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王傳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王傳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給觀眾想像的空間:王傳宗談戲劇創作理念

記者蔣珮伊/採訪報導、攝影/鄭立明
王傳宗導演分享其戲劇創作理念及學思歷程。(圖文/鄭立明)
「導演厲害之處,取決於作品完成後能為觀眾帶來後座力,而非作品中的技巧。」畢業於臺大新聞所的導演王傳宗,4月8日回到所上與學弟妹分享他的戲劇創作理念。對他而言,能讓觀眾在觀賞後留下深刻的感覺,才是他追求的目標。同時他也以自身經歷,展示了一個不願被金錢量化自我價值的人生,及其背後的努力及執著。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金鐘導演王傳宗:台大新聞所給了創作的養分

記者程晏鈴/採訪報導、攝影/鄭立明
王傳宗學長回到台大新聞所與學弟妹分享新聞理論應用在戲劇創作的實踐上。(圖文/鄭立明)
「我其實算是新聞所的逃兵。」得過金鐘獎以及台北電影節獎項的導演王傳宗,畢業於台大新聞所畢業。最後卻走了一條不屬於傳統新聞的路。4月8日他回到台大新聞所演講,分享新聞所教育對戲劇創作的影響。
從來沒有受過正統的戲劇或電影科班訓練,王傳宗所有關於電影的知識來自於書本和DVD。1999年的一部電影「驚爆內幕」,喚醒他內心同時具有的新聞記者與導演使命,使他興起考新聞研究所的想法。「看了那部電影之後,覺得新聞記者原來可以有所作為,可以改變一些事情。但是電影又拍得太好了,害我又想當導演,」這番矛盾的告白引起台下學弟妹哄堂大笑。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活動預告】金鐘導演王傳宗:新聞筆下的光與影

文/鄭立明
王傳宗導演(左)拍攝電視劇《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與女演員林逸欣殺青拍照留影。(圖/王傳宗臉書粉絲團、文/鄭立明)
新聞人透過文字客觀地報導真相;而導演則透過鏡頭主觀地進行創作;「新聞和拍片都一樣,必須跟你的讀者和觀眾溝通,用說故事的方式傳遞你的想法。」台大新聞所畢業的金鐘獎導演王傳宗認為,新聞和戲劇創作之間有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說故事的能力。從記者到導演,從文字到影像,在光影交錯間,王傳宗在下週演講中要與聽眾分享,他如何透過文字和鏡頭,在創作戲劇過程中注入他的新聞觀點。
新聞所畢業後,王傳宗也當過記者,但後來選擇了不同於大部分同學的職涯發展,過去台大新聞所的訓練之於王傳宗,是非常紮實且實用的。「新聞所強調實務與理論兼具,這二點讓我受益良多。」王傳宗認為在處理任何尖銳的議題時,由於受過新聞相關的理論訓練,都可以用自己的立場、判斷和手法來處理。
王傳宗就讀新聞所時,就擔任過實習記者以及編輯。對他而言,這些實務的訓練都讓他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一個議題的重點。在研究時的田野調查和採訪寫作的訓練,也讓他能挖掘出比他人更不同面向的故事與觀點。
「永遠不停止吸收外界的養份,以及思考這個世界。」是王傳宗形容自己的其中一句話,他的創作養分來自於生活周遭的故事。目前除了拍攝單元劇和連續劇外,也拍攝廣告、MV與紀錄片。同時從大學時代開始,就以「金桔粒」為筆名在部落格上發表影評,朝多方位的影視事業發展。
秉持著如此用心與專業的熱誠,王傳宗的創作也受到注目與許多獎項的肯定,如2009年他執導公視人生劇展《我的阿嬤是太空人》,獲得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導演獎和迷你劇集編劇獎,此片還獲得第44屆金鐘獎5項入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劇本」與「最佳攝影」。2011年與楊貽茜導演共同拍攝的《寶米恰恰》也獲得第14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片、最佳編劇與最佳剪接三項大獎,並於同年獲得第49屆金馬獎獲五項提名。
王傳宗的專題演講「新聞筆下的光與影」,將於4月8日(二)上午10點20分,在台大新聞研究所103教室舉行,屆時王傳宗將會分享自己的拍片心路歷程,以及新聞訓練如何應用於戲劇創作,歡迎對影像創作相關議題有興趣的聽眾到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