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子歆/採訪報導 王姿琳/攝影
謝明益談數位匯流趨勢時說,產業不是看技術 很多技術往那個方向走的時候,就是趨勢。
台灣預計明(2014)年完成有線電視類比數位轉換,全國511萬家戶收看的有線電視將全部數位化。凱擘大寬頻副總經理謝明益認為,由智慧電視領頭打造數位家庭服務,加上產業整合分工,可向中國市場輸出商業模式。他樂觀預測,繼有線電視開放後,數位電視將帶動第二波大成長。
凱擘大寬頻產品開發暨營運支援副總經理謝明益,今(4/16)日到台大新聞所演講。他表示,雖然台灣數位化得晚,但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現在智慧型手機服務已普及,雲端產業亦已開始,正是推行智慧電視、數位家庭服務的好時機。

智慧電視節目任選 機上盒幫你顧家還節能

謝明益介紹iTV指環感應裝置時,台下有學生驚喜得拍手叫好。
謝明益認為,隨選電視已開始進入到台灣家庭,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觀看內容,例如電影、球賽,並使用錄影等功能,很多廣告都會被過濾掉,因此必須建立新的商業模式。謝明益還說,未來手機將出現更多功能,消費者使用數位化科技會更方便,預計聲控轉台將是趨勢。
謝明益又提到,業界猜測今年下半年會出現新的iTV(蘋果公司)以及Google TV(谷歌公司)。iTV除了可能會有55吋螢幕外,另配有指環感應裝置,方便電視偵測手勢。Google TV可能會主打搜尋強項,觀眾可以直接在電視上觀看YouTube影片或使用Chrome瀏覽器,同時連結手機Android系統服務,並具備聲控轉台功能。
謝明益在演講中還提到,除了智慧電視外,未來機上盒也可在家庭中扮演「入口通道」(gateway),發展出保全、節能、遠距照護等多種數位家庭應用服務。謝明益解釋,機上盒藉由連結監視器系統,若有宵小上門,可以直接通報警消。另外,機上盒也可藉由簡單的讀取和通知功能,提醒家戶用電度數,達到節能效果,「在爭執核四議題時,也可想想我們要怎麼做到節能。」謝明益說。

整合平台 水平分工

謝明益估計,電視全面從類比轉成數位後,頻道乘載容量會增加4到15倍,以後民眾想看清楚的電視節目,就會從頻道數200開始轉台,電視台有必要提早卡位。他點名TVBS、東森等頻道都還在「溫水煮青蛙」,不像壹電視、聯合報、民視等已經看到趨勢,開始在搶數位頻道區塊,「很多公司只用現在的產業環境來想未來,有些可惜」,他強調考慮未來時,一定要從未來的產業環境去思考。
謝明益相信媒體產業也可以做到水平專業分工。
「繼電子及半導體產業後,台灣媒體產業也可以做到水平專業分工。」謝明益觀察,台灣目前智慧電視的市佔率少;內容業者做好節目後又必須針對不同通路規格轉出多種格式,以至於無法出現成功的商業模式。他認為,台灣智慧電視(SMART TV)業者必須整合,形成相容服務入口平台;另一方面還必須分工,把鋪機上盒、出帳單、轉檔等交給系統營運業者,內容媒體業者只要專注在節目製作即可。
談到節目製作,謝明益認為主管機關NCC應該鬆綁法規,讓更多人投入製作。他並認為,內容媒體應該分成新聞媒體與非新聞或娛樂媒體兩大類,後者不應有所限制,反倒應該鼓勵越大越好,才會出現精彩的內容。
當既有數位匯流平台整合並延展後,謝明益期待出現「台灣數位媒體中心」。他認為,台灣數位媒體中心可以是雲端機房,成為媒體串流中心及互相備援的數位頭端,就不會發生前陣子某機房因為失火,造成寬頻中斷一半的情形。該中心也可擴展為媒體內容產製中心、攝影棚聚落,方便內容交換以及拍攝,甚至延伸為內容版權中心,減少買賣版權的時間。同時,數位媒體中心也可成為文創園區,讓民眾實際體驗數位匯流。

創造台灣商業模式 進攻中國市場

碩一學生王彥喬問到,移植台灣的商業模式到中國,會出現哪些問題。
謝明益提到,許多人認為台灣市場太小,沒有前景。他反倒認為,台灣市場不大也不小,國民收入不高也不低,可以試煉很多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一旦台灣商業模式建立起來後,「就像提肉粽」,可以整把進攻中國市場。謝明益希望在傳媒界能開拓中國市場的不只藝人,產業也可以跟進。
不過,由於台灣市場結構和中國大相逕庭,台大新聞所碩一學生王彥喬提問,當台灣經驗遇到中國市場規模及人口時,會不會出現問題一事。謝明益表示,目前還沒有出現商業模式投資;至於設備上,例如D-Link就做到福州電視台的生意。他認為,台灣成本競爭服務能力很不錯,目前全中國分六千區域,有6000家有線電視,競爭很激烈,所以他覺得不必擔心複製等問題。
謝明益說:「只要建立數位匯流環境,就會有新的創新服務。」明益樂觀看待台灣傳媒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