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新聞編輯】比報作品:車墜山谷、反廢死、無殼蝸牛(賴昭男)


第一則:2010/3/2821線獻肚山路段車禍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版面標題



A10社會綜合 右上1/4版(1


貨車墜谷
姊妹魂斷80深崖


1照片)



A12社會 左中1/6版(1


21便道 趕辦桌 車墜山谷 22


1照片)



B2社會焦點 左上1/3版(1


小林奪命彎道車禍 22重傷


3照片)



A6要聞 1/2版(2


【赴那瑪夏鄉「辦桌」】車墜80深谷 22
小林便道路陡彎急 通車後成「死亡之路」


【事故不斷】繞山勉強通行 3個月釀4


3照片、2圖、1表)



看法



版面、內容:


【中時】A10社會綜合的版頭,搭配一張照片,作為整版的主照片。但文章內文不長,僅對事件本身作簡短描述,有兩個插題「四人被拋出車外
兩大人慘死」、「轉彎高低差 兩個月三起車禍」。後者指出此段道路的危險之所在,可惜未針對此點深入報導


【聯合】刊於A12社會版,非該版版頭,該則報導位於版面中間,但仍配有一張照片。內容與中時差不多,但在導言即提到家長質疑該路段設計不良,不過同中時一樣,也無深入報導。


【自由】B2社會焦點的版頭,內文雖不多,但使用許多照片來配合說明。內文在導言後,首先說明該路段為去年八八水災後新闢,但這段路線既陡峭又有許多急彎,相當危險。關於這段路線的問題,與中時、聯合相比,報導較為詳細,不僅報導事件本身而已。


【蘋果】用了A6整個半版來報導,內容最為詳實。新聞內文拆成兩則,一為事件本身,另一為該路段的問題。事件本身部分,受難者的傷亡狀況描寫得較為清楚,也提供了民眾若要聲請國陪的存證須知。另外一則報導則針對此路段的問題,並且有負責該路段的工務段的說法。


相較於其他的社會新聞,這則車禍意外的消息,涉及實質公共利益。因為該路段為甲仙鄉小林村通往那瑪夏鄉的唯一聯絡道路,相當重要。去年八八水災因為土石流衝毀小林村路段後,才繞道獻肚山設立便道,因為搶通便道,無法顧及道路規格,才有陡坡與急彎,卻也造成此路段通車至今已釀成四起意外。因此,關於此路段的背景,是相當重要的資訊。然而,中時、聯合都只將此則新聞作為一般社會新聞處理,沒有深入說明背景、因素。自由有抓到這個新聞重點,然只有蘋果深入報導,將來龍去脈說明清楚。分析清楚正確,對於你未來處理新聞時,一定會有幫助。


標題:


各報多用程序題,說明死傷人數。【中時】則是用「姊妹魂斷」來說明兩死,再加上兩個插題,雖沒有直接再主標說出數字,卻有將這則社會新聞的元素都點出來。【自由】的標題用的奪命一詞,有點煽情,但卻點出這則新聞的重點。


【蘋果】的主標也用程序題,但在副標即說明清楚便道的問題。


照片、圖表:


【中時】【聯合】的構圖差不多,但中時照片中有人正在整理善後的畫面,聯合則無,我是覺得有人較有說服力與傳達力。


【自由】由於強調便道的危險,照片相當清楚的標示出貨車衝出護欄與掉落的位置,也有該危險彎道的照片。


【蘋果】依舊是四報中最能結合報導內容的,三張照片分別為:家屬在醫院擁泣、事發現場、危險彎道,另有車禍示意圖與便道與原線差異的地圖。另外也作了張表格,將該便道通車以來的車禍條列出來。




 


 


 


 


第二則:2010/3/28反廢死晚會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版面標題



A10社會綜合 左上1/4版(1


反廢死晚會
傾聽受害家屬聲音


1照片)



A6話題 左中1/8版(1


受害者家屬:死刑是起碼公義


(無照片)



A1焦點新聞 1/4版(1


【失親痛難癒】死刑不能廢 受害者家屬請命


1照片)


B3大社會 1/2版(3


被害家屬吶喊司法別袒護惡魔


人權團體強調:死刑是廉價正義


發燒議題/法學會大辯論】兩個黃瑞明 死刑打對台


死囚申請釋憲
「政策技術干擾」


1照片、2民眾談)



A10要聞 1/2版(2


傾聽受害者心聲 1500人凱道反廢死 家屬落淚痛批:廢除死刑的政府是共犯


1照片、2民眾談、1表)



看法



版面、內容:


【中時】將報導放在A10的社會綜合版內,在獻肚山車禍左邊。簡短敘述了晚會內容與訴求,並引述了部分受害者家屬的話,直指若不執行死刑,則不能還以公道。


【聯合】雖然刊在A6話題版,卻是在一個不甚明顯的位置,且與該版新聞沒有特別的關係。旁邊大雪山賽單車的新聞,佔去大半版面,還不如中時將新聞分在社會新聞版面。導言指出,受害者家屬認為死刑是「最起碼」公義,而後雖然也描述了呼籲重視受害者處境的部分,然而導言加上標題,卻已為整則新聞定調。


【自由】在頭版就有報導,相較其他各報多為單則的新聞,自由在B落也用了相當大的篇幅報導。頭版的報導雖說明了該晚會的訴求(反廢死與照顧受害者家屬),但也照顧到廢死聯盟的看法,運用了平衡報導的手法。在B3版內,也分別有晚會家屬與人權團體兩方的看法,另一則為台灣法學會關於死刑存廢的辯論。


【蘋果】雖有半版篇幅,但報導內容與中時、聯合差不多,只是照片較大,另外增加了幾位被害家屬的小檔案。


自由在這則新聞的處理上,是唯一有做到平衡報導的。其餘各報的處理方式,感覺像是將晚會當做一則活動來報導,對於晚會涉及與討論的死刑存廢及受害者家屬照顧的問題,並未加以著墨。死刑存廢議題意義重大,在台灣社會長久以來缺乏妥善討論,如果只偏重報導某一方的立場,很難讓民眾深入了解此議題進而謹慎思考,因此我認為自由的作法值得嘉許。但是,我認為其實這個晚會的重點,並不在於死刑存廢,真正的關鍵,其實是受害者家屬的照顧問題。藉由這個晚會,受害者家屬得以說明自己長久以來遭到社會忽視的處境,也正因為如此,導致受害者家屬認為死刑似乎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各報用活動,且用純淨新聞的方式報導,沒有辦法讓民眾對此事件有正確的認識與判斷。其中,自由版面內提到一小則關於鍾德樹聲請釋憲一事,隔天關於此事的報導,依舊是自由的報導最詳實,其次為中時。


這個重大議題怎可能在報紙新聞爭討論清楚呢?台灣社會一直缺乏公共論壇處理重大議題,這不正是未來新媒體的規劃方向之一嗎?


標題:


作為重點提示功能,且又是一行題,而且許多報紙都用受害者家屬的說法入題,根據我上述的觀點,我認為很容易失之偏頗,同時也模糊焦點。【中時】報導雖少,但標題反而有標示出我所認為的重點。而【聯合】引述一位受害者家屬的一句「死刑為起碼正義」,則顯得過於武斷。【自由】在頭版新聞的標題,雖然也以「死刑不能廢」為題,但至少有提到「失親痛難癒」這個點。【蘋果】則直接指出傾聽受害者心聲這個重點,再提反廢死。


照片、圖表:


【中時】的照片雖小,但受害者家屬起立默哀的照片內容令人動容,感覺得出家屬的悲悽。


【聯合】連張照片也沒有,照理說這種活動的照片取得不難,處理態度可見一斑。


【自由】頭版有家屬靜坐的照片,B落內有家屬手捧燭光、家屬之一何海新發言的樣子,具體呈現了當天活動的狀況。


【蘋果】僅有一張靜坐照片,取景與自由類似。旁邊另將受害家屬的檔案、背景整理出來,讓讀者可以具體了解,只是是否有必要佔去幾乎四分之一的版面?這不正是蘋果引起話題的表現手法嗎?




 


 


 


 


 


 


 


 


 


 


 


 


 


 


 


 


第三則:2010/3/27無殼蝸牛再起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版面標題



A3焦點 近整版(6


蝸牛自救
籲五都選
舉廢票破5%


求變能量
鄭村棋挺廢票運動


郝龍斌:高房價影響選情


擔心經濟 也盪下來 吳揆抱歉:不能打壓房價


選勞方或資方
民進黨掙扎


房地產業支持出租型平價宅


3照片、1表)



A4要聞 左下1/6版(1


【房價飆】無殼蝸牛:年底忠孝東路見


1照片)



A8財經綜合 1/4版(1


抗議高房價
無殼蝸牛籲投廢票


1照片)



A2要聞 1/2版(1


抗議高房價
無殼蝸牛再起


替年輕人發聲 倡五都選舉投廢票


2照片、1表、3關鍵人物談)



看法



版面、內容:


【中時】規格最高,用整版篇幅報導,且位於相當前面的A3版面。頭版有一篇佔據1/6版面的新聞:「選舉年效應 房屋稅改革喊卡」,並說明A3版的新聞與此相關,但我認為與無殼蝸牛事件本身有一定的差異,所以並未列入。該版主新聞先提到當前房價不斷攀升,接著說明無殼蝸牛的訴求,希望大家投廢票呼籲政府注意此事。接著另一篇新聞提到吳敦義的說法,指稱雖感到抱歉卻無法打壓房價,擔心會影響到經濟。其他四篇報導,分別為鄭村棋說明廢票的積極功用與意義、郝龍斌認為高房價會影響選情、民進黨在此議題上的路線選擇,以及房地產業支持出租型平價宅的概念。該版一篇關於稅改的新聞分析乃針對頭版的報導而來,也不列入相關報導。這(畫紅底線處)是政治綁架手段。


【聯合】刊於A4版左下一角,提到吳敦義的看法,但未用標題分則。


【自由】報導於A8財經新聞版,為該版版頭,僅一則新聞,但內容大致有提到各項重點:住宅應是人民的基本權利、政府視房屋為商品的基本思維未改變。


【蘋果】刊於A2版景氣亮紅燈新聞下,內文僅提到無殼蝸牛團體訴求與馬英九、吳敦義的回應,未說明上述概念。但蘋果將無殼蝸牛幾位關鍵人物的看法獨立成篇列在新聞內文下,倒能夠了解他們的處境與想法,但多為經驗之談而未深入觀點。另,蘋果以表格來處理活動各項訴求與現況的比較,相當清楚,值得讚賞。


這則新聞在我的理解與判斷下,是相當重要的新聞。重要性如下,一、這是民生議題,自由提到,北市所得序排序八十%以下的人買不起房子,也就是八成的人無法安心享有居住的權利,這是相當嚴重的事。二、這是房地產與經濟政策問題,政府長期以來視不動產為可以投資的商品,在這樣的思考邏輯運作下,賤賣國有地,放任業者拉抬價格。房屋作為居住場所的本質卻在商業操作下被異化了。吳敦義雖感到抱歉但仍覺得房價不能打壓,以免影響經濟發展,從這點就可以觀察出,政府不是沒有意識到商業操作背後的意義,就是刻意忽略。甚至馬英九和吳敦義還認為,健全房市、交易公平等市場法則,就可以有效改善此現象。


政府過度信奉資本主義的市場原則,造成許多具有公共價值的物品淪為商品。在這種邏輯下,真正的受益者,是那些原先就累積相當資本的大資本家。跟台灣同期經濟轉型後的亞洲四小龍中,香港、新加坡皆有運作良好的「公屋」制度。二十年前已有房價攀升的現象,今日卻仍未解決、正視這個問題,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成長的年輕人似乎已經麻木,視之理所當然。中時也提到,草根出身的民進黨當初的左翼角色與價值,卻在執政八年後蕩然無存,竟仍掙扎於路線的選擇。前陣子國有地販售案的新聞方沸沸揚揚,無殼蝸牛一事,難道不重要嗎?中時用整版的篇幅報導,一點都不嫌多,如果有特稿能針對此事分析並清楚說明,就更好了。


標題:


【中時】主標寫籲廢票破5%,語法上其實是有點不通順的,因為呼籲的主體是民眾而非廢票。中時真正的意思應為:籲民眾投廢票、盼廢票破5%,是兩個命題。以這裡無殼蝸牛的訴求而言,其實提到籲投廢票即可然!


【聯合】若是對無殼蝸牛一事的背景完全不熟悉的人,對此標題可能會感到疑惑。與其如此,不如自由、蘋果直接點出「抗議高房價」的重點。


【自由】【蘋果】標題相仿,其中我偏好蘋果「無殼蝸牛再起」的說法,這提醒了讀者這件事其來有自,並非第一次,政府長久以來未重視該問題,因而必須「再」起。關於團體投廢票的呼籲,也在下面副標就出現。


照片:


現在的抗議活動幾乎都能掌握媒體的胃口,搬出蝸牛來就能吸引媒體的目光,各報幾乎都是用有背蝸牛畫面的照片。倒是【自由】一張仰角的伏地蝸牛照令我印象深刻。【中時】祭出一張過去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的資料照片,蔚為壯觀,相當有效果。【蘋果】則是用了一張崔媽媽基金會提供的照片,但感覺就不如中時全景的俯角照片強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