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新聞講座】新媒體專家卡貝爾:守門人要轉型!(2010/5/11)


卡貝爾  
【記者
盧詠珏王韻智施景瑞蔡紀眉/台北報導】美國新媒體專家蓋瑞.卡貝爾(Gary Kebbel)分析新聞趨勢,直言新媒體急促發展下,新聞媒體既有的守門人角色要面臨轉型。而且,新媒體發展,要結合網際網路。

新聞轉向網際網路發展,流通性大增,不少傳統媒體為了節省開支,而取消地方記者編制,因此,地方新聞減少。卡貝爾511日在台大新聞所講座上指出,網際網路填補了地方新聞的供應,透過網路徵收不同地區的新聞,而且網路還可結合地圖、生活資訊、社交網絡等,方便使用者。

卡貝爾指出,奈特基金會(Knight Foundation)贊助了一些成效不錯的計畫,值得借鏡。如spot.us就鼓勵自由寫手(freelancer)上載新聞故事,既節省了蒐集地方新聞的時間,又可加強不同地區的滲透,讓使用者參與新聞產製。又如everyblock.com則將新聞資訊結合Google地圖,卡貝爾說﹕「使用者只要鍵入自己所在地,就可以看到附近的新聞資訊。」

卡貝爾解釋,美國報業剛面對新媒體衝擊時,只是將新聞上載到網站供免費閱覽,而且網站未能吸引廣告收入。後來,行動通訊在美國越見普遍,美國人更多利用行動電話看新聞,於是新聞媒體就推出類近收費電視、電台的付費方式,讓使用者選擇每日、每週、每月等購買新聞資訊。

至於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卡貝爾認為付費及行動通訊閱覽模式會持續,而為了增強新聞的流通性,將會出現更多媒體伙伴合作,交換訊息。而新聞產製的個人化趨勢,卡貝爾認為會打破既有新聞模式,媒體的守門人身分不復存在,而轉型為引導者、輔助者的角色。

然而,新媒體雖為新聞資訊帶來完全自由的發表空間,卡貝爾提醒,部分新聞有商業背景或帶利益關係,受眾要謹慎過濾。不過,卡貝爾相信受眾在自由市場的眾多訊息中,會慢慢養成判別訊息可信性的能力。

被問及新媒體在新聞自由度較低的中國如何發展,卡貝爾借電影《侏儸紀公園》妙喻﹕「電影中那位教授一直說公園在控制之下,中國的情況亦很相似。劇中有句對白是Life will find a way,我相信在中國,Internetwill find a way。」

卡貝爾是美國新媒體專家,曾任美國線上AOL的新聞主任,亦是《美國今日報》USAToday.com和《新聞周刊》Newsweek.com的創辦主編,且是《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post.com的網頁編輯。現為邁阿密奈特基金會的新聞學計劃負責人,負責主導基金會的數位媒體實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