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浩寧/採訪報導
羅文嘉以一座圖書館的故事,帶出桃園縣新屋鄉兒童英文班的發起理念。(文/陳浩寧 圖/陳柏文)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土地與小孩。」曾是立法委員,客委會主委,現在是水牛書店社長羅文嘉如此說。他認為,土地會用它的方式,照顧愛它的人,而羅文嘉選擇愛小孩的方式,則是讓他們回到鄉下,與土地一起成長。
因為喜歡老東西、懷念小時候住在三合院的記憶,也希望讓孩子在鄉下無憂無慮的長大,羅文嘉選擇在父親過世後,整理原本廢棄的老磚屋,舉家搬回桃園縣新屋鄉陪伴母親。
為了好好利用父親留下的田地,為了吃到有機、無化學肥料的米,也為了讓新屋鄉免費英文班得以繼續運作,羅文嘉在新屋展開了「我愛你學田」計劃。他說,取名「我愛你」有三個原因,一是因為他希望以親近土地、愛護土地的方式,讓人回顧什麼才是快樂童年,二是希望大家可以以購買「學田米」代替捐款,為弱勢兒童的教育盡一份心力,最後則是希望大家了解「分享」的真諦,藉由一起捲起褲管下田收割,一起享受收割後的辦桌宴席,「分享」也是計劃要傳達的重要部分。
因為喜愛土地,羅文嘉展開了「我愛你學田」,也因為喜愛閱讀,他接手了水牛出版社。選擇接下老字號的水牛出版社,除了他笑稱自己的出生年跟水牛出版社一樣外,他提到,台灣沒有真正悠久歷史,在不斷地破壞下,連百年老店都顯得珍貴,但在國外一百年其實不算什麼。「我希望能夠延續水牛出版社的生命,讓它能夠繼續存在、繼續寫歷史。」他說。
羅文嘉暢談「我愛你學田市集」理念,希望透過擴大規模的經營方式,幫助更多小農,也建立都市人對於食材的認識。(文/陳浩寧 圖/陳柏文)
小時候想看書,羅文嘉只能跑到文具店去翻閱小小一方的書籍,因為新屋鄉並沒有真正有規模的書店。而在有了房子、出版社及對書店的熱情後,羅文嘉決定在新屋鄉開設「水牛書店」,分享自己愛看書的夢想。然而,他直言,開書店的想法過於浪漫,在鄉下並沒有足夠的市場來支持一家書店的經營,為了延續開書店的理想,水牛書店最終轉型為不只是書店的「社會企業」,成為各方夢想的綜合體,一個創新的社會企業品牌。
「市場」是支持社會企業生存下去的重要關鍵,因此,在經營兩年後,羅文嘉決定由鄉下前進都市,在台北開設水牛書店的第一家分店。在他的觀念裡很清楚,社會企業必須自給自足,需要以企業經營的角度,創造出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產品、服務,不能依賴「同情」,而必須以「品質」取勝。
在決定開設台北分店後,羅文嘉第一時間就體認到,只靠賣書無法完全支持一家書店的營運,他希望水牛書店成為一家有特色又有穩定收入的書店,但他也強調,「在社會企業盈利過程中,必須要創造更多『社會價值』。」因此,愛按摩的他看見一般按摩開放後,視障朋友工作環境變差的現象,為了幫助更多視障朋友,他打造了台灣第一家「按摩書店」,他認為,「不能犧牲土地與人的價值」,因此,給視障按摩師比市場更優渥的時薪,在書店為大家服務。
此外,羅文嘉開始引進鄉下小農自產的農產品,每到假日就放在店門口販賣,幫助小農的同時,也讓都市人吃到最安心的食材,另外,也在店門口放置了一台碾米機,讓民眾在購買完稻穀後,可以親手碾出新鮮稻米,體驗與食材親近的感覺。
羅文嘉說:「水牛書店就像都市與鄉下間的橋樑。」都市中傳統的消費模式,不只生產者利潤會被層層中盤商剝削,消費者也無法買到最新鮮、最便宜的食材。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帶入鄉下的淳樸可愛,也希望都市人能夠了解,所有賴以為生的食材都來自於鄉村,不要忘記都市與鄉村間相依相生的連結。
羅文嘉笑說:「不知是好還是壞,有時候賣蔬果的收入都快跟賣書的收入打平了。」有感於小農市集對農村實質的回饋,以及市場穩健的支持,今年三月下旬即將開設「我愛你學田市集」,增設供應肉品、代客料理甚至是認識食材課程等,繼續推廣產地直送、透明化生產履歷等對土地、對農民、對消費者有益的事情,也促進都市與鄉村間的交流互動。
羅文嘉於三月十八日至台大新聞所,與學生分享社會企業的實踐過程。(文/陳浩寧 圖/陳柏文)
回顧我愛你學田及水牛書店的實踐過程,羅文嘉說:「社會企業必須踩在現實的泥土上。」一旦選擇一條路,就必須面對接踵而來的問題,並且一個一個解決問題。他提到,與非營利組織不同的是,社會企業必須自己賺錢,也因為了解每一塊錢的得來不易,所以他們更在乎錢有沒有發揮最大作用。
最後,羅文嘉表示,台灣的消費文化追求「價格」而非「價值」,要推廣每一個人都接受的價值並不容易,但希望這樣的社會企業模式被複製,透過不同人的努力,在不同地方實施,創造更多「都市與鄉村間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