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新聞講座】《四方報》 來自南洋異鄉的底層聲音


近年來媒體環境面臨巨變,各家報社無不戰戰競競面對經營,長期關注東南亞移工與移民的《四方報》發言人廖雲章卻說:「我們倒閉的那天就是成功的那天。」她認為當社會能對移工、移民們一視同仁,這份報紙即可功成身退。不同於主流媒體以提供新知為使命,《四方報》反向操作,秉持向讀者學習的心態,走出一條獨特的路,去年獲得卓越新聞社會公器獎。

東南亞移工受虐、超時工作等問題頻傳,放眼主流媒體,卻只見汙名化情形日益嚴重,《台灣立報》總編輯張正遂決定為他們發聲,在二○○四年開設「移工版」,可惜未起作用。隔兩年,張正、廖雲章與前《破報》主編丘德真合辦第一份越南文《四方報》。初期以免費報形式推廣,廖雲章回憶挨家挨戶拜訪時,不少人採防衛態度,丘德真便半趴在地上,透過微拉起的鐵捲門縫抄寫移工的姓名地址。

《四方報》多數編輯不懂東南亞語言,卻接連開辦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等五份《四方報》新移民專刊,廖雲章表示,內部常互相調侃「怎麼辦了份自己也看不懂的報紙」,「文盲辦報」成為該報特色之一。不過,這是因為《四方報》目的在為移工發聲,除了提供訊息與資源,也開放讓讀者書寫。

《四方報》過半內容是讀者來函,廖雲章強調這是編輯與讀者交流意見的地方,是他們的舞台。有次,刊出一位回國的印尼外傭寄來親手繪製的蛋糕圖祝福移工友人,之後投書信件就再沒停過。還有讀者祝自己生日快樂,致電編輯部分享心得,即使正在「逃跑」的移工也不忘寄信。廖雲章說,「他們渴望跟人連結」,這些真誠的畫和文字就是證明。

《四方報》除了是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的訴說對象,也是「異鄉人的好朋友」。廖雲章分享,有位來過台灣的越南移工,到阿拉伯工作時,被雇主虐待,他打電話向《四方報》求助,讓這件事受到國際媒體關注,改善了他的狀況。

當移工終日工作,卻沒有休假的權利時,《四方報》會站出來聲援;當移工受不了雇主虐待而逃跑時,《四方報》鼓勵他們用文字書寫困境;當台灣漸漸邁入高齡社會,這群來自東南亞的看護、移工及移民,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廖雲章說,他們遠渡來台,是「把自己奉獻給了家庭,不是羞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