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邁向地球村的今天,一般台灣青年除了出國留學、遊學、旅遊等短暫旅行之外,還多了另一種周遊各國的選擇-「海外打工度假」。其實,這種邊旅遊、邊工作,可於國外停留長達一年以上的深度旅遊制度,提供了青年出國圓夢及體驗文化的機會。然而,近幾個月來,媒體卻以年輕人到澳洲當台勞的悲慘現象來定義打工度假的意義,不僅讓台灣各界對此產生複雜的觀感,也讓許多打工度假者想站出來為自己發聲。

打工度假 漸成趨勢
目前開放打工度假的國家越來越豐富,外交部相關部門表示,政府推動打工度假制度的原意,旨在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間青年之互動交流。「度假為主,打工為輔。」工作只是補貼旅遊所需費用。
其實海外打工度假方案在國外已行之有年。美國政府於 1961 年開放學生海外打工;澳洲於 1975 年就已開放此種特殊打工旅遊制度,台灣則起步略晚,直到 2004 年才首度開放紐澳地區,至今共有 8 國提供機會。澳洲移民局打工度假部官員強調:「工作不該是打工度假簽證的主因,若申請者為工作而來澳洲,應申請工作簽證。」
我國持澳洲打工度假簽證人數逐年升高。
(資料來源/澳大利亞移民局;製表/陳雅琪)
值得強調的是,根據澳洲移民局網站數據指出,自 2007 年起,台灣地區持有打工度假簽證的人數,是各國中前往澳洲人數幅度最大的國家,人數快速成長;2012 年更高達 2 萬多人,在所有申請該簽證國家中位居第六,僅次於英國、南韓、德國、愛爾蘭、法國。
據多名背包客指出,選擇澳洲主要是除了名額無限制、申請門檻低、語言障礙低之外,開放近 8 年來,已累積許多打工度假前輩的經驗談,也有些人則是親戚朋友們移居在澳洲。而地區的選擇,1111 人力銀行曾對上班族進行調查,前三名以「澳洲」、「日本」及「加拿大」最受年輕人青睞,停留時間約一年。
澳洲經驗 一輩子的人生養分
澳洲是目前年輕人打工度假的首選地區,目前在西園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的翁千雯,今年10 月剛新婚的她,在製作喜宴的人生成長回憶錄時,回顧自己 35 年的人生,發現腦海中不斷出現一段段閃爍的澳洲畫面,她驚覺到,「真正在我人生留下深刻回憶的,竟是在澳洲打工度假的那一年。」 她引述林懷民的話:「年輕的流浪是一輩子的養分。」
翁千雯大學畢業後在醫院的工作雖然充實,「但是看到身旁為工作拼命了 10 年的老同事,頓時感到人生短暫,若全被工作吞沒,實在可怕。」適逢看到打工度假資訊,於 2005 年提起勇氣靠著代辦公司和自我摸索,前往一個全新未知的國度。
很幸運的,千雯先到雪梨讀完兩個月語言學校後,經由朋友介紹到凱恩斯的一家船公司,擔任華語服務員(cruise attendant),工作內容是服務客人、洗碗盤、處理客人嘔吐物。最令她感到刺激的是,公司還提供優惠價讓她去參加五天的潛水之旅,後來她還擔任導遊,邊帶客人四處遊玩、邊賺錢。
在農場工作頂著大太陽,彎腰砍生菜,有時早上很冷,用手去擦苗時,手都會冰凍紅紅的,是翁千雯重要的回憶。
(照片來源/翁千雯提供)
另外,千雯還參加了 10 天的澳洲 WWOOF 計劃(Willing Worker On Organic Farm 有機農場-工作交換食宿),體驗農場生活,主要是幫農場主人打掃房屋換取食宿,累了就坐在四面都是落地窗的客廳沙發休息,享受屋子四處環繞綠油油的森林景色,格外愜意。後續也在各地不同的有薪農場待過,包含香蕉園、草莓園、砍生菜等,從事在台灣很少接觸到的工作。
一年的體驗,帶給千雯無盡的感受,「受恩於別人,會想施恩於別人。」是她從澳洲回台後,對自身的改變之一。她也相當欣賞澳洲平等的職業觀:「尊重勞工」,千雯反思道:「在台灣,自然而然會給自己套上框架、戴上成大醫學院的光環。」另外,最令她感動的是,澳洲之旅竟能為她完成辦攝影展的夢想,展示自己在澳洲拍攝的照片並參賽得獎。
多元嘗試 累積工作經驗
同樣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吳翊僑,原本在六福村擔任劇場表演舞台技術的燈光組員,已累積長達 8年半工作資歷的她,為了抓住青春的尾巴,決定在 30 歲生日那年,將「海外打工」當作送給自己的一份大禮。2012 年初才從澳洲回來的翊僑表示,當初在台灣工作壓力大、步調緊湊,加上工作遇到瓶頸,於是決定勇敢出發,留給自己一些瘋狂回憶。
她在墨爾本落腳,初期在背包客棧找工作時一直碰壁,心情非常低落,又剛好聽到高中同學癌症復發的消息,所有情緒一湧而上,不由得大哭了起來,當時心中吶喊:「在台灣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把自己丟在這陌生國度受苦?」但同行友人的相互鼓勵,是旅行中共同走下去的勇氣。
遇到挫折時,身旁旅行朋友總是鼓勵: 「要好好撐完這一年,因為不會再有這機會了。我們約定好,把這一年過好,到台灣相聚。」
(照片來源/吳翊僑提供)
在吳翊僑努力尋求工作的毅力下,工作也接二連三有了結果。她表示:「沒有找不到的工作,當你快餓死了,一小時6塊澳幣你要不要做?」為了籌旅費,她同時在壽司店、日本餐廳、球場 VIP 室及土耳其捲餅店兼了四份工作。
其中球場對翊僑來說,是相當難忘的工作體驗,一小時約25澳幣薪資,還可親眼目睹澳式足球員接受媒體訪問,但比較挑戰的就是英語溝通能力,尤其對印度人和澳洲人口音都很不適應,所以與各國同伴共事,就得細心觀察別人做事的方式。
然而,打工度假過程並非皆完美浪漫,除了市中心的工作,吳翊僑也到農場體驗,包含草莓農場和酒莊。雖然農場的夜空清澈美麗,完全沒有光害,每一顆星星都相當耀眼,抬頭可見如此美的景色,但現實生活可沒那麼美麗,除了工作辛苦外,農場住宿的生活品質不是很好,16 個人住在一起,就像俗稱的工寮。不過,經過磨練之後,才有最甜美的果實。目前服務於糖村牛軋糖門市的吳翊僑說,「我變得更有自信、不在乎職業貴賤、不在乎旁人眼光。」這一年徹底改變了她。
農場工作 不比當兵輕鬆 
除了體驗生活,打工度假對男生來說,也是另一個活生生的兵役訓練營。因身體因素免服兵役的Scott,大學會計系畢業後求職不順,於是決定出發澳洲。打工一年期間,都是從事農場工作,包含蘋果、蔬菜、胡蘿蔔、南瓜、葡萄、哈密瓜等農場,當中有些農場以件計價,速度越快、賺得越多,比較辛苦;有些則以時薪給付。
農場工作需要強壯體力,可視為替代役。
(照片來源/Scott提供)
Scott說,自己初期在農場工作時,體能適應較辛苦,他形容:「一箱蔬菜約 4到5 公斤,一天要抬一百多箱,加上彎腰割蔬菜,造成腰椎痠痛,體能上的訓練僅次於海陸當兵訓練。」說明農場工作不低於服兵役的操練。
不過,光是三個月的體力勞動就為 Scott 賺進約6000元澳幣,還購買了 17 年的二手車,開車在澳洲環島旅遊把錢花光。目前已回台從事會計產業的他,懷念起當年的青春揮霍,他慶幸自己勇敢跨出去看這個世界。
在國外也可讓自己轉換身分,嘗試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曾在大陸皮帶工廠工作 6 年半的李小姐(Monica),多年來與訂單、交期、貨櫃船期作戰,雖然很充實,但總覺得應給自己人生換個角色。目前還在澳洲打工度假的她,從事按摩師,樂在其中。她打趣道:「以往都是讓大陸人按摩,現在是幫澳洲人按摩。」角色的互換讓自己對陌生產業多了一份同理心,同時她也接觸來自各國的朋友,並認 識一位日本前奧運柔道選手,上了幾堂柔道課,「若不走出去,根本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註:本文與「科博文」網站同步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