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打工旅遊的趨勢漸起,除了澳洲外,其餘日本、歐美各國,也紛紛釋出不同工作機會給台灣青年申請。這些機會對於打工旅遊者來說,除了賺取打工費外,更重要的是不同視野的培養與自我探索。

勞工平等觀 改變自我價值 
國外勞工平等的價值觀,是許多人非常欣賞的特點,有青年甚至願意放棄原有的一切,努力取得海外永居的機會。目前以打工度假簽證前往加拿大的張先生(Jay),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移民。他曾在大陸台資企業任職專案經理 2 年,後來到加拿大深受當地平等價值觀吸引,Jay 明確的說:「賺錢不是主要目的,我追求的是平等、自由的生活。」
他提到加拿大蘑菇農場裡的一位工頭曾說:「在加拿大要賺大錢很難,但不管你做什麼,都感覺有尊嚴的多。」這句話令他感受良深。然而,Jay 說明在加拿大謀生,以往台灣的學經歷皆不管用,現已32 歲的他目前在加拿大餐廳工作,重新累積當地經歷。不過他說:「放棄累積的學經歷換取自由,感覺很值得。」
美國暑期打工計畫 學生的重要管道
另一種打工模式,是在非雙方政府的打工協議簽署下所進行的暑期打工。美國暑期打工旅遊計畫 (Work and Travel),是美國政府宣揚文化的旅遊方案,申請資格必須是在學學生,工作通常由代辦機構安排美國雇主親自面談,徵選學生赴美短期打工。主辦機構及雇主會參考申請者的語言能力及經驗,安排不同類型的勞務工作,如餐廳內外場工作人員、清潔人員、遊樂場售票員等。
林碧瑩在打工過程中認識許多各國朋友,相當難忘。
(照片來源/林碧瑩提供)
曾在大二的暑假,赴美國打工的林碧瑩,雖然在遊樂園工作,兩個月就可帶回台幣約 7到8 萬元,但她表示,赴美得到的在地經歷,比賺再多錢還珍貴。並且,要具吃苦耐勞的精神,「工作時,一天要花8到13 小時守在遊戲攤位上。」
這趟短暫的美國之旅,直到 6 年後的今天仍深深影響著她,尤其在語言方面。目前擔任大成國中英語代理老師的林碧瑩,在課堂上讓孩子們知道英文不只是運用在考試上,更是成為日常生活溝通的語言。後來她還考上導遊執照。「若是為了存錢,在台灣就可以辦到,像我就快存到第一桶金了。」林碧瑩得意地說。
清楚目標不盲從
無論從媒體、校園、職場中都能發現,打工度假已漸漸形成風潮,對此,一家教育諮詢公司執行長李紹禮指出,台灣很多年輕人有一種「品牌效應」現象,「大家都做,我就跟著做,沒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只是盲從。」他強調,不管以何目的到國外打工,都要清楚自己目標。
李紹禮非常鼓勵台灣青年出國尋找自我、找到興趣,「許多人到了國外才發現,原來除了從賺 25k 變成 50k 以外,還能發現自我。」他也強調出國打工一定要深入當地文化生活,避開華人圈,才能訓練英語能力。
劉語柔認為,生活態度自行決定,沒錢也能玩遍各國,人生就是要過得開心。
(照片來源/劉語柔提供)
曾就讀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的劉語柔,就在國外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因為對讀書考試沒興趣,大二時休學打工籌旅費,加上父母支援,自己飛到澳洲和英國打工度假。她起先在澳洲布里斯本旁的小鎮(Byron Bay)生活,每天就是喝酒、衝浪、玩樂,住背包客棧與老闆及旅遊房客們就像一家人,打工不多,但賺的錢都夠支付生活。她笑著說:「我的人生就是亂七八糟,但卻過得很快樂。」
在澳洲待了將近 10 個月後,轉到英國自助旅行,又於 2012 年參加英國打工度假簽證(YMS)的抽籤,順利申請到簽證後,便在英國發展了一段新的人生。年紀輕輕的劉語柔,在英國發現自己對攝影的熱情,經濟拮据的她,只靠一台數位相機,便在臉書發起第一次主題性的攝影企劃:「倫敦的台灣人肖像(Portraits of Taiwanese in London)」,尋找在英國倫敦的台灣人,免費拍攝肖像,並標示抵達倫敦的日期、最喜歡倫敦的地方及打工度假的目標。她說:「我非常著迷肖像,因為每個人的表情、面孔,都有不同的深度、寬度和故事。」她對生活要求不高,在餐廳打零工的錢夠用就好,因此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創作上。
歐美之外 日本也夯
烤章魚燒、服務外場、招呼客人點菜,Maggie在日本工作了約 8 個月。
(照片來源/Maggie提供)
除了英語系國家外,日本也深受台灣年輕人的喜愛。曾去日本打工度假的李小姐(Maggie),在台灣職場打滾了近 10 年的時間,因為從小仰慕日本及喜愛日文,於是替自己一圓日本夢。然而,到了日本大阪以後,她覺得在日本打工並非想像中夢幻,日本人比較崇洋,加上日語不流利,工作只能尋找低階勞務。她曾在章魚燒店面工作,期間也到食品包裝工廠兼差,一個月才賺約 11~12 萬日幣(約 4 萬台幣),她笑著說:「在日本我還把所有積蓄都花光了。」她認為在日本學到的不只是日文,更深層的意義是學會如何生活、如何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看自己的國家。
雖然在日本生活並不輕鬆,但回憶起那段日子,Maggie 感動的說:「雖然操得要死,但在日本,是我人生重要的一年。」她在臉書上寫道:「曾經我認為來日本是夢想的實現,但現在我倒覺得比較像是經歷了一場冒險。」Maggie 認為,不奢望日本經歷能為自己職場加多少分或薪水,因為學到的東西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註:本文與「科博文」網站同步聯播。