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新聞編輯】比報作品:查獲春藥、溫家寶悼念、文湖線(賴昭男)

第一則:2010/4/18警方查獲春藥

第二則:2010/4/16溫家寶撰文悼胡耀邦

第三則:2010/4/20文湖線冒火





第一則:2010/4/18警方查獲春藥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版面標題



A10社會新聞 1/4版(1


乎你勇擱水?警查獲
威而剛諾美婷
維骨力
偽藥


2照片)



A10社會 右中1/4版(1


吃了硬八天!超強力春藥
小柯代言


3照片)



B2社會焦點 左下1/9版(1


名人加持 婦沿街賣春藥


3照片)



A8要聞 1/3版(2


【全台大掃偽藥】假壯陽藥掰「硬八天」 3千顆仿冒威而剛 40元進貨竟賣600


【無效傷身】非法藥物充斥 搶數十億壯陽商機


2照片、1表)



看法



這當然是社會新聞啦!與生活新聞何關?


【中時】刊於A10社會新聞版,為該版版頭。偽藥在夜市裡流通,民眾若買到成分不明的偽藥,更可能有致命危機。由於該起事件概由警方查獲,被歸類於社會新聞,但這則新聞的屬性,我認為作為生活新聞處理或許更為恰當。也因此這則新聞出現在社會版頭題相當奇怪,不過在處理上,中時確有注意到這則新聞的生活取向。在標題上提到查獲偽藥中幾個知名藥品,包括威而剛、諾美婷、維骨力。導言同樣也提到這些知名的藥品皆有偽藥,令人怵目驚心。但這則新聞畢竟是擺在社會新聞,第二段的夜市賣藥場景描述後,第三段起的敘述則為嫌犯違法進藥的過程,同樣是一般社會新聞報導的方式。我認為可能因為歸類上的問題,使得這則新聞的生活屬性無法突出。該則新聞的照片,背景為警方查緝到的藥擺在桌上,前景則為將藥灑在白紙上。照片效果很好,圖中偽藥看起來和真藥幾乎沒有兩樣。另一張則是某罐外面貼有前美國總統柯林頓照片的偽藥,不失以趣事一則看待。


【聯合】同樣報導於社會版面,不過聯合不把這則新聞以版頭處理。該則報導搭配了三張照片,每張照片都相當大,一張外盒為李連杰的偽藥照片更是該版主照片,另外兩張則是外盒有柯林頓的和外面有「一炮到天亮」標語的。這幾張照片都是以為偽藥的誇張外包裝為主題,而該則新聞的內文也幾乎是在說明偽藥是用如何誇張的方式來包裝。雖然有趣、活潑,但這則新聞如同前述,其實具有一定的生活新聞屬性,聯合整則新聞卻完全以趣聞來處理。而這樣的趣聞放在社會新聞版面,其實也顯得不倫不類。另外,該則新聞的標題,讓人看了不知所云,且完全沒有切入警方查獲多種偽藥的重點。聯合處理生活新聞向來不錯,這則新聞之所四不像,我想可能也是因為當初未將此稿明確歸類為生活新聞之故。


【自由】也將該新聞刊於社會版面(B2社會焦點),但放在該版的左下角落。新聞內容簡單敘述事發經過,並以警方的辦案過程為主,完全為一社會新聞的處理。有三張照片,但處理方式較為平實,呈現各種偽藥、一盒外包裝為李連杰的偽藥與販賣偽藥的賴姓婦人。


【蘋果】相較於其他各報,蘋果精準地將該則新聞定位為生活新聞。引題就點出「全台大掃偽藥」的主題,再以較聳動的「假壯陽藥掰『硬八天』」為主標。再從小標來看:「普拿疼恐也有假」、「市場內公然販售」,兩點都與民眾生活有關。主新聞旁整理出了五大偽藥服用的風險,對於民眾而言也是相當重要且實用的資訊。而配稿則是衛生署、醫界的觀點,給予民眾關於藥品的知識與防範偽藥的建議,完全是以民眾角度提供相關資訊。我想蘋果之所能別於三報,精準判斷新聞屬性,原因之一確實是蘋果懂得從民眾角度出發。再者,蘋果報導以社會新聞為主,對其要素的判斷較為敏感,而且沒有專屬社會新聞的版別,因而不會受到版別框架所限。其餘各報因為新聞來源為警方,而將此則新聞誤判為社會新聞,反而忽略其隱含的生活面向。


這是社會新聞的處理方式。生活新聞的報導會偏重在偽藥的辨識與服用後的影響。




 


 


 


 


 


 


 


 


第二則:2010/4/16溫家寶撰文悼胡耀邦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版面標題



A26大陸新聞 左下1/4版(2


【在《人民日報》發表專文】溫家寶 推崇胡耀邦品德高尚


溫突破禁區
追憶胡耀邦


1照片)



A2焦點(4


【罕見!】溫家寶文悼胡耀邦


沒有胡耀邦 沒有溫總理 尊胡 力擋倒溫暗流


學者:重新評價
多過政治意涵


他提拔胡溫
平反文革冤案


2照片)





B17中國焦點(2


「受他影響大」
溫家寶憶胡耀邦
罕見撰文追悼 台專家:不算為六四平反


病逝引爆六四
成中共心頭刺


【其人其事】


5照片、1表)



看法



【中時】刊於A26大陸新聞版,有一則新聞與一則新聞分析,搭配一張中時的資料照片,為胡耀邦視察貴州時,與陪同的胡錦濤、溫家寶等人合拍的照片。這事件本身其實只是溫家寶寫了篇推崇胡耀邦的文章,登在人民日報上。但由於胡耀邦之死引發了六四事件,對於中共而言,胡耀邦的個人評價一直被視為敏感的禁忌。溫身為現任總理,在中共黨中央的機關報上登出與胡耀邦有關的文章,且為推崇其品德高尚,未免讓人有諸多想像。新聞內文除了簡單說明溫描述胡耀邦一文的內容外,也花了好些篇幅說明胡在中國歷史上發展上的關鍵角色。這也使得這則新聞與一般每日新聞顯得不同,重點不在當下的事件(溫撰文悼胡耀邦),而是胡耀邦死後那段動魄驚心的歷史。


這起事件給予各界許多揣想,中時的新聞分析保守但不守舊,提醒讀者這是值得關注的正面訊息。而後解釋了當前「胡溫體制」與胡耀邦的關聯,也對於因胡耀邦而起的「天安門事件」做了更加清楚的說明。並期待溫能夠在適當時機,對當年趙紫陽因此下台的罪名,給予更公開客觀的評價評價趙紫陽就等於評價六四!整體而言,這樣的一則新聞,與台灣人並無直接關連。但在當前兩岸經貿合作逐漸緊密的趨勢下,對岸的政治風球,都可能牽動台灣各個方面的變化。大部分人都認同,我們無法完全阻絕於中共的發展之外,既然如此,除了以廣為討論的經濟之外,中共政治的部份,台灣人恐怕也無法排斥而不予了解。中時這兩篇報導,雖未深入討論此事,至少給了讀者一個清楚的輪廓。


【聯合】相較於中時,聯合則是在A2就以整版的篇幅來報導,共有一則主新聞、兩則配稿,以及一篇特稿。主新聞中,對於溫在人民日報中撰寫的文章,有更詳細的摘要說明,並於末段提到,有人認為此舉代表中共高層認為胡耀邦與「六四」不再聯結在一起。接著一張主照片(與中時相同,但聯合註明該圖取自網路)後,聯合以一篇不短的特稿仔細說明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看完這篇稿,對於當前胡、溫兩人在當前中共政壇中的關係與處境,都能更加了解。聯合主新聞、特稿兩篇的內容區別,也較中時兩篇明了而清楚。聯合也報導了各界看法,並引述學者看法,認為溫對於政治體制方面還是未加著墨,因此不必過度推論。


聯合的報導以相當高的規格處理,不僅將新聞從大陸新聞版面(聯合稱「兩岸」,我更喜歡後者)拉到前面,顯見聯合認為此事對於台灣的讀者有相當的重要性。這個新聞事件背後的主要意涵,是源生於大社會的歷史架構中。一般每日新聞的意義,往往在於切身相關,涉及民眾的公共利益。然而此則新聞,之所以值得聯合以全版報導,我想更重要的是在於其文化與歷史的意義。老師曾經說過,聯合向來一直強調報紙的教育功能,我認為此則新聞正是一個很好的展現。


【自由】沒有任何相關的報導。一個對中國充滿敵意的媒體,對其「內政」漠不關心,好像也不意外。


【蘋果】當天的中國焦點,儼然就是該起事件的專題報導。但蘋果主新聞中,不同於中時的夾議夾述,或是聯合平實呈現,導言後即引述了曾任胡耀邦智囊卻入籍台灣的阮銘的看法,認為溫是「演員」,不提胡當年推動民主化的理想,只是避重就輕。蘋果在香港的立場,就經常是反共的,對於此事件有這樣的解讀方式與強調重點,並不難理解。而該新聞最後的結論,也認為此事不必多加聯想,「胡耀邦還不算是禁忌」。而蘋果的配稿,則著重在說明胡當年進行民主改革的狀況,並且肯定胡耀邦的作風,頗有以古鑑今的感觸。


另外,從蘋果該則新聞的影像處理來看,也可觀察出蘋果的資料建檔之完備。中時和聯合均將胡耀邦、胡錦濤、溫家寶三人當年的合照作為主照片使用。蘋果則是將胡耀邦的照片置於文章左側,是為主照片,其下有胡耀邦的檔案與生平。文下再用了人民日報該文的截圖,搭配溫家寶的照片來呈現。幾張圖片組合下來,故事性就這樣突顯出來了。然!


這則新聞對大陸胡溫政權的政策走向有極具指標性的影響,三報都特予重視,自然不難明白其價值。









第三則:2010/4/20文湖線冒火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版面標題



C2北基宜花新聞上1/4版(1


【太離譜】文湖線竄火 民眾比北捷先報警


1照片)



B1北市 左下1/6版(1


文湖線看窗外
驚見起火黑煙


1照片)



A1焦點新聞 預告照片


哇!北捷文湖線燒起來了


1照片)


A9生活新聞 中下1/2版(1


【又出包網友諷「正常能量釋放」】文湖線軌道冒火 區間停駛38分鐘


3照片、1表)



A12大台北社區新聞 右下1/4版(1


嚇死人
文湖線電纜冒濃煙
出事時列車冒險駛過 挨轟「不顧乘客死活」


2照片、1表)



看法



【中時】刊於C2北基宜花新聞,為該版頭題,並搭配一張由民眾小姐提供的照片。文湖線內湖路段自通車以來,小事故不斷,成為媒體競相報導、批評的目標。類似事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今日北捷該線再次「凸槌」、「出包」,民眾和媒體或許也見怪不怪了。中時將這則新聞刊於地方版,雖然對於大台北生活圈外的民眾而言,北捷的意外的確影響較小,大部分時候可能只是當做「趣聞」看待,而這項功能早在通車初期就已消費殆盡。然而這起事故,我認為有幾點,倒是值得特別注意:


首先,這與早先網路、通訊系統異常導致停駛的意外不同,而是供電異常導致電纜起火,事故發生時甚至還有列車通過。這不禁讓人想起過去木柵線馬特拉火燒車的意外,雖然狀況明顯不同,但從市議員質詢不斷強調列車通過起火點這件事看來,顯然火燒車意外影響極深。對於見證北捷建設以來的北市民眾,大概也是印象猶新。但在中時的報導裡面,對於起火原因以及後續處理的部份,卻沒有說明清楚。其次,這起事故的發現,竟然是因為民眾目睹通報,而非行控中心,顯然北捷的通報流程有問題。北捷方面回應,因為高架段無偵煙器與運轉間禁登軌道,那未來發生類似事故,如何快速解決,恐怕民眾心裡仍有疑問。編輯的處理,有抓到上述兩個重點,標題中就清楚指出「文湖線竄火 民眾比北捷先報警」,可惜內文太過簡略,細節沒有說明清楚。


【聯合】與中時一樣刊於地方版,但不是以版頭處理,搭配的照片則是同樣是小姐提供的。與中時相比,聯合顯然沒抓出「民眾先通報」來強調,導言中僅提到事故發生時,民眾搭車經過起火點擔心會火燒車。不過,聯合的報導內文,卻比中時詳細很多,對於整起事件的發生經過,作了較為完整的敘述。只是標題「文湖線看窗外 驚見起火黑煙」卻模糊了焦點,不但沒有說明起火黑煙是文湖線本身的問題,也未對通報流程提出批評。


【自由】在頭版就有預告照片,而報導刊於A9生活新聞,且用大篇幅與多張照片報導,甚至整理出文湖線歷年事故,足見自由認為該則新聞有相當重要性。雖然用這麼高的規格來報導該則新聞,但自由的報導著重在起火意外的這個部分,也提到了網友對於該事件的批評,特別是明確提到了過去馬特拉火燒車事件。自由顯然是將此事件與馬特拉火燒車事件相互比較,藉由引述網友的意見,使北捷針對是否重演火燒車提出回應。自由其中一張照片也是小姐提供,除了該張軌道外側冒煙起火的照片外,還有一張從軌道上拍攝的,電纜燒焦的照片。另外一張照片則是從遠處拍攝燒焦處列車經過的照片,圖說說明起火時仍有列車通過。


【蘋果】刊於A12,該版上為健康、下為大台北社區新聞(這應該不算是蘋果的地方版吧?是!只是它不分地區,指分北中南。北縣市外地區販售的蘋果會有不同內容嗎?)。蘋果的新聞與自由相同,報導著重在起火的部份,雖然最後一段有提到民眾先通報,卻未加以強調此點。另外,蘋果在報導寫到,議員質疑北捷安裝的溫度偵測器失效,根據中時報導,北捷有回應為高架段無偵煙器。溫度偵測器與偵煙器是否相同,究竟有否、故障否,不得而知當然不同!只是多裝在一個偵測器內。針對事件前後過程,蘋果整理出一個表格,將時間、事故、原因及影響分項列出,一目了然。









 









最差標題:


l   法官也偷
求刑102010/4/21聯合)

評論:乍看之下,以為該則新聞是指法官偷了東西,被求刑十年,但新聞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根據內文,此標題應為「連法官宿舍也敢偷」(而當日的聯合電子報上新聞標題也改為如此)。省略太多,反造成誤解,實在不妥。

改做:連法官宿舍也偷 竊賊求刑10

   敢偷法官宿舍 竊賊球形10


l   拜託照顧老婆
獄友變成情敵2010/4/20 聯合)

評論:標題前後閱讀起來一時搭不上邊,還得思考一下方能理解。

改做:受託照顧反搶友妻 險遭殺身之禍

   其實原題不錯喔!


l   「灰」常禁航
有人哭有人笑2010/4/21中時)

評論:從新聞內文推測,「灰」字應為「非」之諧音。但「灰常」解釋不通,「非常」即使解釋為非常時期也有點勉強。

改做:火山灰飛煙難滅 幾家歡樂幾家愁


 





最佳標題:


l   【個資法修正】民代媒體 爆料設限2010/4/21聯合)

評論: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二讀通過,其中頗具爭議的民代與媒體的「爆料免告知條款」被刪掉了。八個大字,清楚明了。


l   【美麗的錯誤】誤了歸期 洋佳偶在台步紅毯2010/4/21中時)

評論:冰島火山灰使歐洲航空大亂,趁婚前來到台灣的一對斯洛伐克的新人,因而無法返國結婚,促成這個美麗的錯誤。再用「誤歸期」這個古典詞彙,別有一番深意。


l   谷歌受「駭」嚴重
用戶密碼失竊2010/4/21中時)

評論:谷歌受害,遭到駭客入侵。既受害也受駭,兩義皆通,用得巧妙。









標題錯字:島國面臨滅國 台灣要驚惕2010/4/21自由):驚惕應為警惕,但此篇新聞疑似置入性行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