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庭瑜/採訪報導
王榮璋分享,他從身心障礙福利推動的困難,發現政府無錢可用的窘境。(圖文/王浩、張庭瑜)
臺大新聞所今(6)日邀請「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演講「失衡的天秤:從台灣稅制看貧富差距」,揭示政府失靈的財政制度,如何惡化貧富差距擴大、工作貧窮等現況。王榮璋說,台灣稅制下的薪資所得稅一毛都逃不掉,資本利得卻有許多後門可開;他舉例,受僱者報酬僅占GDP的44.5%,卻要負擔75%的所得稅,「這樣的租稅制度公平嗎?」
對於近年來政府的財稅制度,王榮璋形容是「養鵝下蛋」:以為先賠一把米,把鵝養大後,牠自然會下蛋。王榮璋進一步說明,以政府的財經邏輯思考,只要給予企業投資抵減優惠,就能誘發廠商投資增加,而一旦企業營收、獲利增加,便會帶動更多投資、提高就業人數和薪資,稅收也會隨著勞工和公司賺更多錢而增加。
看似理想的稅收模式卻有許多漏洞。王榮璋指出,減稅只能當作促進投資的「誘因」,不代表必然發生。此外,投資不一定獲利,儘管企業獲利進而增加投資,也不代表一定雇用更多人,反而可能轉為機械化、自動化,甚至剝削員工。「當政府說的一連串誘發結果沒有發生,接著就是稅收損失,」王榮璋說。
從經濟狀況檢視財稅制度
要檢視政府財稅邏輯是否成立,可以從台灣近年經濟狀況驗收成果。王榮璋表示,以政府的邏輯,若經濟成長,政府稅收應隨之增加,但扣除掉2001年與2009年的金融海嘯,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雖逐年上升,「租稅負擔率」卻下降,失業率也不減反增。
從「受僱報酬占GDP比重」來看,1995年開始不斷下降,甚至到2007年降到44.5%的新低點。王榮璋說明,不斷下降的受僱報酬比例代表薪資和勞動報酬持續惡化,勞工無法從經濟成長中獲利,反而是資本家的營業盈餘貢獻了GDP成長。
「在我們的年代,很多人的偶像是王永慶,但現在有多少人崇拜蔡衍明或郭台銘這些台灣首富?」王榮璋說,減稅措施讓台灣階級矛盾日益擴大,也讓民眾對貧富差距忍無可忍。
王榮璋笑說,每當演講談到稅改議題,現場氣氛都略顯凝重。(圖文/王浩、張庭瑜)
工作貧窮的崩世代
「基本工資和平均薪資也未反應經濟成長的果實,」王榮璋說,1997年到2007年號稱「失落的十年」,基本工資從未調整;不僅如此,從2007年到2009年,台灣勞工平均工時雖然從183.9小時上升至191.1小時、增加7.2小時,平均薪資卻在2009年出現5.06%的負成長,創下歷史新低。
此外,王榮璋也指出,部分工時、短期定期契約與派遣工作等非典型工作人數近年快速增加,勞動市場彈性化的興起使勞工面臨就業不穩定、薪資所得不足、勞動保障有限等風險。
「美好的年代已經過去,」王榮璋說,在過去,只要有工作就可以溫飽,接著購物、買房、結婚生子,然而目前在台灣990萬的就業人口中,就有高達69.6%月所得低於4萬,41.7%低於3萬,9.9%低於2萬。聽到這段,台下同學各個表情凝重,王榮璋對同學說,未來要面臨的考驗和環境只會更加嚴酷。
臺大新聞所碩二徐偉真提問,富人稅是否能有效縮短貧富差距。(圖文/張庭瑜)
政府稅改態度被動慢半拍
面對政府失靈的財稅制度以及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情況,王榮璋表示,若狀況未改善,預計在2031年前,包含軍職、教育、公務人員退撫基金以及勞保基金將全破產。
為補救台灣越破越大洞的財政缺口,政府近年也陸續提出奢侈稅、富人稅等加稅案。針對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日通過的所得稅法及營業稅法修正草案、號稱史上最大加稅案,王榮璋認為確實能增加國家稅收,但由於該法嚴重影響金融業的利益,是否能順利完成三讀值得密切觀察。
對於抑制房價的奢侈稅,王榮璋則提出不同見解,認為房價正面臨泡沫化,政府打房是「不得不做」。王榮璋解釋,若房價快速下降,向銀行貸款買房的民眾可能放棄繼續繳貸款,銀行將房子拍賣也賣不到民眾貸款的金額,因此產生大量呆帳,金融機構將陸續倒閉;也因此,政府必須介入市場,讓房價「軟著陸」以避免泡沫化。
除了增收奢侈稅,王榮璋認為,錯誤的房地產稅制才是導致高房價民怨的根本原因,不排除將在8月號召買不起房的「無殼族」走上街頭,讓政府正視稅制改革問題的嚴重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