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新聞講座】「我不希望讀者被餵的是垃圾!」林火旺籲記者自律

【2011.03.08 徐嘉宏、蔡秉宏、盧映臻、葉如凡、陳韋馨/台北報導】

「台灣的新聞媒體為了追求獨家,常常會報導一些沒意義的事情。」前國策顧問、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火旺在演講中提及當前新聞倫理道德困境,提醒未來打算從事新聞工作的同學必須警惕自律,才不會讓讀者看到滿篇「垃圾」。

林火旺認為,絕大多數人獲得、吸取資訊的來源就是媒體,因此媒體必須更謹慎考慮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不能任由政黨色彩、個人利益等因素混淆事實。新聞記者每天寫出的新聞稿就是讀者接收到的東西,一旦記者摻入個人評論,讀者從報紙上看到的,就是存有偏見的主張。媒體應該堅守新聞倫理,維持多元社會的穩定,並提供充足、正確的資訊給讀者,也不可一心只想修理政府或挑戰其他權力,「在刮別人鬍子之前,先刮自己!」

林進一步表示,台灣人碰到不同的意見時,往往會互相謾罵,殊不知自由社會的意義就在於意見多元。自由社會的價值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單一的價值只存在以前的威權時代。自由社會裡,不管是在宗教或是價值觀,都沒有絕對的「好」與絕對的「不好」。價值的重要性因人而異且視狀況而有所不同,但如果新聞媒體只重視自由而忽略社會責任,將埋葬自己所賴依生存的自由。林特別指出,自由社會的新聞如果過度商業化,媒體將變成有錢人的宣傳工具,或專為特定意識型態服務,媒體這時便自我矮化,和獨裁社會一樣,都成為權力的奴隸。

面對台下發問,林點出媒體在報導時「該做」與「不該做」的事,引起熱烈討論。資深媒體人卓亞雄認為沒有意義的東西當然不值得報導,但是有意義的事情不見得都會見報,背後握有最大權力的還是老闆。對此林則回應,所有的自由都是爭取來的,要有自己的想法。現實如此不代表人們就該如此,人們應該去衝撞現實。 「老闆這樣就必須照做嗎?」他說。

 --
臺大新聞所 當前新聞議題講座 新聞稿 

時間:民國100年3月8日 上午10:20~12:10
地點:臺大新聞所103教室
主題:新聞倫理
講者:臺大哲學系林火旺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