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新聞編輯】國道三號走山、雙英辯論(林巧璉)

99/4/26 國道三號走山事件
99/4/26 雙英辯論






日期/主題


99/4/26
國道三號走山事件


報名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版面


A1 要聞

A2 國道三號走山斷橋特別報導

A3國道三號走山斷橋特別報導


A1焦點

A3國道三號走山

特別報導


A1 頭版

A3 焦點

A5 要聞


S1S4

山崩斷國道

S2S3

山崩斷國道




主新聞

標題


A13足球場大

   3輛車遭噬

3走山

6縣道全埋

A2

3切」師公格山

順向坡大走山

A3

山瞬間炸開 目擊者:三車被埋


A1

國道3七堵段走山疑活埋6

A3

沒風沒雨沒地震,山整個塌落

順向坡滑動肇禍 國道邊坡總體檢




A1

國道3走山疑埋5 像演電影

1秒就掛

A3

北二高重災 葉妻尋夫
哭喊:他開藍色的車

A5

轟!順向坡崩滑

像當年林肯大郡

學者推測 北二高走山可能肇因泥頁岩吃水超過臨界值 地質早已變形位移 撐到昨天終於崩了


S1S4

國道山崩

至少7人疑活埋



S2S3

順向坡釀禍

高公局緊急調查

將裝置儀器監測




副新聞

標題


A1X

A2

1.     順向坡肇禍

死傷無數

2.     學者:事故地點岩層強度低

3.     兩周清空 台鐵、客運加班疏運

4.     11天來 北海岸雨量有限

A3

1.     山崩眼前 陳美鳳:只差塞台車

2.     拼黃金救援 盼挖出奇蹟

3.     鬼門關前 蔡宗憲:死命踩剎車

4.     走山原因不明

馬英九:毛毛的


A1X

A3

1.     山在動…急煞車 差一秒就活埋

2.     南下段未先挖

搶救被質疑

封路恐逾期兩周 汐止暫不收費


A1X

A3

1.     土石太厚

重機具開挖
特搜隊待命

2.     搶通車道

山坡如遇雨

恐像剝洋蔥

3.     突冒一座小山:救災傻眼

A5

1.      「快去看畫面」

接獲國道警察通報 交控中心嚇到

2.      「快去救災啦」

路坍已超過1小時 雙英還沒辯完

3.     雙向封路 最快20天通車




S1S4

婦哭喊:我老公在裡面



S2S3

1.     僅差5

陳美鳳逃死劫

2.     封路時間難估 車輛改走國道1


(評論)

版面配置

標題製作


1.     中時頭版以三分之二版面處理。A2A3以全版處理。

頭版【標題】用足球場形容意外範圍,讓讀者馬上會能有視覺想像畫面。【新聞內容】導言先把整起事件做了簡要的說明,接下來的數段都以政府官員為消息來源。第四段的開頭「他說」是指前段的消息來源曾大仁,但已經不在同一段應該寫出本名比較恰當。然!讓讀者不用再回去看前一段的新聞人物是誰。

A2【標題】師公格山讓讀者無法聯想到此新聞內容,但「3切」是個不錯的形容。【新聞內容】這整版的主軸是探討走山原因,主軸明確是處理這種重大意外是件很不錯的編輯與採訪模式。

A3【標題】很清楚的帶出災難事發當時的情景,雖然沒有特別震撼的詞語,但也達到了震撼效果。【新聞內容】這整版的主軸是事發當時情形,配上兩篇救援情況的新聞報導。主新聞以三個小標標示新聞當時最重要的描述,也以較為整體的寫作方式呈現完整的事發現場。其他小新聞就是針對較小的面向,如陳美鳳、蔡宗憲等人的新聞。

2.     自由頭版以四分之三版面處理。A3以全版處理。

頭版【標題】是四報中唯一有點明「七堵段」的報紙,這點是還不錯的選擇。但「走山」用了後製效果讓它有鬼影的感覺,是有點誇張而不必要的,只要放大改變顏色即可。【新聞內容】在此新聞中將此事件重要的面向都處理進去,是頭版新聞很好的處理方式。但是自由一直有小標與內文不的問題,小標跟內容都很好,卻沒有搭配,顯示編輯不夠仔細或者缺乏概念。

A3【標題】是個很中規中矩的標題,但是可以提示新聞內容是較為嚴肅的事發原因探討。【新聞內容】主新聞導言用毛治國的說法開頭,但重點只是他要求「事故原因必須有說服力」,這不是一個好的導言。其他新聞涵蓋死裡逃生的目擊者、搶救情況以及道路資訊。在一個有限的版面做不同面向的呈現,新聞的強度不會輸給做了好多版但是卻有許多重複資訊的報紙。

3.     聯合頭版以三分之二版面處理。A3A5以全版處理。

頭版【標題】下得很不好,編輯想要用生動的方式形容事發現場,但是太刻意營造,反而讓讀者有一種只為驚悚不求事實的感覺。不論是「像演電影」或「差1秒就掛」都不是很好的描述方式。【新聞內容】導言只呈現事發的事實性描述,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加入「人」的成分。而聯合在頭版的新聞選擇以幸運沒有開入山崩的蔡宗憲為主要消息來源,而非呈現就宏觀的角度是比較不好的頭版主新聞處理方式。這種在重大自然意外事件中比較偏人情趣味的新聞當然有它的價值,但是不宜在頭版呈現。



相對於中時各版有明顯新聞主軸的安排,聯合顯得較無章法,所以讀者閱讀來會很吃力,看完逃難者故事又會突然看到救援情況或政府發言等。

A3【標題】頭題標題沒有什麼力量,雖然讀者會知道是一則令人鼻酸的新聞,但是並不是標題所帶來的力度。【新聞內容】頭題是葉妻焦急到災難現場等待丈夫消息,但是下面又有救援行動與官員說法,而下半版中間以色框框出陳美鳳與蔡宗憲的新聞,框線內放了兩人的照片,但只有陳美鳳有小小的新聞版面,蔡宗憲只有照片加上一段圖說,處理方是粗糙,讓讀者閱讀不順暢。而救援行動的新聞雖然寫了兩則新聞,但有重複性,編輯應該併稿處理,增加新聞的厚度。另外馬英九到現場的新聞被放在「突冒一座小山…救災傻眼」裡面,而沒有獨立成一篇新聞,也是編輯處理上的失誤。

A5【標題】有聯合某些版面編輯很喜歡用的狀聲詞,但是標題的力道是不是要靠狀聲詞去展現,我自己認為這不是最好的下標方式。【新聞內容】主新聞是災難事件原因的探討。但內文有許多採寫的不精確之處,如第五段的他,我認為直接寫陳宏噢,而避免在已經換段卻使用「他」,造成讀者閱讀上的困難。第七段「官員指出」,是哪個官員?官員不可具名嗎?或是記者未善盡查證責任?最後一段「外界質疑」,外界是誰?如果不能再更明確指出會讓人認為是記者個人推定。



老師講評:當我們比報發現標題不盡理想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嘗試改寫標題,這樣進步最大。



4.  蘋果以四大版處理。

蘋果以夾頁的方式處理此突發的災難新聞,這樣的手法當然是因為國道走山是緊急事件,但也因此使國道走山與雙英辯論都有非常顯著的版面。

因為是整份報紙外面的夾頁,所以蘋果跳脫傳統報紙版面思維,把兩大版

面合成一個版面來處理,增加新聞的嚴重性與顯著程度。

S1S4【標題】沒有過多的形容詞,卻非常有力量。「至少」、「疑」都是

增加力道的詞語。【新聞內容】導言把事件的要素全都簡要說明,是比較

全面性的寫法,能讓讀者在看完導言後就掌握整體資訊。在第二段選擇放

交通部高公局初步調查的結果,顯示記者試圖把整起事件的位置放到更全

面性的安全問題,是很不錯的寫法。這篇主新聞篇幅不長,卻把各個面向

都帶入,是很好的新聞寫作。而台灣報紙習慣用許多篇幅說明事件的不同

面向,這兩種處理手法各有優,但也可明顯看出蘋果與其他報紙對於影

像的重視程度。台灣傳統報紙依然把新聞放在較高的地位,照片只是強化

新聞重量。



老師講評新聞改寫的邏輯層次分明,確實是蘋果的優點所在,你能注意到這裡對於未來的新聞處理一定會有很大幫助。



S2S3【標題】把重點放在相關單位的後續處理,是較嚴肅的處理手法,

但我認為在這種重大安全新聞中確實需要。所以也可看出蘋果在處理新聞

時不是只會羶色腥,該嚴肅時他不會輸給任何一家報紙。【新聞內容】

新聞的主軸只有一個就是找出事件發生原因,寫作邏輯清楚,讓讀者易讀

且易懂。在處理道路資訊新聞上,蘋果是處理得最好的,在標題就先點明

替代道路,新聞內容以小標點出其他替代方案,是非常好的做法。但可惜

的是汐止收費站暫不收費也應變為一個小標,因為是重要資訊。在這種服

務資訊的處理上蘋果相對其他報紙用心,其他報紙在處理這種新聞比較有

那種有處理就好的心態,不會把它當成重要新聞謹慎處理讀者導向的精髓正在這裡。


照片


A11

(山崩橋斷空俯照)

A23

(路斷近照─含路標/差點被埋進山崩的小客車與乘客/救難人員搜救)

A36

(民眾背景看著挖土機搶救/許多民眾害怕的神情/國軍救援照/大型重型機具搶救照/陳美鳳現身說法照/救援現場)


A12

(山崩橋斷空俯照/救援現場照)



A311

(搶救現場近照/垮橋前/垮橋後/重機具開挖/警察與蔡宗憲照/車毀照/陳美鳳照/搜救照輛北上車道遠照./家屬照/穿著台灣大車隊制服男子照/國軍救援遠照)


A11(山崩橋斷照)



A34

(救災空俯照/葉妻痛苦近照/目擊者蔡宗憲照/陳美鳳照)



A53(崩落的順向坡岩層照/走山前/走山後)




S1S45

(山崩橋斷近照/山崩橋斷空俯照/陳美鳳照/國道三號塞車照/警察管制照)



S2S3





3(山崩橋斷照/事發地原貌近照/事發地空俯照)


文圖表格


A1X



A22(國道三號七堵段建議替代道路/國道三號七堵路段走山崩塌示意圖)



A3X


A11

(山崩路段示意指標)



A32

(事故上方空俯照/替代交通道路圖)


A11(目前已知疑似失蹤人員)

A32

(走山位置圖/北二高基隆七堵段走山示意圖)

A52(新聞辭典:順向坡滑動/北二高中斷 用路人注意)


S1S49

(山崩橋斷空俯照/事發地原貌/未走山前空俯照/便橋崩塌照/南端救援/北端救援/逃過一劫的目擊者照/疑似遭活埋的葉茂竹照/葉太太被媒體包圍照)



S2S34

(順向坡 易走山/順向坡釀災事件簿/國道三號 基隆、汐止段小檔案/國道三號替代道路)


(評論)

版面總體

視覺效果


1.     中時

頭版以斗大標題和幾乎橫跨版面主照片吸引讀者目光。照片下方長方形的走文與照片配合得很好,讓讀者有視覺上的整體感。

A2在版面最開始放置一張出事地點的近照,凸顯件嚴重性,圖片內的怪手與搶救人員也為整個版面的主題做了很好的呈現。「兩周清空 台鐵、客運加班疏運」的新聞上方放了一個與此新聞寬度一樣的表格「國道三號七堵段建議替代道路」是很好的版面安排,讓讀者一目了然。版面中央以國道三號七堵路段走山崩塌示意圖隔開文字稿,是很不錯的編輯方式。

A3也是選擇在版面最開始放置最能凸顯新聞主題的照片,達到吸引讀者的視覺效果。但是在主新聞的左手邊放置的重力機具開挖的小照片是多餘的,且此照片與版面最上方的三張照片會有視覺混亂的效果。另外,在陳美鳳與救援新聞所搭配的小張新聞照片都能彰顯新聞主題,是很好的編輯思維,也能讓整個版面因為照片與新聞的完美搭配有一致性。



2.     自由

頭版頭題選擇以政治新聞的雙英辯,占了上半版約二分之一版面。因此剩下的二分之一就用了走山事件的現場照片吸引讀者目光,在看到頭版頭題後也會馬上看到災難照片及疊在照片上面的新聞標題。因此即使是在報架上沒有攤開也能馬上看到此新聞,這是編輯的巧思,也很有智慧。在主照片下方,版面的右邊放了一張漏夜搶救的照片,旁邊才放新聞內容,版面區塊明顯、乾淨,閱讀起來舒服。

A3的主新聞照片與頭版的照片重覆,可選用其他照片,如走山路段近照與走山前照的對比。在此版的照片使用上,編輯選擇用許多小張照片還原現場,是其他報紙沒有使用的手法,效果還不錯,也是個特別的處理方式。新聞照片都放在一欄色塊內,下方才放新聞內容。



3.  聯合

在版面上的安排選擇以A1A3A5這樣交叉呈現,我認為是因為當天還有一個重要程度不相上下的新聞「雙英辯論」,編輯希望能讓讀者對兩則新聞都有相同的重視程度,因此以交叉的方式讓兩則重大新聞都能被讀者看見。

頭版在版面最上方選擇以標題與照片一同出現的方式呈現,主要就是為了讓讀者一看到頭版版面就能馬上看到文字與照片,吸引讀者目光。但是標題旁的小照片沒有挑選好,無法引起讀者興趣。小張的照片為Google Earth的空照圖,讀者在看到此照片的第一時間無法有深刻的體會。另外,這張照片將坍塌的範圍圈起來,寫上「衛星拍攝時已有一到明顯溝槽」,這句說明非常不精確,這是記者或編輯個人主觀判斷,導果為因,這是報導上非常不好的手法。

A3在版面最上方放了一張夜晚救援的照片,顯示連夜搶通救人,雖然照片是從崩塌的地點往下拍,因此不會拍入崩塌情況,但此照片相當有意境,能讓讀者有想像與理解的空間,是一張不錯的拍攝角度。而照片旁馬上擺放走山位置圖,讓讀者了解災難位置是不錯的編排方式。圖示的下方是方正的圖說,因此上半版的上面二分之一版面是一塊完整區塊,處理得很好,讓視覺有整體性。但主新聞的照片沒有與新聞的上下寬度一致是比較可惜的,沒有形成完整區塊視覺效果減弱且較凌亂。建議處理上可以把葉妻照片縮小至與新聞主文上下寬度一致,而下面救援緩慢「突冒一座小山…救災傻眼」新聞,可往上放,下面多增加的位置剛好可以把馬英的新聞獨立拉出,做個橫排標。

A5在版面最前面放了一張約占上半版三分之二版面的順向坡岩層照片,這個照片上的選擇是與其他報較不同的,試圖要引起讀者對於此次災難事件發生的原因做思考。此版的照片編排上比A3版好,大埔人行跨越橋的走山前後照是非常好的對照。可惜走山後的照片角度選得不夠好,張力沒有完全表現。而在版面最下方的「北二高中斷 用路人注意」表格非常具有巧思,除了表格,還有道路與車輛,可看出製表人的用心,更可達到吸引讀者的效果。這讓我覺得新聞雖然不像藝術品,但是每一件新聞(不論平面或電子)真的都是記者和編輯嘔心瀝血的作品。比報能有這種認識,已經具有專業水準了。



4.     蘋果

S1S4幾乎整大版都是照片,顛覆傳統報紙對新聞的處理方式,這也蘋果能在重大事件的處理占有優勢的地方。以約四分之三版面的走山災難現場照為底圖,旁邊還放了一張災難現場由上往下照的照片,以及葉妻找丈夫的照片與新聞。版面最下方,約四分之一位置,放了兩張救援照,與主新聞搭配起來,讓這起災難的重量難以估計,這就是最成功的處理方式。

S2S3將版面切成兩大塊,從右半版的三分之二位置切開,左邊版面最上方的大埔跨越橋斷裂的放大近照具強烈視覺震撼效果,照片下方放了兩則新聞,新聞各自有搭配的圖表與照片,是很正確的編輯思維。而右邊版面用灰色底色與左邊版面做出明顯區隔,放許多照片與圖表,也因為色系的差別,不會讓整個版面因為太多照片而顯得凌亂,這是非常好的編排方式,也很特別,在其他報紙沒有見過。這就是版面格律介紹時,加入色系概念的原因。



但蘋果犯了嚴重的錯誤,在灰色底色的區塊示意圖「順向坡 易走山」國到3號南下與北上標示相反,另外國道3號左手邊是62快速道路,而非國道1號。這是非常嚴重 不該發生的錯誤


日期/主題


99/4/26
雙英辯論


報名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版面


A1 要聞

A4 ECFA雙英辯論特別報導

A5 ECFA雙英辯論特別報導

A6 ECFA雙英辯論特別報導




A1 焦點

A2 雙英辯ECFA

A4雙英辯ECFA

A5雙英辯ECFA

A6雙英辯ECFA

A7 話題

A8雙英辯ECFA


A1 頭版

A2 焦點

A4 要聞


A1 頭條

A2 雙英會

A3 雙英會


主新聞

標題


A1:本報民調

ECFA辯論 馬表現優於蔡

國人對ECFA知曉程度升78% 支持度較4月初上揚7個百分點



A4:蔡英文:國民黨錯判情勢冒進



A5:親自領軍
馬籲陸勿阻我簽FTA



A6:會後 馬讚蔡專業
蔡對馬失望


A1本報民調

雙英辯後 ECFA比率 高於支持



A2雙英辯論後…

啥是ECFA 8成仍霧煞煞



A4申論

馬:不獲益寧可不簽



A5:第三輪交互詰問 東協加一

馬:衝擊勞工

蔡:危言聳聽

A6:第四輪交互詰問

兩岸開放

馬:台灣補藥

蔡:糖衣毒藥

A7:星期專訪

前大法官蘇俊雄:

雙英辯未弭爭議 ECFA唯公投解套

A8辯後記者會

蔡:只會做文宣總統 對馬失望


A1

雙英辯論

本報民調

2012誰贏

38%27%



A2

本報民調

ECFA誰辯贏

42% 30%



A4

馬:農產品 綠開放936 0


A1

雙英激辯2.5小時

民調:多數支持簽ECFA



A2

馬強攻 蔡穩守

蔡:簽ECFA讓社會恐懼

馬:勇敢務實才會台灣



A3

學者盛讚雙英理性 各擅勝場互有迴避

ECFA溝通不能停」


副新聞

標題


A1X

A4

1.     馬:找回失落八年 開展黃金十年

2.     馬:民進黨恐嚇 蔡:替人民發聲

3.     馬:鮭魚返鄉 連鯨魚都回來了

4.     馬「韋小寶上身」 幕僚開心滿意

5.     蔡:農產還會再開放六百多項

6.     東協加一 蔡:馬用誇大數據唬民眾

A5

1.     蔡:用「堆積木」方式談經貿關係

2.     馬:兩岸慢慢來 妳非輸不可

3.     蔡:不公布清單 將重蹈美牛覆轍

4.     馬:受衝擊約10萬人

5.     蔡質疑;ECFA將成2010633

6.     馬:不能因貧富差距擴大就不做

7.     蔡英文嚴肅開講 會後再談40分鐘

A6

1.     藍綠與學者

解讀給分大不同

2.     雙方講道理

辯論意外收穫


A1X

A2

1.      民進黨民調

說服力 蔡小贏馬

2.     主帥親征 民眾疑慮未除

3.     場內雄辯

場外高喊要公投

4.     崑濱伯籲馬 勿拋棄勞動者

A4

1.     申論

蔡:向中傾斜太冒進

第一輪交互詰問

2.      理念闡釋

馬:綠只會恐嚇 蔡:替人民發聲

3.      關稅衝擊

蔡:財富重分配

馬:危機變轉機

第二輪交互詰問

4.      市場開放

馬:開放有彈性

蔡:十年須九成

5.      早收清單

蔡:國人蒙鼓裡

馬:談判需保密

A5

1.     優惠關稅

蔡質疑5千億膨風 馬未回答

A6

1.      第四輪交互詰問

政治衝擊

蔡:綁進中國

馬:相信台灣

2.      第五輪交互詰問

貧富不均

蔡:更加嚴重

馬:照顧弱勢

3.      第五輪交互詰問

馬問替代方案

蔡提WTO架構

4.      結辯

蔡:ECFA衝擊遠超過WTO

5.      結辯

馬:將領軍推動洽簽FTA

A7X

A8

1.     辯後記者會

馬:專業誠懇開放 盼能再聊

2.     教授風格、充分發揮 知性而犀利

3.     低迷民調、找到舞台 興奮到不行

4.     舉韓為例

馬自曝ECFA敗筆


A1FTA洽簽 馬任召集人



A2

1.     雙英真槍實彈

啟動總統選戰

2.     辯恐嚇

馬:綠膨風嚇人民

蔡:恐懼製造不出

3.     蔡堅持 改由WTO

走向中國

不反對簽署

但不能冒進

4.     馬強攻 要選鎖國還是開放

任督脈打通

台灣變活龍



A4

1.     東協加一 59萬人受衝擊?

2.     決策不透明?10次報告 10次被拒

3.     表現都不錯 拍拍手 馬有幕僚餵招 蔡缺資訊吃虧

4.     馬的表現 比預期好 學者:雙英辯論 有助民眾了解ECFA

5.      本報民調

雙英辯後

59還是霧煞煞


A1X

A2X

A3:工具機賴先生 馬暗器


(評論)

版面配置

標題製作


四大報在頭版處理雙英辯論都以「民調」新聞做主題,這是現今在政治/選舉新聞上媒體習慣的操作方式,但我認為這只是一種新聞的政治操作,因為在頭版讀者想看的是此辯論的新聞點,而不是看一整篇一堆數據的民調新聞。可以發現每一報的民調結果都不一樣,而基本上就是在迎合自己的讀者群,這也是台灣報紙最可悲的地方。評的透徹!

1.     中時頭版以下半版約二分之一版面處理。A4A5以全版處理。A6以上半版處理。

頭版【標題】可以清楚知道新聞內容以為民眾對雙英辯論時兩人表現的看法。【新聞內容】在導言就有很明顯的主觀判斷,「最大贏家」。在新聞寫作裡應該把職稱寫在名字前面,而馬英九總統則有一種刻意尊稱的意涵,但其他報也一樣犯了相同錯誤,看來是記者採寫上的錯誤。恐未必!

A4【標題】以蔡英文的話當作標題,在這種辯論談話性新聞是很不錯的選擇,可以利用新聞人物的話吸引讀者閱讀。A5【標題】則選以馬英九為新聞主角,在A4A5版看出報紙試圖平衡的決心。

A4版、A5【新聞內容】把辯論內容拆成幾塊重要的部分,把辯論的紀錄寫成新聞,這是很好的做法。因為新聞媒體不是會議記錄,記者更不是抄寫員。經過不同主題的分類後,民眾可以馬上從標題決定是否閱讀此則新聞。在A4最下方有一則關於馬英九的側記,而在A5的下方則有蔡英文的側記。看出中時在處理此政治新聞時謹慎小心。

A6主題是會後的新聞進展。【標題】清楚點出新聞重點,簡明扼要,很不錯。【新聞內容】導言把辯後記者會雙方的重點都帶到,是很好的寫作方式。而在小標的使用上也很準確,每一個小標的內容都與小標符合。讓讀者閱讀清楚流暢。除了後記者會外,還加入一篇訪問的新聞稿,是為整場辯論做一個總結,是很好的新聞選擇。在版面左邊則是記者評論整場辯論後的收穫,也代表了結語。



2.     自由頭版以四分之一版面處理,為頭題。A2A4A6A8以全版處理。A5以上半版處理。A7以右半版處理(星期專訪)

當天的兩則重大新聞,四報中只有自由選擇以辯論做為頭題,這可以看出自由對ECFA相關議題的重視程度。也可見政治導向的問題嚴重。而自由在雙英辯論新聞用了六大版面,值得去思考的是這個事件是不是值得花如此多的版面去報導?A落有16版,扣除兩版的全頁廣告,雙英辯論占了A落版面的七分之三比例。這個操作手法的確令人質疑,當天的新聞也因為這個事件被擠壓。



頭版【標題】扼要點出新聞重點。【新聞內容】也一樣犯了寫作上的錯誤「馬英九總統」。自由的老問題,小標與新聞內容不符。

A2新聞主軸為反對ECFA【標題】主新聞標題帶出整版軸心。【新聞內容】主新聞依舊是一篇民調新聞,用數字要證明民眾對於ECFA的疑慮與反對。而其他稿子,特稿、場外高舉公投的民眾、崑濱伯的說法都是為此主軸加強力道的做法。

A4-A6是紀錄辯論的內容,在四報中我認為自由是處理得最不好的。幾乎沒有經過整理,只是運用版面的編輯讓每個辯論階段都區隔清楚。但在內容上就是每個主題都涵蓋,沒有考慮到讀者不是想要看辯論的會議紀錄。

A8是辯後記者會的新聞,雖然使用的概念與A4-A6版相同,但這樣的處理方式運用到記者會的兩邊現場效果還不錯,但是使用在整場辯論就非常不恰當了。【新聞內容】有三篇特稿,可以看出自由在ECFA議題上一直都給記者很大的評論空間。也利用這些評論不斷表明報紙的立場。



3.     聯合頭版以五分之一版面處理。A2A4以全版處理。

頭版是四報中唯一在頭版用兩則新聞報導雙英辯論的報紙。一則是民調新聞,一則是對雙英辯的整體簡要描述,我認為這是聯合做得非常好的地方,用民調顯示辯論後民眾的意見,也用用簡短的篇幅在頭版先告訴讀者辯論的重要論述。【標題】點明民調新聞的重點。但我認為聯合在民調的選擇上不甚好,將雙英辯論延伸到2012總統大選的輸贏,也顯現出台灣媒體的缺點。



聯合在版面選擇上把雙英辯論與國道走山的新聞交叉配置,希望讀者能兩個重大新聞都同時注意。但是較缺乏一體感。

A2版、A4聯合在處理辯論內容時選擇使用主題式的呈現方式,每一則新聞的標題都能清楚看出重要主題以及雙方論點,這是非常好的方式。

A4版的「雙英辯重要爭點」表格是非常好的編輯思維,利用表格整理出兩人的爭點,讓讀者在看完文字內容可以有個更完整的了解與比較。在A4版有三則新聞是最為辯論的結語,有記者的評論、民調新聞、學者說法。

4.     蘋果頭版-A3版以全版處理。

頭版除了聯合用兩則新聞,跳脫民調新聞的窠臼外,蘋果是四報中處理最好的。在民調外,在新聞內容直接加入整場辯論的情形概要。【標題】不像其他報用數字說明,而是以「多數」簡要說明。這樣的寫法較不準確,卻也較容易吸引讀者目光。【新聞內容】主新聞下方的表格「辯論時各電視台觀眾叩應民調」是獨特的切入角度,而我個人認為也是蘋果置身於台灣媒體政治意識型態之外的「刻意」展現。

A2主軸為辯論重點。【標題】用六個大字帶出兩人的立場,在副標題使用兩人的說法為主標證明。【新聞內容】同樣是辯論的紀錄,但蘋果利用發言式的編排、簡短的摘要大大勝過自由。且讓讀者看完就能掌握辯論的精華。也是蘋果在編輯與寫作思維上與眾不同之處。

A3版主軸是辯論的後記。【標題】為這篇後記式的版面下了很好的註解。【新聞內容】有外媒評過雙英會、馬英九造訪的業者、社會各界看法。是很不錯的處理方式。


照片


A11(馬英九與蔡英文握手照)

A42(馬英九比OK近照/蔡英文比OK近照)

A53(馬英九與蔡英文辯論合照/綠委來賓/藍委來賓)

A61

(台北市二手電視行轉播辯論)




A1X

A22(崑濱伯近照/民眾高舉公投看板)

A42(馬英九與蔡英文握手照/辯論會場照─含來賓)

A51(馬英九與蔡英文辯論合照)

A62(蔡英文辯論近照/馬英九辯論近照)

A71(蘇俊雄照)

A82(蔡英文記者會照/馬英九記者會照)


A1X

A22(馬英九辯論照/蔡英文辯論照)

A4


A12(馬英九辯論照/蔡英文辯論照)



A25(馬英九與蔡英文手勢合成照/會場外民眾/馬英九辯論近照/蔡英文辯論近照/馬英九辯論遠照/蔡英文辯論遠照)

A35(會場外民進黨人士行動照/雙英握手照/馬英九親訪工具機業者/公視外/蔡英文鞋子照)


文圖表格


A11(ECFA雙英辯論最新民調)

A4X

A6X




A1X

A27(民調結果*7)

A4X

A5X

A6X

A7X

A8X




A12

(2012選支持度變化/「雙英」評價變化)

A21

(雙英辯論表現評價)

A42

(雙英辯重點爭點/贊不贊成兩岸簽署ECFA)




A16(馬英九小檔案/蔡英文小檔案/蘋果民調/雙英交鋒最嗆對話/辯論時各電視台觀眾叩應民調/學者評析叩應民調)

A2X

A3


(評論)

版面總體

視覺效果


1.     中時

頭版有三則新聞,雙英新聞因為橫排標、小張新聞照片、以及民調表格可吸引讀者目光。此新聞所有要素集合在方塊狀內,讀者便於閱讀,視覺整齊。

A4只有兩張新聞照片,但這兩張照片拍攝與挑選得都非常地巧妙,馬英九與蔡英文都比了OK的手勢,表情也相當有趣。翻到此版讀者會立刻被新聞照片吸引。雖然版面新聞眾多,但善用直/橫排標以及塊狀的走文,視覺上還算舒服沒有文字上的壓迫感。

A5主新聞照片─拍攝雙英辯論會場,沒有驚奇點。既沒有特別的表情與動作,也沒有畫面的重點,遠景拍攝靜態活動無法顯現活動精華。此版把三張照片整齊的放在整版的中間,讓新聞圍繞在照片四周,減輕讀者閱讀大量文字的壓力,是不錯的處理方式。此版的新聞走文依然非常方正,這種編輯方法很適合運用在大量文字的新聞處理上。也可以說大量新聞內容的版面最怕排版不整齊。

A6以二手電視行四台電視轉播雙英辯論的畫面做為主新聞照片非常具有巧思,坐在椅子上的人與行人都讓照片更添色。

2.     自由

頭版的處理非常呆板,除了是頭題可使讀者一眼就看到外,沒有其他的視覺元素。

A2沒有使用具代表性的主新聞照片增加視覺效果,反而使用藍綠色色塊搭配新聞標題達到視覺一致性。此版的民調長條圖呈L字型不影響新聞閱讀,但太多圖表讓讀者視覺不舒服。

A4以雙英握手照做為主新聞照片,但此照片下方馬上放了由辯論會場後往辯論台照的照片,這張照片十分多餘,無法傳達新聞訊息,應該選擇刪除,而把握手照放大,甚至拉近拍攝距離。

A5新聞照片雖沒辦法有效吸引讀者,但最大的版面問題在於文字內容過多,一片字海不便閱讀。

A6版面最上方用橫跨整版寬度的標題與新聞內容做為頭題,緊接著放了兩張雙英各自表述的動作與表情照,有很不錯的視覺效果。雖然新聞文字依舊很多,但使用藍綠色色塊標示辯論順序以及灰色色塊標示辯論主題,讓新聞有系統,讀者不至於不想看。

A8上半版切割為左右兩邊,各放雙英在辯後的記者會內容。兩則新聞都放有雙英照片,照片包含在新聞內容中,而主新聞內容的左下方還放了小則的記者特稿,讓兩則新聞都有完整的區塊,使視覺有整體性。其他兩則稿子,一則使用框線與其他新聞區隔,另一則特稿則以淡藍色色塊為底色,也是在文字中求變化的做法。

3.     聯合

頭版有兩則與雙英辯論相關的新聞,編輯用橫跨整版寬度的標題蓋住兩則新聞,這樣的處理手法讓兩則新聞的關聯度提升,且較有整體感。沒有使用照片提升視覺效果,而在兩則新聞中間插入民調折線圖。

A2主新聞左手邊放了雙英辯論表現評價的條狀圖,還有兩個人的活潑大頭照可吸引讀者目光,另外主新聞照片選用兩人各自表述時的動作與表情照,照片放在新聞的正中間,有抓住目光的效果。

A4此版的直/橫排標的使用恰當,在新聞中間放了較為輕鬆的雙英服裝打扮照,減低讀者閱讀硬性新聞的疲憊感,另外表格也區隔開新聞的密集程度,是不錯的編排方式。

4.     蘋果

頭版以雙英各自表述時的表情動作照去背後加上紅色底,增加新聞的衝突性與重量,是四報中版面處理最好的。而照片下方緊接著斗大的新聞標題,利用有變化的粗框框起新聞內容,新聞內容左右兩旁放了雙英的個人小檔案以及對話語錄、民調圓餅圖,讓整個版面在視覺效果上充滿變化,把無趣的政治新聞處理得生動活潑,是蘋果編輯厲害之處。

A2以雙英各自表述時的照片合成為一張照片,達到有趣的視覺效果。標題簡短的六個字完全吸引讀者目光。在新聞內容方面用紅色色塊標明辯論程序,再以色彩鮮豔的色塊標明兩人說的話。是編輯的用心與巧思。而版面最下方是各報中使用辯論桌照最成功的,擺在版面最下方有一種和諧的視覺效果。

A3以民進黨人士在會場外的活動做為開頭,凸顯辯論中場外的政治活動。標題「ECFA溝通不能停」搭配上新聞照片「雙英握手」非常恰當也富有意象,在其他報也沒有看到這樣的技術。在版面最下方以灰色色塊說明活動的花絮,是非常好的處理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