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新聞編輯】比報作品:博鰲、兒童節(蕭若羲)

第一則:蘇起赴中國參與博鰲亞洲論壇



























































比較項目 / 報紙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版面



A12-兩岸新聞



A4-要聞



A2-焦點新聞



A7-政治



標題



蘇起:參與博鰲獲核可
無特殊任務



卸任未滿月沉潛在出發-蘇起浮出
專案申請馬核准



蘇起將赴中
泛綠轟膽大包天



赴博鰲-蘇起否認「有任務」



看法



【中國時報】


分版:


處理這條新聞,兩岸新聞的版面是自然的選擇。為的是,這條新聞有雙重的作用。一是報導事實,即是蘇起申請要參與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二是提醒讀者不久之後大陸會舉辦該論壇。若要按照中時處理該新聞的方式來決定把它放在哪一個版面,這條新聞不太適合放在要聞或焦點兩種版面,因為本文沒有指出此事的特殊性(參考以下:完整性、標題製造)。


內文:


內文以較積極的角度談起話題,導言先把這件事的須知列出來交代(蘇起卸任總統府國安會秘書長、他以什麼身份參與論壇、博鰲亞洲論壇將於四月舉辦),並把新聞的重點提出(蘇起此次與會無特殊任務)。


接著,在第一段,本文把重點轉到這次論壇年會的重要性說,因為習近平將會擔任大陸總書記,他這次跟錢復所說的具有指標意義。


第二段則切入該文章的標題讓讀者所預測的重點話題,談蘇起為何、以什麼身份與會。主要的消息來源為蘇起自己受訪時講過的話,第三、四、五段裡邊出現的都是蘇起的話。內容為蘇起與會的理由即一些背景資訊。



 



完整性:


雖然這件事的重要消息都提供,但只以蘇起的話處理這則新聞感覺缺一點什麼,譬如,文章中沒有提到為什麼蘇起特別強調他沒有特殊的任務,而並沒有說明蘇起參與論壇會有哪些用處或目的。雖然在內文的第二段提到蘇起與會的為什麼比較特別,為什麼令人矚目(台灣是第一次卸任國安部門最高幕僚長參與論壇活動),但是沒有把文章的重點放到那個因素。可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是蘇起?有什麼特別需要他的情況?別沒有適當的人才?這篇報導重點在蘇起說「無特殊任務」,正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涵!


標題製作:


標題讓讀者知道事情的過程,但太偏向負面的、可看到的事實。



 



【聯合報】


分版:


按照聯合報的處理方式,可以把這則新聞放在要聞這一版面。這是因為在標題、內文都有提出蘇起這次參與博鰲論壇的特殊情況,而把文章的重點放在了這個因素。


內文:


本文的導言第一句話中則把該文章的重點露出說「卸任不到一個月...」,這樣讀者(如果在看標題時未發現)馬上可看出蘇起與會是較特別的事件。接著導言說明蘇起以什麼身份、由於什麼理由赴中與會。也揭露消息來源(蘇起接受本報專訪)。


在第一段中,本文先描述蘇起的做法受到了外界的什麼反應,從它的用詞(「專案申請」)可以看出本報並沒有以天真的態度思考這件事。第三段同樣闡釋外界的反應,而且把另外一個重要的詞(「特殊任務」)納入討論。


第三、四段跟該文章的主要話題只有間接的關聯,談的都是過去一些蘇起做過或體驗到的事情,不太有助於讓讀者清楚現在發生的是什麼。


接著文章又找到本來的重點,談起ECFA即將的簽署(蘇起這次赴中跟ECFA有可能有關聯)然後提出習近平參與論壇的重要性,而且說明他這次跟蘇起面對面談話與否意味著什麼。



 



完整性:


本文章原來的結構很清楚,然後也以懷疑的態度切入話題。但是在中間,說到了一些跟蘇起赴中的話題不太具有關聯性的細節(第三、四、七段),而且採取了閒聊瑣事的方式(第八段)。這讓文章的結構失去原本的清楚的結構,若沒有交代這些小事情一律把它們放在最後,文章的節奏會更好。然!


最後聯合報還配了一篇「綠批蘇密使違法」的小文章。在裡邊談到反對蘇起的做法的聲音,這使得綜合的完整性提升(中時沒有特別提到)。沒有意義的文字!


標題製作:


聯合報的標題做的相當的好,又指出該話題的特殊性。以用「專案申請」這個說法,另外以指出事情取決於馬總統的核准的方式告訴讀者這件事情很特別,而且需要台灣最高層政府官員決定可不可以這樣做。但是在副題才提到蘇起想做什麼,雖然如此讀者很快可以知道。



 



【自由時報】


分版:


因為自由時報採取一個比較全面的處理方式,主文中所有的黨派(應該說只有批評的聲音)都出來講話,而且因為蘇起赴中這件事具有爭議性,所以自由時報選擇把文章放在焦點新聞的版面上。這個選擇完全合本報的處理方式。


內文:


內文以批評的角度切入話題,以泛綠的批評在第一段說明蘇起身份敏感,他去中國違反公務員旋轉門條款。接著馬上以民進黨發言人林右昌的話批評蘇起與會不恰當。


在整個文章中只提供台聯黨、民進黨的聲音(還有國民黨的羅淑雷,但是她也是跟別的人說的差不多)。文章的重點在於蘇起赴中的可疑的地方(公務員一般三年內不得出國,尤其是到中國、蘇家有人在中國做生意、國安會秘書長是敏感的身份等等)。



 



完整性:


因為文章的重點在於這件事可疑的地方,所以自由時報忽略了報導一些相當重要的細節:為什麼蘇起跟習近平講話那麼重要,蘇起自己說這次的旅行的目的何在。而且把最基本的資訊在第一句話的前半交代過:博鰲論壇,與習近平見面。但是把兩件事情的背景跟重要性沒有講清楚。這是「故意模糊」製造懸疑的效果。


在第二篇文章「馬布局
出席博鰲論壇晤習近平」才提供了比較具體的資訊。但是也從一樣的角度談起話題,一樣重複三年內得受管制、泛綠批評等等。但是也提到了一些新的因素:可能是馬英九特別核准。另外提到了別的報紙也提過的細節:蘇想跟老朋友交往,充電旅行等等。如果這篇當作主文而不是配稿的話,整個的處理方式會更具有焦點,更讓讀者理解背景。全都是猜測的消息,以達到它營造的氣氛,毫無價值。


標題製作:


標題下的不錯,把文章的重點(雖然重點可能挑得不理想)在標題中已經講的清楚。但是也可以看出報紙的立場,可看出報紙採取誰的觀點。可以看到報紙為了立場。捏造報導的手法。


表格 / 圖片:


照片處理的比較簡單,但是幾乎也沒有別的辦法。因為兩個人尚未正式地見面,所以資料庫裡面也沒有他們的合照,而且,這則新聞,如果一定要放照片,只可以蘇習兩個人。圖說也比較簡單,只是指出兩個人的身份。



 



【蘋果日報】


分版:


把這篇放在政治新聞的版面,可以說有一些問題。如果按照事實來講,蘇起已經不算是正式的政治人物,因此,從蘋果日報的處理方式可看出,他們對這次蘇起的博鰲行的評價如何。就是懷疑蘇起所說的話,假設他去博鰲有政治方面的意義。當然!


內文:


在文章的導言中,蘋果已經交代所有最主要的資訊:蘇已卸任、他去博鰲、什麼時候、跟習近平見面的重要性(胡的接班人)、馬英九可能特別派蘇去與會等等。



 



接著,第二段指出蘇起赴中的特殊性(專案申請、馬總統主導),而且說總統府相當低調。


在第三段以蘇起的話進一步闡釋狀況,說明他以什麼身份去,他對「特殊任務」的疑問的反應,他自己給這次的博鰲行掛的標籤。


這樣交代了可以確認的事實後,本文章進入別的人、別的黨派對此話題的聲音及討論。在第四段內主要提供別的人對此事的看法,然後,在第五段中解釋《公務員服務法》對這件事情的影響,亦說明若通過申請就可以去。


最後一段內,蘋果日報以藍委羅淑雷的話最結論說「有爭議的不要去」。從最後一段,雖內文大部分沒有揭露立場,可看出蘋果對此事的態度。


完整性:


在四份報紙中,蘋果日報的報導最完整,而且結構最清楚。先三段(包括導言)主要報導事情發生的過程,而之後才提供外界的共鳴。這篇文章沒有像聯合報的跳來跳去,寫的很清楚。別的報紙提供外界的反應太少(中時)或者太多(自由),導致報導缺乏完整性。


標題製作:


標題下的很有意義,主標以「否認『有任務』」的說法暗示有這種可能信,而且「博鰲」這兩個字也出現了,讓讀者知道蘇起要做什麼,爭議在那裡(副標題裡面更加具體的交代了爭議這個因素)。


表格 / 圖片:


表格裡面談的主要是蘇起跟他家族的人跟中國大陸的關係,指的是關係太親密,接觸的機會太多而且都是可疑的情況下發生的。處理方式:時間表,從新到舊。這種方式有助於儘快得到最新最主要的資訊。


蘋果挑得圖片,仔細看的話,也有它的意義所在:從後面的字可看出是在蘇起上次參與博鰲論壇的時候拍的,看兩個人的表情,他們都很開心(可惜的是無法知道右邊的人是誰,若是大陸人的話會有助於蘋果的報導:證明蘇起跟大陸人太熟習。雖然你的中文表達還不純熟,但是這篇報導的比較卻很仔細。政治操作的藝術就是在少疑處無疑,無疑處有疑。政治新聞的觀察也應由此留心。



第二則:兒童節將從明年起放假












































比較項目 / 報紙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版面



A1-要聞



無登



A1-焦點新聞



A4-要聞



標題



兒童節-明年起全國放假



 



明年起-兒童節放假囉



兒童節將放假-婦女節要上班



看法



【中國時報】


分版:


因為所有的讀者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會很開心,所以把它排到頭版可以是一個賣點,雖然位於頭版的最下面,可是讀者在拿報紙看一下頭版還是會發現。


內文:


內文從最基本的事實出發,說將會放假,而進一步解釋因為兒童節第二天的清明節將可以放兩天連假。而且說為何決定婦女節不放假。


第二段中,本文討論關於節日及紀念日的法律的情況,提到內政部草擬《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並闡釋為什麼會決定兒童節要放假(兒童是將來的希望)。


第三段把明年所有的節日都列出來而說是星期幾。


最後一段說明背景,解釋一些別的考慮、把話題回歸到目前景氣的狀況。


完整性:


該有的都有了。但是內文的第三段不用寫的那麼仔細,因為除文章外還配了一個表格,而且內容是一樣的。本文沒有提到民間的反應,例如可以提到有關兒童的非政府組織是怎麼看此事情。



 



標題製作:


因為話題比較簡單,所以也沒有必要下一個很複雜的標題。讀者最關心的消息反正是放假。


表格 / 圖片:


中時在這裡配了一個表格仔細說明明年的情況,即是什麼時候(那一天)放假。



 



【自由時報】


分版:


自由時報分版跟中國時報相同,但是視覺上比較清爽。它透過色條把文章與別的文章區隔,而且配了一個讓讀者感到兒童的快樂的照片。


內文:


在它的導言中,本文章先交代事情的過程。另外還提到明年放假有條件存在,也就是只有若下會期順利的話才可以。


接著,文章切入這個決定的背景說本來是吳敦義提出的,而且它建議婦女節及兒童節同樣放假。這個他的建議沒有得到實施(自由時報)「等於打了吳揆一巴掌」。但是在文章中沒有提到這句話是誰說的,所以不是很合理。第二段另外還提供「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的來源及過程。


在第三段本文章採取列出吳敦義的錯誤或批評他太著急的方式說,因為本來是他說的,所以內政部只好召開跨部會會議救他(因為他話說的太大膽)。


在第六段本文具體說明全國總放假日數上限,而說會由114天提高到115/6天。


最後本文把話題回歸到修法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兩種體系,公務員與勞工不同。所以要修法避免兩制並存混亂。另外還提到馬英九競選時的「縮短工時」的政見。


完整性:


比中時的文章完整,提到了修法草案的過程、原本提出要進行的人(吳敦義)跟此事的重要性(兩制並存、馬的政見)。



 



標題製作:


標題做得比中時活潑,在後邊加一個「囉」讓讀者預測孩子的快樂。


表格 / 圖片:


本文配了一張孩子在學校裡邊玩的照片,這有雙重作用:可以想像孩子會很高興及他們不用去學校的樣子(圖說也說明了這一點)。



 



【蘋果日報】


分版:


蘋果把這則分到A4,這則失去當作賣點的作用。


內文:


內文一樣先交代事實的過程,但在第二段採納一個跟另外兩份報紙不同的觀點,即是業者抱怨假日已經太多說因為景氣不好,所以不要增加假日。在最後一段也短短提到婦女節要放假原來是吳敦義的注意,但後來決定仍只有兒童節放假就好。


完整性:


雖然有了跟中時自由兩個報紙不同的觀點(業者的反應)但是缺少了一些背景的資訊(這方面自由做得比較好)


標題製作:


標題強調的不是兒童節將要放假,但婦女節不要放。但是讀者比較會關心什麼時候放假,而且從什麼時候開始,而不太會關心什麼時候不放假。


表格 / 圖片:


圖片處理的不是很理想,照片中有一家人,並未把重點放在兒童上。若光看照片的話,會以為文章講的跟家庭有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