現場照片。占約四分之一版面。


主新聞

標題


標題

外宿無情火 東華學生1死13傷

副標

校舍不足 學生在外租屋多 出事屋為農舍改建的鐵皮屋公寓 消防設施不足


標題

違建宿舍傷人奪命 租屋惡火 東華生1死10

副標

唯一出口被火封鎖 兩碩士生翻蛇籠砸玻璃救人 被列違建校方竟推薦優良宿舍 不排除人為縱火


標題

校外違建宿舍大火 東華學生1死12


標題

學生套房惡火 小情侶1死1

副標

唯一逃生口被堵 房東涉過失致死


標題分析


副標點出東華學生宿舍不足的現象,也明確指出違建消防設施不足的事實,讓讀者光看標題便一目了然。提供的資訊很豐富


副標側重畫面性及故事性,對學校採取批判的態度;一句「不排除人為縱火」,使意外事件多了幾分想像空間,但是否為編輯個人揣測則不無疑問。應是警方推測


無副標,標題中規中矩。值得探討的是,四家報社對於傷亡人數的報導各有不同,究竟實際情況為何?自由有提供傷亡人名單,看似較為可信,但實情仍有待確認。混亂中無法確認結果,但是公布傷亡名單,確是較佳作法


聚焦在學生情侶一死一傷,但可能會使讀者誤以為此場火災造成一死一傷,並非是好標題;房東涉過失致死是檢方提出亦或是編輯揣測?下標應避免加入主觀判斷。應是檢方判斷


標題改寫


違建宿舍大火 東華學生逃生無門 1死10餘傷


照片

圖文配置


頭版新聞無圖片;A14版新聞焦點集中於罹難學生報導,另搭配採訪其他學生的新聞。新聞稿、照片及火警示意圖分占版面右、左兩側。


左邊版面約三分之一配置圖文:上側放罹難者家屬哭泣的照片,較大;中間較小照片為逃生現場;版面左中為火警示意圖。


頭版新聞提供宿舍火警前後照片、傷亡名單表格、死者照片;A22版採圖繞文形式,為倒L字型排列,含示意圖共六張照片。此外版面右下方新聞搭配完善逃生設施示意照片,以及校外租屋安全注意事項的表格。


照片及情境示意圖片所占篇幅高於新聞文字版面,置於版面左側,含示意圖共五張照片。

版面中下方有另製一租屋注意事項表格,搭配罹難者遺體被搬出的照片。


版面排序

分析


頭版下方主新聞陳述事實,A14版則從人情角度出發,以罹難者個人的故事作為新聞主軸,配合罹難者生前以及家屬傷心的照片,強化新聞故事性;版面右下方兩則新聞則訪問外宿學生及受傷學生,補充說明火災發生當時的實際情況,增添讀者臨場感。


主新聞先陳述事件,搭配罹難者家屬傷心欲絕的照片以及逃生現場的凌亂,第二則新聞則從社會現象角度切入:校園旁的農舍認為租屋給學生比種田有利可圖,一股腦搭建宿舍,成為一潛在危機。最後再提到罹難者的個人故事以及東華大學對火災的反應、教育部對學生住宿的統計數據。


列為頭版頭條加以報導,為事發經過、校方反映、傷亡情況、罹難者資訊的摘要式報導;A22版新聞首先將火災發生時學生逃亡的過程詳細敘述;次之陳述罹難者的個人軼事;接下來利用較重的標題字質疑東華大學的外宿訪視記錄非常有問題,最後一則新聞提供外宿生選擇安全宿舍的資訊。


主新聞針對事實作摘要式報導,運用情境示意圖呈現火災當時狀況;左下方新聞則將焦點放在罹難者個人軼事,對比左上角的情侶合照,引起讀者情感共鳴。


內容取向分析比較


頭版點出只有七所大專院校通過「外宿學生安全認證」,可見聯合報認為台灣大學生的租屋問題,相當值得媒體繼續深入報導;A14版的主新聞則聚焦在罹難者個人身上,由於罹難者本身具有相當大的故事性,因此聯合報將焦點放在他身上。但其實這場火災發生的背後,仍有許多實際問題仍待發掘。


主新聞陳述事件,第二條新聞切入點為台灣鄉村地區大學周邊的共同現象:農人廢耕改建宿舍賺取暴利的現象。這種現象其實背後也隱藏很多利益關係,值得作深度報導。另外一條新聞則將焦點放在罹難者身上,對罹難者的報導,是四家報紙類同之處。


自由時報花最大篇幅將整個事件經過、傷亡情況、違建事實以及校方處置都作了詳盡的說明,另外也提供讀者選擇宿舍要注意的事項整理。就本則新聞事件來說,自由時報的報導最為詳盡全面,人情性與資訊性兼具。


就新聞版面而言,蘋果日報所提供的內容最少,僅將整個事件經過作了概要性的統整。副新聞則也是以罹難者的個人小故事為主。但蘋果日報亦有提供租屋注意事項讓讀者參考。符合其讀者導向的新聞宗旨。


個人想法及問題


    以前並未同時看多份報紙,這次比報才發現,各報報導本事件的傷亡人數都不一樣,這種情況是否常見?但是量化數據理應非常容易求證,為何還會出現這種各家說法不一的情況,值得探討。經常如此!只因為查證時間、管道不同,所以常有出入。

    聯合報和中國時報都有點出宿舍火災事件背後的社會問題:宿舍安全、農舍廢耕改建宿舍,但都僅用小篇幅報導,學生以為,這些議題相當值得媒體作深度報導,特別是農舍廢耕改建宿舍的問題。舍弟大學時念嘉義中正大學,學校有意增建學生宿舍,結果竟遭當地農民反對,認為這樣斷他們財路,還到建商公司門口丟雞蛋抗議,並找議員抗議,結果蓋了一半的校舍至今停擺,也浪費許多納稅人的錢。這些部分都未經媒體批露,所以學生宿舍的議題,其實涉及相當廣的面向,其影響層面也非常廣泛,媒體可以嘗試繼續深入報導。如果有興趣,這確實是個好題目。

    自由時報對本事件的報導算是較全面的,值得其他報紙學習;蘋果日報仍是圖片取勝,但報導事件的內容較少,且罹難者和女友的合照非常大張,整個版面看起來有點突兀。另外,各家媒體都不忘花較多的篇幅報導罹難者,不知道是台灣讀者喜歡看,或是媒體比較喜歡做人物報導?報導事件中,人情趣味常是新聞中最能引人注目的焦點,除非議題聳動,不然記者多從此處入手。你們在新聞採寫課中,應該已經知道尋找情感、趣味元素,可以讓報導內容親切可讀,不是嗎?




報紙類別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新聞事實


民國100年3月8日 星期二 教育部103年廢基測 12年國教上路


版面配置


頭版二條,直式欄位,約占半版的四分之一欄位,共一條新聞。


頭版中下方約四分之一版面,為頭版第二條新聞。A5生活新聞版下半部三條新聞,一則特稿,共五條。


頭版二條,置於頭版中間,約占四分之一版位,共一條新聞。


A5要聞版右下側,占約十分之一版面,相關新聞「滿22歲工作四年可申請入學」以該版頭條處理,占約五分之二版面,共兩條。


主新聞

標題


標題

103年擬廢基測 特色高中自辦考試


標題

教部:廢基測 12年國教103年上路

副標

今年8月升國一學生首批適用 7成免試入學


標題

12年國教上路 103年擬廢基測




標題

2014啟動12年國教 擬廢基測


標題分析


標題未如其他三家報紙提到12年國教將實施,但強調「特色高中」可自辦考試,讓讀者了解基測廢除後的替代方案,是不同於他家媒體標題之處。


標題直接下「廢基測」,會讓讀者以為已成定局,但檢視各家報導,發現只是「擬」,尚未公布實施,標題過於武斷,會影響讀者,宜改進。然!


標題中規中矩,簡單明了,但也比較缺乏特色。


「啟動」一詞具有動態性,除此之外,亦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標題。

蘋果日報較重視的是工作滿四年可申請入學的教育新聞,故將其作大,12年國教議題處理較簡單,標題較小。


標題改寫


實施12年國教 教部103年擬廢基測


照片

圖文配置


無照片


頭版新聞無照片但有12年國教入學示意表;A5版下半版左上側放置一張學生考完試比YA的照片,配上「解脫了?」圖文。


無照片,但有提供12年國教推動規劃期程表。


版面中間放置台大校園學生行走的照片與圖文,下方擺224大學學制的招生規畫表。


版面排序

分析


置於頭版右下方,根據閱讀動線會是頭版的第二條新聞,可見聯合報視其為重要資訊,但僅用小篇幅處理,並未作延伸報導。(P.S:三月九日的聯合報教育版有作後續延伸報導)


置於頭版第二條,也有製表輔助讀者閱讀;根據閱讀動線及標題大小,A5版首條新聞為「各校特色招生 北北基仍聯測」,然而「22歲以上 工作四年 免學測進大學」這則新聞卻容易因視覺動線的關係而忽略。下方為特稿,表達報社對該政策的看法。


置於頭版第二條,由此可知自由時報也認為本則教育新聞相當重要;另外提供規劃期程表,輔助讀者閱讀,但也未作延伸報導。


放在A5要聞版,12年國教的新聞淡處理,將重點放在滿22歲工作四年可申請大學,對新聞的選擇異於其他報紙。


內容取向分析比較


聯合報對此事件的報導取向類似純淨新聞報導,單純報導政策,並訪問教育界對教育新制的看法,從客觀的角度切入,未加入記者個人評論及報社立場。


中國時報用最多的篇幅陳述這則新聞事件,還用記者特稿,除了表現報社對政策的立場及看法,也代表中國時報對教育政策的重視。

教育部修法,進修部最多讀七年這則新聞,中時也置於A5版,其他報社則把報導焦點放在保留學籍以逃避兵役的藝人身上,所以是放在影劇新聞版,這也是中國時報與其他報紙不同之處。


類似聯合報作法,純淨新聞的報導取向,但報導末段引用教育界說法,認為基測不宜輕易廢除,也隱含了自由時報對該政策的立場及報導框架;自由時報跟聯合報都應該廣徵社會其他民眾看法,增加報導的面向。


由於12年國教勢在必行,蘋果日報認為「沒高中學歷可憑工作經驗申請大學」比廢基測更具有新聞性,對讀者也較具新鮮感,所以將該則新聞作為主新聞處理,報導重心明顯異於其他三家報紙。但就影響性來說,廢基測所影響的是全國學子,國高中學歷可申請大學的影響層面並沒那麼廣。想想看讀高中的目的與入大學的管道,何者是標的?何者是過程?


小結


    從這則新聞可以發現傳統的三大報,在處理重大教育政策的新聞思維都差不多,都將之置於頭版二條,另一方面也呈現了一個現象,就是除了政治新聞外,三家報紙似乎並沒有特別的差異。相較之下,蘋果的報導角度,就該則新聞來看的確有別於其他三者。正確!

    但就這次教育新制,中國時報用大篇幅加以報導,還有特稿針對政策及台灣教育現況予以評論,面向及深度都遠優於其他報紙;蘋果擺在A5版,對該則新聞事件的重視程度不如其他三家報紙。蘋果是商業導向的報紙,教育新聞放在後面是可以理解的。而聯合報及自由時報,將這個影響全國學子的重要新聞資訊擺在頭版,看似給與非常重要的地位,卻並未有更深入的報導,甚至篇幅不如蘋果。學生以為,此新聞事件應有持續追蹤及擴展報導面向的必要,這是聯合報和自由時報可以努力的目標。(PS:學生三月九日看聯合報教育版,有此新聞的延伸報導,報導內容為家長團體反對廢除基測,聯合報作此則新聞,或多或少也表現其對政策的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