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燕珩/採訪報導、攝影/林近
林宗弘從階層分化和世代分歧的觀點看太陽花學運。(圖文/林近、陳燕珩)
《崩世代》書中揭示台灣未來二十年貧窮化、財團化及少子女化的問題,讓讀者意識到社會存在的危機,出版後林宗弘持續進行世代研究。他指出新世代的台灣認同較高,較反對言論管制,也參與反媒體壟斷以及太陽花運動。
新世代:台灣認同、民主價值取向較高
在針對年輕人認同本土程度及對民主看法的分析中,林宗弘發現有趣的結果。統計結果指出,從1990年初期到2013年,台灣各年齡層對本土認同感都向上提升,但年輕族群對於「我是台灣人」的認同傾向佔的比例最高。
而在對民主的看法上,也展現明顯的世代差異,雖然歷年來台灣整體愈來愈傾向反對言論管制,但從過去到現在,世代間的隔閡沒有縮小,「五十歲以上許多還懷念威權體制,會主張言論管制。」林宗弘認為,這個結果反映從媒體壟斷問題以來,在諸多社會議題上,年長與年輕世代的想法確實不同。
以三月太陽花學運來看,林宗弘說,這場運動是階級分化跟世代分歧的重合,是目前台灣社會局勢造成的特殊社會結構影響。
新聞所碩一張簡如閔針對崩世代的解決之道提問。(圖文/林近、陳燕珩)
運用本土創新產業 結合社會需求
林宗弘呼籲新世代應思考台灣未來的出路。他認為,學運即便擋住服貿協議或逐條審查,其實得到的效果不是太多。「因為我們要面對的是未來二十年的崩壞,當中每個社會政策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這些問題包括移民政策、托育及老年照護,到經濟發展和產業層面,林宗弘認為各個面向環環相扣,都需重視。
應如何具體解決問題?林宗弘提出了「創新的福利國家」的概念,即類似北歐社會民主的模式。他認為,由於台灣仰賴國際貿易,這種對外開放的經濟體需要有很好的社會安全體制,才能建構對移民和弱勢者友善的社會,減少貧富差距。而政府勢必也要負起社會責任,降低托育養老的負擔,才可能提高生育率。
林宗弘口中的創新福利國家,指的是用本土優勢產業支撐社會的需求。他舉例說,日本面對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發展出外 己的優勢,尤其是科技資訊及具創新能力的產業,未來應將這部分與少子女化、老年化的解決方案相互扣連。
事實上,台灣目前已有人在發展,像是國內具優勢的手機產業,正在研發可以符合客戶需求的各種服務系統,未來希望可以提供老年服務的電子化系統。若手機可以馬上量血壓,回報身心狀態,「可以不需要有人常去照護老年,用回報體系就能處理生活,」林宗弘說。
「我們要把產業創新能力留在本土,並跟未來的社會福利需求結合在一起。」但他也提到,創新福利國的概念,還需要社會組織體系的創新,未來想像的國家機構應是更民主、更分權,結合國家優勢產業,照顧社會需求。至於怎麼結合,是這個世代的人必須共同承擔的事。
太陽花學運 展現創新運作
「這次太陽花學運最讓我震驚的是,其實我們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林宗弘說,學運一開始就沒有決策小組,許多團體必須進去跟學生溝通,但是這種平行網絡組織卻能在短期內支撐幾十萬人的抗爭,顯示出這種組織結合了許多科技技術及各種專業,包括「g0v 零時政府」和其他團體的投入。
林宗弘認為,從太陽花學運可看出,台灣社會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建構這樣的網絡,未來需要有意識地把創新能力、新世代的優秀人才,與社會組織創新方向及社會福利需求結合。這次學運展示的形式,就像他理想中分權式的體制,這種偏向北歐模式的社會體制,能較平均分配資源,也是較可能在開放貿易體系中生存下來的方式。
林宗弘對於解決崩世代的困境,提出一個大方向的建議,但他也不斷強調,未來二十年要建構什麼樣的國家想像,絕非個人能力可以解決,而是這世代各行各業的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