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義宗/人物側寫 翁嬿婷/攝影
談起詩集,每首詩都觸及時政,充滿批判主流思潮。因為看見社會集體亂象沉淪,林沈默選擇打破沉默,用文學論證觀察。
台語詩人林沈默最新出版《夭壽靜的春天》詩集,他解釋書名的含義時說,「夭壽」是台語最極致的形容詞,譴責人類破壞生活環境,為了呼應知名書籍《寂靜的春天》。林沈默在演講最後,語重心長地告誡在場新聞所學生:「以後當了記者,要積極為社會弱勢者發聲。」
林沈默今(14)日到臺大新聞所演講,談到台灣八零年代解嚴的那段歷史,他和許多在社會上默默耕耘的「五年級生」相比,多了幾分對抗社會霸權的勇氣。他說:「為了替弱勢者主持正義,從那時開始不斷寫作,我認為這是關懷社會的方式。」
翻開林沈默的詩集,每首詩的主題都觸及時政,批判主流思潮,從伸張原住民族權益、探討移工在台灣遭遇困境,再到全球化導致臺灣外交處境邊陲,他表示:「因為社會集體亂象沉淪,我才要打破沉默,用文學論證我的觀察。」
林沈默回憶起某個深夜,寫著『芋仔煮麵線』這首台語詩,「生氣地手都在發抖,」他說著當時的情況;那是一首描述政治人物無法堅持政治理念,立場搖擺不定的台語詩。
他的描述,透露出寫詩就是為了盡一份社會責任感:「你們記者是第四權。我寫台語詩,或許可比擬為監督台灣社會的第五權。」林沈默說。
為了關懷台灣這片土地,林沈默寫台語詩,他提到選字時得細細雕琢,才能表達出鏗鏘有力的韻味。從1980年代算起,二十幾年以來,林沈默的努力從未間斷。他接著說並非每一首詩都是下筆沉重,「如果吟唱起『想起邱妹仔』,心中就一陣酸楚。」這首詩,就是檢討臺灣醫療轉診制度的「邱小妹事件」。
林沈默說明《夭壽靜的春天》書中的插畫皆是出自女兒林沁儀之手。女兒插畫,父親作詩,表現父女創作和諧的親情。
吟詩的情感,也映照著為人父的心情。林沁儀是林沈默的女兒,也為《夭壽靜的春天》繪製整本插畫,她今年24歲,卻已習畫16年。「我讓她自由地為每一首詩插畫,」林沈默的解釋,隱含著和女兒的相處模式:「讓女兒透過插畫,建構自己從詩而讀到的觀察。」
「別人說她的插畫很前衛,我並不覺得,反而跟我的詩搭配的很好。」手中指著『哭電視』這首台語詩,內文描述當代電視機,總是播映著無意義的節目內容;左側的插畫,一片黑色的水墨中,白色顏料畫著一條微微起伏的白線,貫穿頁面。
女兒插畫,父親作詩,父女創作組合,表現林沈默和諧的親情。而『今仔日,關機』這首詩,則是他獻給母親的愛。「寫出故鄉的西瓜田,那是媽媽這輩子生活的舞台,」他說著,也把場景拉到雲林縣斗六市西瓜寮的農村。
林沈默創作的台語詩,寫出對家人的情感,也批判社會亂象,他認為一名詩人與新聞記者並無差別,都要關懷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他還強調:「一定要保有獨立、不被外力動搖的心志。」從林沈默的談話間,處處可見他對台灣的熱愛。

延伸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