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熱門話題】谷歌長征 流竄 或偏安

作者:廖漢騰(本文作者為臺大新聞所第十屆學生,英國牛津大學網際網路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博士培育計劃學員,本文亦刊載於2010/3/25之蘋果日報)



在中國谷歌和北京當局公婆都有理的爭議迷霧中,中國谷歌決定將訪客自動導入簡體字版本的香港谷歌,有人說這是避走香港、有人說是撤出中國、有人說是轉進日
韓。中國谷歌轉址香港糾纏的是地緣政治和戰略。



談到戰略,谷歌該參
考早期國共內戰的「長征」。當年中國共產黨紅軍被迫離開江西及福建山區的根據地一路移至華北延安,追打紅軍的中國國民黨稱其為戰敗的「流竄」,中國共產黨
則自稱這是偉大的「長征」。

那麼中國谷歌轉址香港,是長征還是流竄? 





對相信「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中國網友及國際投資客來說,中國谷歌當然是敗軍流竄:谷歌輸「本土」的百度搜索還找藉口,或說中國谷歌輸在中文處
理不如百度。

這些論點忽略了近年中國谷歌在市佔率穩步上升的事實,也漠視中國谷歌在處理東亞中日語言及簡體正體中文的成熟度,和僅以簡體為主幹的百度相比有其
比較優勢。另外,谷歌在日本、越南等東亞地區或有斬獲,而在日本市場,日本百度(中國百度的日本網站)只能被動地在日本谷歌之後推出日文輸入法。市場調查
也發現,谷歌在白領、高學歷及南部大城市族群有相對競爭力。

以上不同的語言及地域優勢消長,部分解釋了大陸這幾年有「外事問谷歌,內事問百度」的說法,當中國網友要找港台或東亞流行文化時就會傾向問谷歌。

關鍵是翻身策略

問題來了:香港和台灣算不算「境外」?

若谷歌是「退出中國」,來到了香港,那香港豈不是「中國之外」?若谷歌是「流竄」到香港?那香港豈不是中國北京網路治理之「化外之地」或「治理死
角」?就像早期國民黨只鞏固了沿海城市而未能治理華北農村?

那谷歌是「長征」到香港嗎?網路自由的倡議者相信這是價值觀的「長征」起點,期待企業倫理能不和威權政權過度妥協。就像當時同情長征的美國記者埃
德加˙斯諾(Edgar
snow)以「紅星照耀中國」一詞的希望與期待,現在的民運人士及國際人權倡議者則視之為照耀網際網路世界的理想苗根,希望能春風吹又生。

個人以為,不管是「流竄」還是「長征」,說到底還是對失敗者挫折遭遇有著不同判斷、評價及期待。

但往者已矣、來者可追,5年10年後再看這事件是「流竄」還是「長征」,關鍵是這些受挫的失敗者是否找到翻身策略。就如同當年的中國共產黨找到了
北方、找到了農民、找到了機會。

可惜目前中國谷歌轉進香港谷歌,在面子及裡子上都是愈做愈小的「偏安」。雖然伺服器及人員偏安香港是權宜之計,但戰略上卻不如紅軍「長征」好聽。

谷歌大可有以下「長征」策略:先提高層級在北京成立臨時大中華(或大東亞)地區總部,再宣布總部由北京移往香港、東京、或台北等地,而在留下小一
級的市場單位。進而對大中華(或大東亞)的網路市場,以東亞語文及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環境大力加碼投資,並做出與中國百度的競爭力比較報告。如此一來,國際
投資者不會一面倒認定是谷歌挫敗而加碼百度,而中國網民會對「成王敗寇」的說法也不會有限縮到中國大陸的時間及地理尺度。

遙想失去的河山

看來中國谷歌是偏安香港了。偏安的心態是遙想失去的河山而不願大動作加碼大中華(或大東亞)的投資及經營力
度。谷歌不管是長征還是流竄,都得投入承諾和當地人民建立革命感情,若不將東亞華語地區及日韓越當成長征基地,來日必被「偏安一隅,維持現狀」的心態給耗
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