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影像作品】吉安四角-鐵道站牌的故事Part1



導演:蕭毓婷
副導:李佳倫
攝影:李佳倫、陳政全

作品簡介:
1878年英國人Tyer發明了「電氣路牌閉塞制」,其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不讓兩列不同向或同向的列車,在單線的鐵路線上發生對撞或追撞意外,在兩個相鄰的火車站之間,建立一個閉塞區間,已取得路牌的列車,才有行駛權,同時或稍後抵達這兩個車站的其他車輛必須等到取得路牌,靜候先前行駛中的車輛駛離後,才能再開始動作。

所謂的「花東線電氣路牌閉塞式」並非指花東線專用之行車方式,而是此制度是主要幹線上最晚廢除的行車方式。全台灣尚還有平溪、內灣(集集也準備使用)支線尚還有在使用電氣路牌閉塞式,此制度是靠兩站的站長間合作,以路牌作為信物,所完成的區段行車方式。




早期花東線尚在使用的,特殊的不是閉塞式,而是接拋路牌的方法,在短短的數十公尺內,司機員或司機助理與路牌車長都必須迅速的完成拋接路牌的動作,往往未接到路牌,總得停下車來去拿取掉落的路牌,等到拿到路牌,已經過了好幾分鐘了,火車誤點了,不過掉落的機率不高,所以想看到掉落路牌也得靠運氣運氣。

通常司機員接到路牌時,還得做確認應答,看看所取到的路牌是否無錯誤。在司機員的班表上,會畫上圓形、方形、三角形這是路牌內的小形狀,一來確認不會放錯閉塞機,二來可以確認路牌區間的對錯,確認應答大家應該比較鮮少聽到,司機員說的應答如下:例如本次列車吉安站通過,那司機員會再拿到路牌時看著路牌內的形狀喊著吉安四角,意思是吉安志學間路牌內形狀為方形。

(以上資料來自於奇摩知識家)

本影像報導片名「吉安四角」即來自於司機長報站牌的呼號。全片紀錄站牌迷和司機長,述說著他們對於即將消失的鐵路文物的熱愛,別人眼中被淘汰的垃圾,都是他們眼中無比珍貴的寶藏,此片忠實地把在鐵道站中,拋接路牌的特殊歷史記憶,以影像的方式,呈現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